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9 15:13:39| 人氣4,02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演講7講義1】在愛裡放鬆或緊憋 061109 / 4yr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關係花園〉一書定義的親密是:
兩個人,承諾將自身內在坦然開放,並在對方開放時與之同在。

開放的範圍包括:思想感受,因對方受影響的感受以及背後的世界觀….想法解釋價值觀…..恐懼、無助、挫折、興奮、脆弱、慾望幻想。 甚至包括分享暴力或性幻想(只是分享幻想,而不是行動)

同在的許諾則是:當你敞開分享時,我完全的聆聽與理解,尊重並認真看待。無論兩人是否有差異,不干涉與不企圖改變對方。

說得更有層次,就是:
我願意在你面前完完全全地真實,並展現全部的自己。
我也願意凝視與接納完完整整的你,並尊重你就是你此刻的樣子。
我們許諾共同分享彼此,在分享時同在。
我們許諾,共同分享與認真看待彼此的需求與期待,在承諾下互相承擔。
當我們越來越能真實而自然地呈現自己,喜歡對方真實自然的樣貌; 我們的關係,就更進一程,我們因親密而帶來宇宙一體的連結; 在我們的連結裡,我們將創造性地合作個人的自我,為更大的我們,貢獻兩人之獨特。


*****************************


以上,是我對〈關係花園〉的理解,也是自己在關係裡奉行的原則。

自從展與我有共識,並許諾這些原則以後,我們的親密有個跨越的進步:我們的依附(註1)逐漸減少,合作與親密,自由與獨立,都越來越多。 同時,對彼此的了解與尊重,也與時俱增。

當然這不代表我們不會吵架,
在上一篇關於吵架的文章裡,描述我們回到權力衝突失去親密的經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shu/3/1274969274/20061031151351/

經過那幾天之後,我們的關係進入更深的親密,或者說,再一次新的浪漫期。
我的理解與詮釋是:

透過這半年多來,根據這些原則的相處,我們各自更完整了一些。 上次的爭吵,是我更深層的不完整冒出來,嘗試著,要被整合。
而當我們,在衝突時,依然將焦點放在支持對方,以及整合自己的方向。 很快地,衝突帶我們彼此有新的整合,又有個新的自我發生。
也因為彼此都更新了,所以,再有一次浪漫與戀愛。

於是,這幾天,我認真思考,「什麼是愛」


******************************


上週三,我們倆人去輔大演講(講題:從爭吵到親密),輔大有宗教輔導室,在宗輔室外面,貼了許多親密主題的海報。 例如,有一張寫著(英文):
「愛,不問自己能得到什麼; 而是問自己,能給出什麼。」

看了那些海報,我想起〈愛的真諦〉這首歌:
c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c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c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c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c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c凡事忍耐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這些耳熟能詳,關於”愛”的箴言,我有感受,我同意嗎?

忍耐、恩慈、喜歡真理、包容、相信、盼望,這都是我同意且喜歡的。
但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所有的”不”都讓我困惑。 我的困惑是,「當我嫉妒,當我自戀,當我很讚嘆自己、當我渴望越界於道德規,我還能學會愛嗎?」

我要表達的是:
我同意,愛的本質自然是給予,而渴望被愛是人格坑洞的慾望。
我們在靈性層面,可以碰觸如蓮花般的光明本質,給予並奉獻;
但在人格層面,我們同時也是坑坑洞洞充滿利己的慾望;
當有人要用定義或規範來說,只有從光明本質出來的才是愛,那些人格雜質出來的不是愛。 我就會有被限制的感覺。

這種被限制的感覺,
不是不同意,這些對”愛”的定義;而是不同意,這變成規範或標準。
因為有了標準,就有不是的排除,有了排除,就讓人性的真實流動被憋住了。「不要….」的指令讓人緊憋,無法與愛的敞開本質接近。


***************************


〈關係花園〉對親密的定義,在我的詮釋裡,就是”敞開心房,彼此同在”。

但”敞開與同在”,並不是指令或決心,就能做到的。
能下決心的是,
〈無論多困難,我都許諾把覺知放到內在,為自己負責,並與你分享〉
〈無論多困難,我都許諾當你分享時與你同在,接納本然的你〉
而親密是:透過這不停地朝對方開放,有意識的分享;
也有意願函容對方的敞開,透過這親密互動的過程,〈心,自然慢慢敞開〉。

