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31 16:03:27| 人氣57,356| 回應3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蔣統治下的台灣「三寶」(管仁健/著)

推薦 1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1960年代,有個外國觀光客來台旅遊,有天在飯店吃飯前,他禱告說:「感謝上帝賜我食物。」

  忽然,這老外身邊出現了一個本地人,立即糾正他說:「我們這裡不准感謝上帝,你要感謝 蔣總統。」

  觀光客聽了後大惑不解,於是追問道:「可是,如果蔣總統死了話要感謝誰?」

  本地人脫口而出:「那當然要感謝上帝了。」

  沒錯,感謝上帝,在一連死了兩個蔣總統後,台灣才勉強有了些言論自由。但經過了四十年的恐怖統治與奴化教育後,很多歷史真相被淹沒了,人民也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即使在兩蔣死後,台灣有了言論自由、有了反對黨、甚至有了國會全面改選與人民直選總統,兩蔣的功過在台灣人中仍是各說各話,毫無交集。

  人家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老蔣統治下的台灣也有三寶:銅像、行館、中正路。有機會來台時,千萬別忽略這些「先皇遺物」。

  。。。。。。。。。。。。。。。。

  2003年3月8日清晨,位於台灣桃園縣的中央大學師生,赫然發現一件怵目驚心的景象。校園裡蔣介石銅像的頭部被「兇手」砍斷帶走,留下一具「殘軀」。校方接到這宗「斷頭命案」後,除立即知會警方外,並先以帆布蓋住。數日後發現「破案」遙遙無期,校方終於決定移去已遭斷頭的「殘軀」,台灣境內又少了一座讓人「永懷領袖」的憑藉。

  根據Denny Roy所著,何振盛、杜嘉芬譯的《台灣政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23頁引述1975年12月,田弘茂教授在《China Quarterly》第64期所發表的文章裡對「白色恐怖」的敘述:
 
  「白色恐怖期間的受害者高達9萬人被捕,且有半數被處決;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被捕人數可能比較少,但處理模式依然不變。」

  其實田弘茂教授的敘述還保守了些,戒嚴時代被起訴的就高達16萬人次,更別說「黑箱作業」。然而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老蔣統治台灣30年,殺了5萬以上的人民,也留下了5萬尊以上的銅像。台灣各地的重要路口、機關行號、觀光景點,都擺設了銅像;尤其是從大學到托兒所的各級學校,幾乎都在校門口最顯眼處安放一尊銅像,連法院裡都不放過。

  曾有多位到台灣司法院參訪的國外司法首長,初次見到老蔣銅像時,都以為此人必定對司法有卓越貢獻;但被告知這個人與司法毫無淵源,只是擔任過總統,大家無不感到驚訝。對於應該追求獨立的司法機關,竟然擺設政治意味濃厚的「政治圖騰」,直言無法理解。

  如今改朝換代了,當年受害者假如都去找老蔣的後人或當年的鷹犬來報復,台灣一定會陷入混斷的暴民政治與紅色恐怖。幸而老蔣確實是「高瞻遠矚」,早知會有這麼一天,事先預備好了這麼多銅像讓受害者洩憤。至於他老人家是不是殺一個人,就立一尊自己的銅像,銅像數字與他所殺的人一樣,這個就不得其詳了。

  老蔣為了維護自己在台灣的神格化,真可說是費盡心思。還特別頒訂了「蔣總統銅像製作辦法」,厚厚的一冊裏,全身或半身,站著、坐著或騎馬、戎裝或長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嚴格規定。例如半身的只能做到三個扣子,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等等。

  「蔣總統銅像製作辦法」裡,除了如何製作以外,關於如何維護銅像,也有各項完備的規定。其中最嚴厲的懲罰是公然毀損銅像,將以「叛國罪」起訴。然而滄海桑田,風水輪轉,如今的老蔣的一尊尊的偶像,成了當年受害者宣洩仇恨的箭靶,也成了所有想殺人的獨裁者最好的警戒。

