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五十六(1981)年,電視劇編劇太一某天接到30多年不見的舊友敏夫的來電,兩人約好隔日碰面,沒想到隔天一早,太一發現位於住宅區的房子居然坐落在森林中,附近的神社境內,一群年幼的男孩在大人的厲聲指揮下練習殺敵,好不容易找到告示板,上頭貼的演習通知的日期赫然是昭和十九(1944)年。回到家中,一家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原本不通的電話響了。敏夫和兒子新也也同樣穿越到昭和十九年。距離終戰只剩一年,兩家人決定一同攜手度過戰爭的尾聲。
──只要撐過一年就好。
然而不同於在少年時期經歷過戰爭的太一和敏夫,孩子們不用說、就連太一的妻子也是終戰後才出生,面對絞盡腦汁喚回兒時記憶中的戰時生存之道、努力想帶著家人求生的太一和敏夫,從未經歷戰時的家人對身處這樣的時代一點真實感也沒有。價值觀的落差、生活條件驟然改變,諸多壓力與衝突,將兩家人壓得瀕臨潰散……
![](https://images.kktv.com.tw/stills/d3/d3e1cdcd2d7dff291fdd83027a434a330fc4a8a5.sm.jpg)
被2024年宮藤官九郎版本《最後看見的街道》歡樂喜感的預告片騙到的人,絕對不要懷著同樣的期待來看原著小說。
我是還沒看劇,還不知道這版劇拍得怎麼樣,但小說めっちゃしんどっ!
在文庫本後記中,山田太一說到,這是重現他戰時記憶的「紀錄」──那些為了求生不得不做的妥協、當下全心相信,如今回顧卻是多麼可笑的價值觀的衝突、物資缺乏的困苦與心力交瘁,全都無比真實地透過書頁襲來,讓人喘不過氣。
唯一的救贖應該就是文庫版最後描寫到新也和父親敏夫的衝突,跟維基上的版本不太一樣(應該是最初的單行本劇情)(然後維基有把各個版本的劇情差異和結局都寫出來,想先看劇的人不推薦去查啦),後記中山田太一說這次2013年重出文庫本只有改寫了結尾的對白,看來新也的段落是1984年文庫化時就已經改掉了。敏夫父子的衝突最後沒有像單行本版那麼絕情,算是一點小小的安慰。(單行本版本真的太狠了)
這樣看下來也大概明白宮藤官九郎在劇本中加入喜劇元素的原因,真的太沉重了令和的觀眾應該受不了。
不過如果宮藤官九郎的劇本夠忠於原作的話,最後的對白應該還會再改吧。歷史注定不斷重演,我們離戰爭,從來都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