在心敞開的過程,也許會遇到自己的嫉妒,張狂,算計,發怒,不義的慾望,甚至暴力的念頭。
而關係花園面對這些,不是用〈忍耐〉,而是〈純然地分享〉

我喜歡〈純然地分享〉多於〈忍耐〉很多。

在視覺想像裡,〈純然分享〉是流著淚羞愧地卻帶著愛去照見真實的自己,同時得到親密愛人的敞開與了解和接納。 是放鬆而流淚的。
而〈忍耐〉則是,憋著心,緊閉嘴唇,深呼吸,不停地叮嚀自己「要忍耐」。


****************************


我是個媽媽。 我陪小孩。
我們家4歲半樹兒,有許多這樣的歷程。 比方說,當10個月的妹妹進來攪和他的玩具,他會生氣,甚至用力揮手趕她。

這種時候,我從來不說,「要忍耐,要愛妹妹,她不懂事,你要讓她」
(天呀,即使我想像若我這樣對他說,心都是緊的。)

我通常說:「生氣了喔! 看,你的手打到ㄉㄢˋ,她眉頭皺起來了。」
我的話語,引領他覺知自己,覺知自己行為帶來的影響。
我的心裡,滿是寬敞和接納,「沒關係,這些都是關係的自然豐富」
爸爸會教他:「帶著玩具離開,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自己玩。」
我會帶領他們,一起玩那種3個人玩起來都很開心的遊戲(丟球、滾動身體)。

於是,這孩子,有一點點學會了愛。
我常常看到他,對妹妹有一種自然流露的喜歡,親密,甚至是保護。
而我們,不曾跟他說過:「要喜歡你的妹妹」或「要保護你的妹妹」

因為我太理解,人性運作的複雜。
若保護妹妹的動力若來自大人的提醒,就不是自然的動力了。
保護妹妹的動力,來自於,他真心感受到自己被愛與被保護; 他感受到,妹妹的存在不威脅到他的被愛,反而會帶來他生活的豐富。 他觀察到我們如何保護妹妹,在旁邊自然學習到; 同時,他因保護妹妹的行動,而對自己有自信與榮耀感。 當然,最深的內在是他對於妹妹受傷,會不忍心。

舉例來說,妹妹經常有許多可愛的動作會惹我們笑。
記得有一次,妹妹跌倒,哭了,摔得很輕但動作超可愛,我們都笑了。 結果樹兒氣哭了:「我提議,我們家,以後ㄉㄢˋ哭的時候,不能笑。」
他的意思是,妹妹跌倒,我們還笑,他很生氣。

後來,他慢慢學會到,笑的豐富性。 他有了新的提議:「如果,ㄉㄢˋ沒有難過,你們可以笑,沒有關係。 因為她好可愛。」

以上的描述,是我觀察到,一個孩子學習如何愛的歷程。
我想闡述的是,「愛是不嫉妒,愛是不憤怒」,無法透過「說教」來教會。

同理,「愛的真諦」無法透過〈自我要求〉而內化。 因為〈要求〉與〈忍耐〉,創造了心的緊張與封閉,那是與愛的敞開,相反方向而行的。
愛,是如此豐沛能量的自然展現,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與深愛所有存在的各種面向。(包括嫉妒憤怒自誇張狂….)

當我們許諾〈純然地分享〉,並盡力〈接納與深愛自己與對方的所有〉
當對方分享時,我也〈放下所有的標準與恐懼,純然地與之同在〉
在這樣的親密關係裡:心,就敞開;愛,就流動了。

當我能流動地分享,「是啊,我好生氣喔!」,〈純然地分享〉對自己的生氣完整的覺知並負責,不讓生氣變成行動。 這不就是一種放鬆敞開,同時又有與〈忍耐〉相似的結果嗎?

二者相似的結果是,不由生氣的動力去行動。
二者不同的是過程,敞開分享是放鬆,因應然而忍耐則是緊憋。


在關係的互動之另一方,則是,「當你生氣時,我了解生氣是你的內在,我無權干涉與企圖改變你。 我能做的是聆聽了解與接納。 但我們都了解,若你不為自己的生氣負起覺知和分享的責任,放任你的生氣(無論是否伴隨行為)瀰漫在關係裡。 則我們的親密會減少,而我也不確定是否會撞擊到自己,離開親密關係的底線(註2)。」


*************************



〈關係花園〉談論衝突面對時,有一〈永不妥協〉的原則。
它說,「一般的文化希望關係中的人能互相妥協,各自放棄一些東西,以找出相通的立場。 這觀念會把人物化。 『我不會放棄什麼來維護關係我要的是關係不是妥協。 個人必須承認自己的渴望,並試圖滿足渴望。 接納彼此的差異,而不妥協,試著在檯面上協調。』 若心裡有怨恨就是妥協,放棄自己的渴望。 一旦承認渴望,就可以選擇不追逐渴望,也不放棄自我。 一旦知道差異,可以共同決定以為的方法當主要方法,有共同的目標和意願,而不需在原則上讓步。」