。。。。。。。。。。。。。。。。

  醫生:「阿伯,你住哪裡?」
  阿伯:「四川啦!靠海邊那裡。」
  醫生:「四川哪有靠海呢?」
  阿伯:「就是台東市四川路啦!那條路一直通到海邊呀!」

  這不是笑話,而是在台灣的真實故事。1945年台灣「光復」後,老蔣將全台各鄉鎮的街道都改名,成了海外的「中國城」。大陸各省市、名山大川全都搬來;但台東這裡大概偏僻了點,懂中國地理的人不多,才會發生這種讓「四川」靠海的「奇蹟」。1949年老蔣「定都」台北後,更是大肆更改台灣的地名、街路名,這些街路名有五個原則,

  一、表示懷念「祖國」之意:
  台北人的中國地理知識,一定高過大陸一般人。台北市有上百條的街道完全按照中國地理的位置命名。龍江路、長春路、撫遠街、伊通街、吉林路等一定在東北,迪化街、哈密街、蘭州街、庫倫街等一定在西北,汀州路、廈門街、福州街、溫州街、鎮江街一定在東南,成都路、昆明街、康定路、桂林路一定在西南。

  二、表現光復國土之意:
  如光復南北路、復興南北路、建國南北路、成功路等。

  三、傳播政治理念:
  如辛亥路、莒光路、三民路、民族東西路、民權東西路、民生東西路、莊敬路、自強路、愛國東西路等。

  四、倫理道德價值觀:
  如四維路、八德路、忠孝東西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平東西路、敦化南北路、安和路、樂利路、康寧路、忠誠路、德行東西路、行義路、知行路、仰德路、實踐街等。

  五、政治人物的街路名:
  如延平南北路、中正路、中山南北路、逸仙路、林森路、雨農路、羅斯福路等。

  這些地名純粹是政治意識下的產物,與歷史發展過程中自然生成演變的地名相去甚遠,難以讓民眾對該地名、街路名產生親近的互動關係,只有作為地址識別用途而已。

  但台灣人其實也很「中國」,例如台北市有條南陽街,因為「孔明」曾高臥南陽,所有的補習班都想來這裡租屋開業,這裡就成了台灣最有名的「補習街」。

  。。。。。。。。。。。。。。。。

  老蔣用中國各省市為台北市街道命名,藉以昭告國人「毋忘在莒」,這一點我也不忍苛責。但老蔣一生最令人詬病的,就是他自己建立的原則,第一個破壞,也是唯一能破壞的,就是老蔣自己。當然,這也是古今中外獨才者的通病。

  老蔣把台北市各街道依中國地理位置命名,可是一遇到「總統府」,這原則立刻被破壞。府前通往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道路叫「介壽路」也就算了,他把橫的那條改名「重慶南路」,這原本應該出現在台北市西南區的街道,因老蔣的「迷信」被搬來「城中區」。

  全台灣成千上萬條街道中,也只有這條街道只有門牌1號,那是「常德街1號:台大醫院」。老蔣迷信「反攻大陸」會像「抗戰」一樣,因美國介入而得勝,所以他把「重慶南路」搬到城中區的「總統府」前。紀念常德大捷「常德街」,也就隨之搬來了。

  但這一搬家就亂了套。老蔣又想起抗戰時那幾場「大捷」,於是衡陽、長沙、桃源等街都搬來總統府附近。大陸人來台也許不懂,老蔣身邊為何都是老毛的故鄉。

  另外老蔣為台北市街道命名時,原本應該都用中國各省的省會。但用到浙江時,除了省會杭州南北路,又加了其他次要城市,紹興南北街、寧波東西街、金華街、溫州街、齊東街、銅山街、新安街等,連老蔣家鄉溪口鎮(溪口街)、海外離島舟山、一江山(舟山路、一江街)這些小地方都拿來命名。說老蔣器度狹窄,只重視浙江,應該不為過吧!

  。。。。。。。。。。。。。。。。

  台灣有一個特色,各地火車站前一定有條「中正路」。小小一個台灣,各地算起來共有156條「中正路」。但很多人一定感到奇怪,台北火車站前,怎麼反而沒有中正路?

