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甘貶低為一個無方向的鬥爭平台,而非政府;同時它卻繼續媚俗地執行一種落伍的知識觀。這實在讓我們對台灣的「知識經濟」非常不樂觀。 "
其實我倒不像天下雜誌編輯改的標題那樣,認為十二年國教已經「毀了」。但現在這個東西,的確邏輯矛盾四不像,是不可否認的。
本文刪修版"兩個死結毀了十二年國教",刊登於「天下雜誌」第474期,p.91(2011.6.15)
異哉,所謂十二年國教
廖元豪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教育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十二年國教方案」,真是讓人愈看愈不解。總覺得這種「國教」,似乎與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國民教育」有很大差別。
無論是早期「六年國教」,或是蔣中正毅然推動的「九年國教」,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學齡兒童都能直接進入離居住地點較近的公立學校。在入學過程中,沒有篩選,沒有競爭以及其他門檻。絕大部分的人,會受到相同程度,由政府所提供的教育。學區內的家長與學生,不用擔心「沒有學校讀」,也不必煩惱「要選哪一所」。住哪兒,就讀哪裡,簡單明瞭。
然而依據教育部目前的規劃,不僅還要保留30%的「明星高中」或「特色高中」讓國中生去繼續廝殺;而且在所謂「免試」的社區高中之間,還要用在校成績或抽籤等各種方式,進行另一種競爭。這實在跟「國民教育」的性質大相逕庭。
這個方案的不公平與矛盾,包括政務委員朱敬一在內,許多人都已經嚴加批評。集合這麼多專家之意見,教育部怎麼會弄出這種莫名其妙的決策?
問題出在兩個死結:首先是政府東搖西擺的決策風格;其次是民眾對「學習」或「知識」的嚴重誤解。這兩者不但破壞了十二年國教「公平受教權」的本質,更對台灣因應全球競爭有極為不利的影響。
首先,台灣的選舉民主,讓執政者有著「一票都不能少」的恐懼。於是,主張免試的教改團體,要求平等免費受教權的家長團體,四處散佈「不要輸在起跑點」恐怖主義的補教業者,「明星」學校校友…各種壓力加在一起的向量總和,就會弄出這樣七折八扣又顛三倒四的「十二年國教」。
那「政府」呢?「專業」考量呢?照理說,民主社會固然有多種力量,朝不同方向拉鋸。但既然選擇了當前的執政者,它就有政治資本與義務,規劃出基本方向。政策難免妥協,但不應弄出這種邏輯完全自相矛盾的東西。這充分顯示,政府已經放棄議題主導,任憑自己成為各方鬥爭的平台。
其次,問題在民眾本身。許多人還是相信「讀書考試」就等於「學習知識」,因此依然不願意全盤讓學生就照學區分發入學。殊不知,這是對「學習」的一大誤解。知識的學習過程,包括發掘問題、搜尋資料、實體探查、分析整理,還有表達與辯論。這些都不是純靠測驗(尤其是選擇是非題的測驗)能夠測出來的。偏偏多年來我們引以為傲的教育,僅著墨於「學習」過程中最低階的面向—背誦與演練。這樣的訓練,使得我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思考研究與創新上面,有所侷限。甚至更簡單的「蒐集整理資料」,大學生也往往不如歐美的中小學生。借用武俠小說的術語,這種學習方法是「下乘武功」,在代工層次的經濟勉強夠用。但真的要發展科技島、亞太營運中心、世界頂尖大學,那就需要訓練「上乘武功」。靠這些搞背誦演練培養出來的人力,恐怕是不夠用的。
教育部自甘貶低為一個無方向的鬥爭平台,而非政府;同時它卻繼續媚俗地執行一種落伍的知識觀。這實在讓我們對台灣的「知識經濟」非常不樂觀。
-------------------------
吳清基等人說的話:
12年國教草案 吳清基:招生是地方的事 |
|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針對12年國教草案,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強調,「國中教育會考可對學生品質把關,但會跟升學脫勾」,但如果縣市考慮採計會考成績, 他表示:「招生是地方的事,各區可因地、因校制宜。」 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吳清基的說法前後矛盾,「因地制宜是推卸責任的說法,會變成一國好幾治」,他指出,教育部堅持會考跟升學脫勾,態度要清楚,否則又變成大家都要參採。 外界對會考有不少質疑,吳清基說,未來沒有基測,也不採計在校成績,家長擔心孩子不讀書,沒有競爭力。他強調,「適度的壓力,才是有效的學習。」會考很重要。 吳清基表示,很多國家都有畢業會考,國中教育會考不會做為畢業門檻,老師可依此輔導學生選擇高中職,高中職也可依此輔導學生。 若縣市主張採計國中會考成績,吳清基說,各高中職招生差異性太大,無法一概而論,招生是地方政府的事,教育部只是幫忙命題,各區因地因校制宜,目前只有北北基和中投區壓力比較大。 他也說,如果地方政府採計會考成績,家長有意見,也不敢執行,社會是多元的,要考慮各種聲音。 特色招生方面,吳清基說,是以班級為單位,不是以學校為單位,各校都能以班級為單位申請,不是只有明星高中才能申請,經核定通過後便可以設班。例如數理、美術等,招生方式不一定是紙筆測驗,各校自己決定,數理可能是做實驗,也可能用術科專長或性向測驗。 他舉例,建中如有20班,其中10班是數理班,其他體育、音樂、語言等各一班,剩下的7班就可以免試分發;中正高中也許可申請音樂、美術、體育等特色招生。 吳清基強調,12年國教希望將明星高中模糊化,讓全台灣高中遍地開花,各校都有特色,再配合大學繁星計畫,讓學生留在當地念高中,最後還是可以上好大學。 吳清基並以英國為例指出,英國3千多所高中,88%都是學科重點高中,台灣特色招生,也是由各校提出申請,由各縣市核定。 |
文章定位:
人氣(1,83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