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like something the Lord made…〞
一位家境富裕、背景顯赫的白人外科醫生,艾佛布雷拉;一位貧窮木匠出身、只有高中畢業學歷的黑人,薇薇安湯瑪斯。兩人的相遇,在醫學界創下了奇蹟、大膽地觸碰以往被列於上帝職責的禁區…
1940年代,那個有色人種還備受歧視的時期。父親是木匠,Vivien承襲父親的手藝,一手精美木工雖然令人欣賞,卻因為經濟蕭條失去工作,在朋友的引介下到Dr. Blalock的實驗室幫忙。Dr. Blalock的研究是拿流浪狗當實驗品、引發症狀並想辦法解決病症,在急性休克手術上Dr. Blalock已經有極大貢獻。而Vivien所要做的就是打掃實驗室和狗園。
雖然是清潔工的工作,一週十二美元的工資還是十分有幫助。Vivien已經存了七年的錢,終於攢到了上大學的學費、踏向成為醫師的夢想之途,也準備和女友克萊兒結婚,沒想到銀行倒閉,教書的哥哥哈洛也為了替黑人教師爭取與白人相同的薪水正在努力打官司,家中的經濟陷入了困境。就在一切都看似絕望的時候,Dr. Blalock發覺Vivien的無限潛力,於是將他留在身邊做為實驗室助理。
Dr. Blalock教他醫學、讓他為流浪狗開刀,漸漸地,Vivien成了Dr. Blalock的左右手,在醫學上有諸多貢獻的Dr. Blalock甚至因為醫院不聘請Vivien而拒絕數家醫院的邀請,直到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同意連同Vivien一同雇用,Vivien帶著妻子克萊兒離開納什維爾,跟著Dr. Blalock一同到巴爾的摩。
在歡迎Dr. Blalock的宴會上,兒童醫院的陶西醫生前來咨詢關於「藍嬰兒」的手術問題。她剛收了一個小嬰兒,最多只能活六個月到一年。Dr. Blalock和Vivien看過小女嬰、以及許多發紺嚴重的病童後,決定挑戰這個艱困的任務──為這個小女嬰動前所未有的心臟手術…
一個真實傳記改編的醫學電影,竟然能不枯燥無味而能憾動人心,真的是很不容易。在細膩的拍攝手法下,1940年代的醫學實驗室真實地呈現在眼前,而一連串醫學術語的轟炸竟也能牽動我的情緒跟著雀躍欣喜或是緊張不已。
這樁有史以來的大手術,打破醫學上的禁忌、直搗不可碰觸的禁區──心臟。Dr. Blalock扛下這個重擔,義無反顧。「This girl wants to live!」
除了首創先例、除了揚名萬世,這是他最迫切的動機。
──她想活下去。那麼我就幫她活下去。
曾經因為肺結核與死神搏鬥,從此決定為了救人縱使孤軍奮戰在所不辭。
就算有人說只有上帝才能修補心臟隔膜的破損、就算神父說他潛越了上帝的職責,他依然要讓她活下去。
所幸,他不是一個人。
他身邊有Vivien。
要實驗解決方法,首先要有相同的病症。為了在流浪狗身上引發發紺症狀,他們就已經數度失敗。而因為戰爭以及醫院人手不足,Dr. Blalock的手術幾乎排滿。因此他將實驗全部交由Vivien放手嘗試。而Vivien除了成功引發了發紺症狀,還製造了嬰兒手術所需的小型動脈夾和呼吸器。
為了讓Vivien能更專心於研究工作,Dr. Blalock才第一次正視也第一次注意到Vivien的工資只是三級工人,憑這點薪水根本無法維持他的家人的生活。於是他為Vivien爭取加薪及升遷。
妻子瑪莉建議,或許更實際的是,他該讓Vivien上大學。然而Dr. Blalock卻執意將他留在身邊。「沒有他我的研究無法進行。」
「在我看,人的好心是有限度的。」瑪莉說。
Dr. Blalock無法讓Vivien離開他。他仰賴Vivien,甚至到了沒有他在手術室就不開刀的地步。僅管在一開始自信滿滿,但到了手術前晚卻依然緊張得難以入眠。這是要挑戰外科極限的手術。他的心中不斷地重複著許多失敗的可能性,甚至進了手術室,仍然硬是廣播了Vivien進來。
沒有他在身邊,Dr. Blalock無法動刀。
僅管大家質疑Vivien的職責與身份、質疑他們的能力,Dr. Blalock仍然排除眾議讓Vivien指導手術。
當手術成功,Blue Baby慢慢成了Pink Baby…那是最讓人動容落淚的一刻。
那不只是一場成功的手術、不只是一個可愛嬰孩的生命。而是Vivien用盡心力達成的夢想、是Dr. Blalock一生奉獻的成果,是一段跨越種族與身份的友誼、改變了醫學界歷史的瞬間。
〝We make history together…We changed the world.〞
遲來四十年的表揚,John Hopkins Hospital終於給了Vivien Thomas一個他早該得到的頭銜──Dr. Thomas。
他的肖像,一直被掛在John Hopkins Hospital大廳牆上。就在Dr. Blalock的肖像旁。
http://www.hbo.com/films/st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