  其實台北市原來當然也有一條中正路。1945年「光復」後,台北市區道路的命名,就是以火車站東側的圓環為界,往西與往東分成中正西路與中正東路(現在的忠孝西路一二段、忠孝東路一二段與八德路一到四段),往南與往北分成中山南路與中山北路。而台北市的其他幹道,則是以中正西路與中正東路為經,中山南路與中山北路為緯,將市區劃分為四區,並命以大陸各省市縣地名。大幹道跨越中正東路或中正西路者,作為南北路之分路點,至今仍沿用。

 

  至於「中正西路」為何會消失?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駐台,老蔣的流亡政府得以偏安,於是每逢雙十國慶,都在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後來變成總統府)前閱兵。但偉大領袖興高采烈的在總統府觀看紀錄片時,聽到旁白說部隊是從「中正西路」出發,僅是眉頭一皺,這條路立刻就沒了。1954年台北市政府將中正東路與中正西路合併,而且不分段,以致門牌多到2000號,而且每一門牌後來有「之」幾「之」幾,「之」到民眾眼花撩亂,門牌的阿拉伯字比電話號碼還多,真的是全世界手都難以見到的世界奇蹟。

 

  台北市原本在日治時代,算是「西門町」最熱鬧,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一直往東發展到松山、南港。1970年時,老蔣已八十高齡,中正路還不能像老蔣對仇人羅斯福路那樣分成六「段」,對門牌編號與市區發展都成了最大困擾。基於「便民」與「迷信」兩個原則,老蔣只好同意讓台北市政府將「中正路」改名。

 

  新的改名法是以火車站東側圓環為界(就是1954年之前中正東路與西路的界線),西邊改名忠孝西路(1954年之前的中正西路),這樣就可以分成兩段。東邊則為忠孝東路一二段,但到了公賣局第一酒廠,原來的中正路(1954年之前的中正東路)則改成八德路,分為四段。原來的忠孝路則改為忠孝東路三四段,而且繼續延伸五段、六段、七段到松山、南港。如此忠孝西東路加起來共九段,不叫中正路,就不會出現「中正西路」或「中正路八段」這些讓老蔣感到不自在的地名。

 

  但原先在大安區已有一條「八德路」,現在中正路一部分改成八德路,原來的八德路只好再改成「四維路」。可是首都裡少了中正路,連各鄉鎮都不如,台北市政府終究還是有點不安。幸好這時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把原本老蔣居住的士林與北投兩鎮收入轄區。1950年老蔣擔心台北市長選舉時,萬一讓黨外人士當選,他豈不是要受「治」於人,所以特別設立「陽明山管理局」,直轄士林與北投兩鎮。如今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市長由民選改為官派,所以就放心將士林與北投兩鎮,劃入台北市轄區。

 

  這一改制,台北市政府立刻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原本台北市政府一直不敢為中正路分東西路與分段,如今一改制,士林鎮與北投鎮的北淡鐵路火車站前,各有一條「中正路」與「中正街」。台北市政府去掉城中區到松山區的一條大「中正路」,卻又多了一條士林的小「中正路」,還加上一條北投的小小「中正街」。這樣既省去台北市政府的疑慮,也符合老蔣日後在遺囑中所說:「『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


  。。。。。。。。。。。。。。。。

  1922年,日本治台已26年,歷任總督都希望恭請天皇或皇太子蒞臨台灣視察政績,所以總督府早已各種準備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於台北市陽明山新園街1號的「草山御貴賓館」。裕仁天皇在擔任太子時,1923年4月25日曾在此住過一晚,之後「草山御貴賓館」即被民間通稱為「太子亭」。

  1949年5月17日,內戰中「國軍迅速轉進,匪軍追趕不及」的老蔣,從上海來到澎湖,接著轉進台灣,住進這棟「草山」賓館。兵敗如山倒的老蔣,剛揮別黯然收去王氣的金陵,來到這偏安的小島,早已一肚子氣無處可發。聽到這裡是「草山賓館」,想到連日本人也聯合台灣人,諷刺我「落草為寇」,一怒之下立刻改名,從此「草山」要叫「陽明山」。

  1950年3月,也不知道根據中華民國的什麼法令,下野一年的平民老蔣,進駐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府,改名為「總統府」。公開宣示要「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但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全過去了,別說反攻無期,海南、舟山、大陳相繼淪陷,這時年近古稀的老蔣,開始巡視台灣各個山明水秀的休憩景點,建立起了50座以上的行宮(不,正確名字要叫「行館」)。