我認為,這是符合人性之〈愛的真諦〉

愛,是敞開的本質。
是一種,當體會到萬物休戚與共的一體感之後,自然的許諾與行動力。

但是,人要學習敞開,無分別心是第一步。
嫉妒與分享,是無分別的。
當我不放棄嫉妒的感受,對自己的陰暗敞開,並分享,我們就貼近了人性。
當我不放棄自私的渴望,我許諾接納與愛自己的同時,依然敞開分享,並以我們共同的福祉作為選擇的依據。 我就更貼近了內在蓮花。

愛,無法妥協自己。
妥協自己與委屈自己,反倒會創造緊憋著的壓縮,和自我壓迫後的怨恨。

愛的本質,是給予和付出,是建立在朝內很深的連結與朝外很寬闊的接納之後,帶來一種,和宇宙的大愛聯繫的感動。
在這樣的聯繫下,給予和付出,是放鬆的,是流動的。
是充滿力量而堅定的。

也就是,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不妥協自己的渴望,依然可以付出可以奉獻。


****************************
****************************


愛,無法被規範; 愛,只能靠近。
而放鬆與敞開,真誠分享與同在,則是靠近愛的大路。


〈愛的真諦〉這歌,用我的世界觀寫出來,會是這樣:
c當我在愛裡敞開,我自然恩慈又能分享。
c當我覺知需要忍耐時,我會明白,我可能妥協了自我,
c我會覺知,並予相愛的人,真誠分享。

c當我覺知自傲,是我想要掩飾自己的脆弱,我願意敞開並分享脆弱。
c當我覺知張狂,我明白是我不夠自重,或輕視別人。
c那是我對開放不安全之時。 我願意分享並探尋,如何更親密。

c當我求自己益處,我會檢視是否忽視自己,或恐懼不安。
c我敞開,並分享自己的慾望和恐懼。

c當我輕易發怒,我明白我們正在權力爭奪,
c我願意分享憤怒,並面對自己未整合之處。

c當我計算人家的惡,我明白是我需要被尊重,
c我敞開分享自己的挫折與卑微,自傲和輕視。
c我尋求安全感,傾力敞開分享脆弱。

c我不盼望別人愛我,只盼望在許諾中朝親密敞開。
c我不忍耐,我放鬆接納,並通過。
c當我放鬆接納,並通過層層人格坑洞,我與內在流動的大愛,真心擁抱。

不好意思,詞句不對,好像無法入歌。


***********************


這裡想寫的,其實就是愛的正信與正念,請參看底下一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shu/3/1274674505/20061024162316/


===================
註1:
共依附(codependence)
兩人之間,某種關於存活的偏執,需要依賴對方維持某種模式不變。
極端的例子,例如,
酗酒者與酗酒者的配偶。
叛逆的女兒與控制需求的母親。

註2:
底線,是關係花園的定義。
每個人有些底線,當底線被觸犯,就會考慮離開親密,撤走承諾。
關係花園建議的底線是,肢體暴力。

台長: MaLi

婷彥
理書老師
好久不見
自己換了一個工作環境忙了ㄧ陣子把老師的網址遺漏了...突然找到老師的新聞台 有股興奮
看到最近的文章
雖然許久未見妳
仍然感受到一直陪伴身旁的清晰

現在自己的大妞二妞各二歲、八個月 好玩的年齡
尤其ㄧ起玩耍哭鬧時 總會不自覺微笑
因為好可愛

剛好 最近與老公的爭吵次數增加了(即使單獨在一起也吵)
慢慢感受自己在愛關係裡的位置與狀態
也試著學習互相表達自己但不妥協的和諧關係
真是ㄧ門學問呀
2006-11-13 13:43:06
版主回應
是啊,真是一門學問呢!
很重要喔!
2006-11-13 14:59:10
淡藍色
您好!
循著華文部落格大獎來到了這裡,
一篇又一篇的思考,
化妝台上已經寫妥的離婚協議書被我收進了抽屜,
望著八個月大的baby熟睡的可愛臉龐,
全職媽媽的喜怒哀樂全融化在這一瞬間。
不管婚姻之後會如何,
我都想感謝您,
感謝您的分享與文字,
要學習的突然之間變得好多好深。
生命,實在寬廣。
2006-11-30 23:23:40
版主回應
生命,有許多無法一眼看透,
愛,是一場又長又深的學習。
謝謝你的分享。
2006-12-01 07:25: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