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花園一書裡,非常清楚地說到,走過權力爭奪期的許多重要原則。
而我,尋覓親密的途徑多年,終於有些領悟。
我的領悟,可以用以下的比喻來呈現:
婚禮時,兩個穿著禮服的成人,在親友的祝福,在神的見證下,許下了婚約:
「我將永不離棄,無論生病貧苦,守護這婚姻,在婚姻裡,付出愛」
然後,新婚的兩人,就開始建立一個家庭,開始生活。
若我此刻,用自己深呼吸且瞇著眼睛的穿透式凝視,
我看見,期盼永恆的愛,不只是此時穿著禮服的兩個成人;
還有住在他們內在,個人生命軌跡,所留下的每一刻,
每個未完成的心願,每個對愛有渴求的孩童與青少年。
「什麼意思丫?」你可能會問。
意思就是,打個比喻嘛!
結婚證書上,蓋章的是有行為能力的成人,但人格是流動的。
也就是說,
在一般狀態,個人過得舒服,兩人意見契合的時候,那個誓言實踐起來蠻容易的。 但是,當艱困狀態,當兩人意見不和,當一方需求壓迫到另一方之時,那誓言的實踐,就需要更大的紀律和智慧
也就是說,
那個許諾說:「我愛你,直到生命的終點」的那個成人;
他同時也說:「請你永遠愛我保護我」,甚至,說這話的可能是個4歲小孩!
在我們許諾去愛時,常會碰到我們的人格限制,人格限制就是在自覺被愛得不夠或期望落空時,能否堅持繼續愛的關鍵。
成熟理性的我們,可以理解,有時兩人會意見不和。
但4歲的孩子,卻會因此而焦慮,引發原來的人格坑洞。
*********************
「什麼意思丫? 怎麼還會有個4歲小孩? 11歲不行嗎?」
當然可以丫,也許真的還有個叛逆的11歲小孩,甚至一個哀怨的40歲婦人。
「什麼意思丫,越說越迷糊了。」
記得,我說過人格像一層一層洋蔥,有許多特質,有許多面向嗎?
我還說,有時候,人格有坑洞,那是我們以前傷痛害怕的刻痕,這些坑洞的記憶沒有平復地,渴望能再次和諧,擁有安全,擁有愛嗎?
所以,打個比喻,每個人格坑洞,都殘餘了當年被遺落在時空中的自己,還帶著當年的眼光,當年的情緒,當年為滿足的渴望,甚至當年的孩子氣。
所以,這些被遺落在時空中的自己,在親密許諾時,同樣地,也心滿意足地,滿心期盼地,「從此以後,我將被愛。」
所以我說,可能會有個4歲小孩,期盼,從此無論如何會被愛; 有個11歲少年,期盼,無論如何,會擁有權力; 有個40歲的婦人,期盼,從此以後,會有良人同心協力,不再孤單。
「哇,像一家子耶!」
是丫,一個成熟,許諾進入婚姻的成人,人格內在的坑坑洞洞裡,有許多未滿足的特質,可用不同年齡的狀態來比喻。
「那這份愛的期盼,會成功嗎?」
嗯! 好問題。 我覺得…. 這份愛,是否會成功的關鍵,在於紀律。
「紀律?」對,愛的紀律。
也就是,那兩個許諾的成人,得意識到,對方心底內層如此豐富複雜的多重期盼,未完成的渴望,甚至傷口。 兩人得,有共識有默契,一起經營親密關係。
而親密關係,除了溫柔相向,還需要如武士般堅定的紀律。
***********************
「如武士般堅定的紀律,那是什麼呢?」
在我這裡,參考關係花園一書,我列出的原則如下(這也是我給自己的)
【關係的許諾】:給願意朝向獨立成熟的人
(1) 許諾,在關係還未死去之時,將親密放在自我之前。
(2) 許諾,盡全力看見自己和對方的”人性”,而不物化自己與對方。
(3) 許諾,我願意放下嬰兒式的依賴,朝向自主獨立與成熟。
(4) 許諾,為了親密,我敞開心房,分享內在,甚至是自己的脆弱。
(5) 許諾,為了親密,當對方表達時,我不涉入不企圖改變他。 而給予全然的聆聽與深度的理解。
(6) 許諾,朝對方敞開自己的期待,同時為自己的期待負責。
(7) 許諾,兩人各自的期待,是一種約定。 不是對方的責任。
(8) 許諾,當見解或世界觀不同時,用好奇與同理心,面對自己的僵化,願意敞開更大的眼光學習函容二者的差異。
(9) 許諾,練習接納與深愛對方此刻的樣子,不企圖改變他。
(10) 許諾,堅定接納與深愛自己真實的樣貌,並朝向更有彈性而努力。
(11) 許諾,若上述許諾,困難達成,必有內在非成熟狀態的自我主導,我願意尋找協助,引領自己成熟長大。
(12) 明白,愛自己的最終責任者是自己; 兩人的關係,不是用來期待被愛,而是期待一個親密聯繫的狀態,可以鍛鍊自己成為愛的狀態。
(13) 許諾,親密關係的目的不是被愛; 而是同在、合一,與整合。
(14) 因為在關係裡,為親密而努力,明白,兩人將朝向獨立而孤獨,同在與合一的雙重狀態。
(15) 許諾,若自己全力投入,依然不得不分開時,也敞開心房接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