  從1950年5月,老蔣「復行視事」起,就搬出陽明山賓館,入住新建且面積大得多的「士林官邸」,而陽明山賓館就降格為避暑山莊。1970年,老蔣又從陽明山下的「士林官邸」搬入海拔更高、人煙更稀少的「中興賓館」。但兩年後心臟病發作,為了便於入院治療,又搬回「士林官邸」,從此不再搬回山上。1975年,老蔣駕崩。

  2004年11月22日,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播出洪維健製作的紀錄片「風雲行館」,介紹了老蔣在台灣的27個行館。各行館都擁有最佳風景,而這些風景也都只屬於老蔣一人,普通老百姓是根本不准進入的。

  片中介紹的行館分別是:1澎湖第一賓館、2大溪賓館、3大溪慈湖、4角板山復興賓館、5角板山新賓館、6南投廬山行館、7日月潭涵碧樓賓館、8南投溪頭行館、9嘉義阿里山貴賓館、10嘉義農場行館、11高雄西子灣行館、12高雄澄清湖澂清樓、13屏東墾丁賓館、14合歡山松雪樓、15花蓮文山賓館、16梨山賓館、17福壽山莊、18福壽山達觀亭天池、19武陵行館、20宜蘭太平山行館、21宜蘭棲蘭行館、22金山松濤小屋、23木柵行館、24草山第一賓館、25士林官邸、26草山中興賓館、27中正紀念堂。

  這部紀錄片播出時,因為正逢台灣國會選舉,很多人都把這部紀錄片視為泛綠的宣傳片。尤其最後一座「中正紀念堂」,明明就是老蔣死後才興建的,老蔣生前一天也沒住過,說是他的行館,未免有些冤枉老蔣。但另外也有人主張,老蔣的行館何只27座而已,哪裡是泛綠在打蔣,簡直是「美化」老蔣的「清廉儉樸」了。

  《風雲行館》播出後,引發熱烈討論,究竟老蔣還有多少處行館,蔣氏家族有什麼風流軼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話題。但公家機關都認為,行館是這是「國家機密」,很多被登記為「軍事要地」,也有很多登記在私人名下。在兩蔣死後,都被老蔣當年的既得利益者「五鬼搬運」成私人財產,無從追查了。

  導演洪維健也說,當然不只27處,他知道的就還有七處,這還不包括在軍隊、軍校、營區、黨部裡的行館。原本他想等全部的行館找齊後,再發行這部紀錄片。但廬山、太平山、文山賓館等地,現在不是正在拆除,就是在整修,為了紀錄以往原貌,只得跟時間賽跑,搶先發行《風雲行館》一片了。

。。。。。。。。。。。。。。。。

  其他未在影片內的行館,包括小蔣去世時停棺之處,就是存放總統府文件檔案的「頭寮賓館」。老蔣在1949年時,把400多箱的手稿資料運送來台,移存在桃園大溪頭寮,也因此這批檔案資料被稱為「大溪檔案」。檔案裡是老蔣從政以來的手稿、書信、電文等,內容包括北伐、統一、抗戰、戡亂等時期的史料。1996年時,總統府機要處將440箱「大溪檔案」點交國史館收藏。

  例如最近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的「歷史教科書」爭議,在大溪檔案裡的「開羅宣言」原件,竟然只是一張長21公分,寬19.5公分的白紙,上面打了23行237個英文字而已,不但沒有「開羅」,更沒有「宣言」。這張白紙上,雖有台灣將歸還中華民國的字樣,但沒有註明時間、地點,也無一人簽名承認,包括老蔣自己都沒簽名,更何況羅斯福、邱吉爾。

  第二處為青山賓館,隱身在中部橫貫公路的風景區內的山壁上,路旁有濃密的樹林遮蔽,開車經過時根本看不到,必須從路旁一個不起眼的水泥梯拾級而上,才能一窺全貌。

  青山賓館是一幢弧形的白色水泥建造房子,包括庭院占地數百坪,為了保護老蔣的安全,還設置了青山派出所,負責外部維安工作。據一位曾在此服役的工兵說,1971年他駐守時已荒廢了。由於山上濕氣很重,室內家具大多已毀壞,且霉味很重,抽屜裡還放有聖經。到了1975年老蔣死後,青山賓館也無人留守。921大地震後,山谷崩落,青山賓館也無路可至了。

