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4 15:46:55| 人氣61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師不會講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辭掉小學教師的工作已經好幾年了,不過不管在台灣、中國或日本,與陌生人聊起來,總會被問「妳是老師嗎?」,看來我外表、給人的感覺很符合一般人對老師懷有的印象。我說我以前當過教師,他們總會跟我說「妳應該是溫柔體貼的好老師,小朋友一定喜歡妳」。我也微笑著回答「小朋友都很可愛,我在小學教書很開心」的同時,心裡想其實我對那份工作的感覺更複雜,只是當下扮演外界人士對女小學老師期待的角色而已(當然沒有惡意喔)。

  這個禮拜讀了Seidman, I. (1998)第六章和第七章,它介紹研究者進行訪談時得注意的事項,如何與受訪者建立關係等。

  除了對筆者介紹的訪談技術之外,我對他介紹的具體的訪談例子很有興趣。比如說,就讀Follow your hunches中的he began to talk about how angry he was that intern teachers got all the lowest classes.(p76)的部分,我會想起我教書時的經驗。

  在小學每一個老師得擔任俱樂部活動[1]的顧問,在新學年度第一次教職員會議時決定誰擔任哪一個俱樂部,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分配擔任籃球俱樂部。後來才知道要參加籃球俱樂部的大部分都是全校最頑皮的男孩,他們不可能理會剛大學畢業的女老師。

  第二年為了擺脫擔任籃球俱樂部顧問,我主動提起我會教茶道(其實我曾經學過幾次而已,根本不會教,後來為了教學生茶道,每個禮拜下班之後去學茶道)。但是,第二年我得擔任誰都不想帶的五年級生(他們在二、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完全無法控制他們),也得跟誰都不想跟的男老師。那天校長叮嚀我說,「妳還年輕,需要經驗,什麼都要經驗,知道嗎?」。當時每次聽到校長或其他資深老師對我說類似的話,我只能畢嘴。

  我想,老師不會講自己真正的感受是跟教育結論述的貧乏有關係。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對教育有關的科目無法產生興趣,如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學、社會科教育法等,因為我不能喜歡教那些科目的老師和愛聽那些科目的學生。教那些科目的老師都很「正經」,總會高談教師的使命多麼偉大,小孩子多麼可愛、純真,喜歡那些科目的學生也都是「曾經遇過好老師,所以從小下定決心大學畢業一定要當老師,唸書當然為了當老師,最怕的是遭人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當老師」的人。我當時參加大學社團settlement活動,同儕常跟我說,小孩子都很可愛,我們該花更多時間跟小孩子玩、多學習教學技術、以及早點開始準備教職考試,像我參加中國史讀書會沒有用。總之,我在私底下對教育界論述的貧乏很不滿,但那些有使命感的好老師和好學生讓我質疑自己個性有問題。

  後來我開始教書之後參加新老師的研習,每次聽其他新老師的發言就不禁納悶,因為他們和教育委員會指導主事的說話內容和調調都跟我在大學時代聽膩的一模一樣。他們還是異口同音說小孩子都很天真、可愛,老師很認真教書總會有好效果...我每次聽到那些論述就會指責自己,因為我肚子餓或月經快要來的時候,如果學生吵架向我投訴,他們可能比平常被我罵得更慘;我認真學習教育技術,並不是為了學生好,而是為了更有效率地「支配」他們(好可怕),我根本無法成為像他們所說的聖人。我在學校或研習場合無法說出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因為我的經驗、感受太脫離教育界普遍的論述,根本不知道該在哪裡、如何表達自己困境才好。

  我想,很多老師在正式場合不太會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他們不太會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這並不是他們個人的問題,是師範體系的教育和教育界的氣氛不讓他們說出真實的經驗。這氣氛很容易導致老師孤立、無法及時解決問題。

  我以前覺得不舒服的時候,總會指責自己沒有能力或個性不好,但開始看質性研究相關的論文之後發現,我的不舒服並不只屬於我,或者是我個人的問題,有可能那個主觀經驗背後有結構性的問題。

  如果我當時讀過類似的論文,也許可以跟其他老師談深入一點,而且可以從我們的主觀經驗進一步探討教育體制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想到這點覺得很可惜。

參考文獻:
Seidman, I. (1998).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2n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 (第6, 7章)

台長: 雪子
人氣(61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社會研究中的研究者與倫理
此分類上一篇:街角社會

Evelyn
雪子你好
我目前在考慮當老師中,有上暑期班,學一些教學理論的課程,突然覺得沮喪,就像你所說的,講的都是一些很正面的道理和原則,但是到實行時完全不那麼一回事.讀到你這篇文章,覺得好真實,是實際老師會遇到的問題,也鼓舞了我些,不用當完美的老師,只要當真實的老師就可以了.希望以後能多讀你寫的不同求學的酸甜苦辣經驗談
2007-06-20 05:34:57
雪子
Evelyn桑:

謝謝你的留言
我大學畢業後當過四年的小學老師
當時我是追求有效率的「支配」小朋友的老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 我認真讀介紹教育技術的書
但有一天忽然覺得 那些書無聊極了
那時候還沒有自覺我的目的本身有很大的問題
來台灣唸書之後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有不對勁的感覺
我自己真是沒有效率的人 哈哈

我辭職後再開始學中文 後來又唸研究所
當過老師之後再當學生
對學校和教學的看法改變很多喔
很多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要質疑
雖然質疑不會讓我賺錢 不過是很有趣的經驗...
以後請多多指教!
2007-06-20 18:25:14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