  青山賓館附近還有一處青山招待所,約於1967年和1968年間興建,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鄭彥棻曾去視察過。1971年時,又蓋了一個青山指揮所,用途是台北失守的時候,作為老蔣避難處。這裡原先是日據時代留下的山洞,地點非常隱密,易守難守,隧道裡有各種房間,和緊急逃難通道,及對外地下電纜埋設工程,前參謀總長賴名湯、前國防部長黃杰都曾視訪過。

  第三處是金門行館,當年沒有名稱,因為怕被對岸的砲彈打到,所以位置神秘。這個行館是金防部司令馬安瀾蓋給老蔣,後來叫做「中興山莊」,到了小蔣時代,又改名「慰廬」。

  第四處行館在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內,彰化縣政府已決定拆除,改建為觀光飯店與停車場,當年門牌號碼是彰化市溫泉路34號,門口牆壁還有一幅1959年八七水災後,老蔣於當年8月30日偕小蔣等人去彰化縣,步行視察大肚溪橋災情的浮雕畫。

  第五處行館位於台中市,名叫「協園」,位於進化路力行國小正對面。1960年代,老蔣來此小住,目的是來看他第二任妻子姚冶誠。姚冶誠當時住在台中宜寧中學宿舍內,距協園約二公里。

  第六處就是中山樓右邊的總裁辦公室,裡面有一個溫泉,內務科將此地命名為「第一賓館」,後來賜交孫文之子孫科的夫人住,後來又轉給孫科兒子住。孫科一家人離開台灣後就無人管理,荒廢破舊,終於拆除。

  第七處正是外交部正對面的台北賓館,這是日治時代台灣總督的官邸,但老蔣卻沒有住過這個地方。一方面是因台北賓館不方便躲空襲,二來是因為士林官邸與草山賓館都有附近不但有小山,可以挖防空洞躲空襲,又可做戰時控制中樞。而且,因為士林靠近淡水河,萬一台灣再度失守,仍可從淡水河坐船,經關渡、淡水繼續轉進綠島、蘭嶼、龜山島,繼續他的「反攻」美夢。

  老蔣留下的行館,從最遙遠的澎湖,到最南端的墾丁,再到最高的梨山合歡山,甚至最偏僻的棲蘭山。有的地方還一蓋好幾個,例如角板山福壽山莊,原有兩個老蔣行館,小蔣另外再蓋了一棟自己的行館。一個小小的福壽山農場,只留下三棟蔣氏父子的私人行館,兩蔣的「清廉儉樸」由此可見。

  從老蔣的行館也可以看出,他到底是想反攻大陸,還是要佔據台灣。為了統計他有多少行館,製作單位多方調查,卻問不出精確的答案,甚至無法查老蔣的出遊紀錄。看來國民黨也是頗有「遠見」,讓大家都回答不出,這個尷尬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

台長: 管仁健
人氣(57,356) | 回應(31)| 推薦 (1)|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三之4.銅像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儒家政治下的台灣太子爺(管仁健/著)

小杜白雲
果真是&quot清廉簡樸&quot啊!!
一直到現在,還有為數甚多的中老年人,津津樂道蔣總統當年的簡樸呢!
2007-12-15 10:26:14
六年級後段班
有位歷史老師上課時提過,當年大家喜歡立蔣銅像,除了拍馬屁鞏固前途外,另一好處是貪污方便,因為沒有人有膽子把偉大的領袖搬下來秤一秤,看看做工紮實否,很多銅像其實是用同體積的其他廉價質材混建的。
現在拆銅像之際,不知道有沒有人順便研究看看?
2007-12-18 14:42:57
版主回應
所謂的「銅像」,頂多只是鍍一層薄銅,甚至只是塗上類似顏色的漆而已。當時還有這樣的石膏模型,只要市場夠大,什麼狗頭豬腦的模都可開的。
2007-12-19 00:07:58
jinishin
其實台北市的主要幹道南北路,在金山南路以西是以忠孝東西路為主,不過金山南路以東則是以八德路為主,這主要是因為日治時期的台一號公路是由現在的忠孝東西路向東延伸,過了現在的杭州南路之後便沿著現在的八德路往松山的方向延伸,而這也是台北科技大學(舊台北工專)的舊校門其實是面像八德路的原因了,之後新的忠孝東路完工,台北工專的校門才由八德路改為現在面像忠孝東路了。不過原本的南北路分界卻依然還是按照原本已八德路為準的規則,沒有改變。
2007-12-24 19:04:24
Samuel
想到二十幾年前讀國小進學校大門的時候..規定在蔣公銅像面前要脫帽敬禮..現在想起來真是莫名奇妙..哈!!
2008-11-13 11:49:12
壽如部隊子弟
這些國民黨高官耍寶馬屁行徑.實非打從台灣才開始.要不大陸如何丟掉.例如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與十九年中原大戰後.為統一陸軍步兵使用槍支.幾番尋找.終經德國同意將其1924年式毛瑟步槍.授權中國政府生產.於1935年量產訂名為中正式步槍.
而後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正式步槍量產受阻.國軍部隊使用不多.似乎也枉費了中正之名.
2008-11-28 16:48:24
版主回應
中正槍還不算太馬屁,要說到馬屁的經典,應該是我們國中年代,男生被強迫剃成幾乎就是光頭的三分頭,還美其名說那叫「中正頭」,有機會我再來寫一篇「台灣戒嚴時代的中正頭與西瓜皮」,紀錄一下我們被剝奪的年少青春。
2008-11-28 22:41:45
燁子
管兄,您文中第三張中正紀念堂蔣公坐像照片是出於那呢?在下找這張照片已久,他是在咱北投長春路(今珠海路)上搭棚塑造,在下還曾爬上去玩過耶!
2008-12-06 16:10:14
版主回應
出自中央社啊!如果需要清楚一點的,我是用中國時報編著,1995年由時報文化出版的《台灣戰後50年》一書掃描的。

長春路現在也還有啊!讀新民國中時每天下課也會繞過去,翠嶺路的查宅滅門案豪宅,就是我們探險的好地方。
2008-12-06 17:07:17
kent
一夜未瞌眼~現在看到此文,更是讓在下捧腹大笑了~
居然還有蔣總統銅像製作辦法這種東東存在啊?
小弟著實大開眼界~
不過老蔣當真把自己當成國了,居然毀銅像要用叛國罪?此法律精神及理論從何而來?已讓法律人的我丈二金剛摸不著二腦了,完全違背憲法意旨了
今天的我才敢講~他真的是超級違憲的可笑總統。所有的一切皆由他的喜好而訂,著實真的比神還偉大了。
2009-06-23 08:33:01
Ango
蔣的表現,雖然荒謬但卻助於國人對民主的省思,
甚至成為民主化的推動力,這就是歷史。
很多事情你並不喜歡,但最後會證明也不是不好。
至於那些喜歡幹譙蔣的人,就請好自為之。
不管學識有多高,做不到兼聽則明,書也是白讀了...
2009-06-23 10:41:08
JIH
老蔣除了堅持反共以外
對於台灣
真的是一無是處
2009-06-23 13:54:49
陳倭
管老師您好
每次看到您的文章都讓在下感到獲益良多

看完本文和後續推文後
有兩點關於街道的部分似乎有些落差
1.北投沒有中正路 但有中正街
2.北投長春路系列 現已不存
除此之外有個疑問
中正路不得分段
也不能有北路
但是
1.位於淡水的中正東路卻分有二段
2.三重市卻出現了中正北路
不知道這些有何歷史典故
還煩請管老師指導

最後很期待能夠看到 &quot台灣戒嚴時代的中正頭與西瓜皮&quot一文問世

謝謝管老師
2009-08-02 01:33:40
咖啡
老蔣除了堅持反共以外
對於台灣
真的是一無是處
================================================
除了這一件?對你來說對抗共黨陣營好像帶狗散步一樣簡單,你一定沒有好好看過世界地圖,也沒到過中國,你知道僅憑一個小島,幾乎一無所有,從零開始,對內要想辦法填飽肚子,隨時有一堆反對你的人等在那裡,對外還要對抗一個龐大的聯合恐怖集團陣營有多困難嗎?你來做一天試試,量你也沒那能耐,連美國這樣一個超強國家都要四處尋找盟國壯膽,沒有過人的毅力與勇氣,早就放棄了,中華文化徹底陣亡,就是因為[反共]這件功德事做對了,才有接下來那些[一無是處]得以延續,年輕人,網路虛擬遊戲打久了就會有這種後遺症,把現實世界的事情都看成網路遊戲一樣簡單,以為只要按個鈕就行了.君不見現在一堆砍人殺人都是青少年,殺完了自己的祖母還可以帶著女友去墾丁渡假,都養出些什麼東西來了?
2009-08-02 10:56:43
文謙
…醫生:「阿伯,你住哪裡?」阿伯:「四川啦!靠海邊那裡。」醫生:「四川哪有靠海呢?」阿伯:「就是台東市四川路啦!那條路一直通到海邊呀!」
這不是笑話,而是在台灣的真實故事。1945年台灣「光復」後,老蔣將全台各鄉鎮的街道都改名,成了海外的「中國城」。大陸各省市、名山大川全都搬來;但台東這裡大概偏僻了點,懂中國地理的人不多,才會發生這種讓「四川」靠海的「奇蹟」。…

管兄:
我知道上面的論述是為了引出三寶其中之一「中正路」為何存在的怪現象。但我是台東人,我不喜歡你其中的結論是:「…但台東這裡大概偏僻了點,懂中國地理的人不多,才會發生這種讓「四川」靠海的「奇蹟」。…」
請問:誰說居住偏僻的人懂地理的一定少?這些之前把台東市路名定下來的人一定是台東人嗎?
我不喜歡的原因不是在於台東人到底懂不懂中國地理。我不喜歡的原因是:你把台東街道命名結果用類似戲謔的方式說:但台東這裡大概偏僻了點,懂中國地理的人不多,才會發生這種讓「四川」靠海的「奇蹟」。…
就這樣,謝謝。
2009-10-21 17:46:10
安朔
就我所知
台中大甲沒有"中正路"
不過火車站前那條叫做"蔣公路"
2009-10-22 16:38:35
大鳥
第三張的中正紀念堂座像
我很確定是在木柵馬明潭中興山莊對面搭棚造的
因為我家住溝子口考試院
我常常搭251去木柵
幾乎每天都會瞻仰一遍
而且是看著他長大的
2008-12-06燁子講的
在北投長春路塑造的
小弟覺得似乎有誤ㄟ
2009-12-16 21:55:37
Kevin
您的文章真的很好看,讓我看得一篇接著一篇。剛好看到有幾個錯誤的地方,獨"才"者應該是獨"裁"者,還有文中"就是1654年之前中正東路與西路的界線"的1654應該是1954吧
2009-12-30 06:28:11
小明
http://2009story.blogspot.com/2009/02/6.html
---------------------------------------
管大有上面台大于凱的故事嗎?他真是中共派來的職業學生,或只是單純的學生.
看了他在監牢等待槍決還想著東北家人,真讓人感到哀淒,畢竟他才只有19歲!
2010-02-22 18:53:26
周錦輝
管大:
這裡原先是日據時代留下的山洞,地點非常隱密,易守難守,隧道裡有各種房間,和緊急逃難通道.....

易守難守是否易守難攻之筆誤?
2010-05-26 12:41:20
mihara
管先生你好,後備軍友俱樂部您發表一文談及:「維基討論的那些人就是在胡亂猜測,渭水路與蔣渭水當然無關,日後有機會詳述。」可惜未再詳述,可否再多談些。另1946年「臺北市街道新舊名稱對照表呈送案」編號031100350021的渭水街(後改為天水街),與中山區的渭水路您認為是否有關聯性,或純屬巧合。以及渭水路命名的時間點是在1947年鄭定邦改的那批嗎?或者再晚些。存放於國家檔案局的「台北市各區里鄰街道名稱卷」(1947年建檔),閣下是否見過?我因為距離太遠還不曾見,不知內容為何。
2010-10-30 20:23:06
版主回應
那是依中國山川命名的,與蔣渭水無關。現在要寫的東西太多,關於台灣地名那一部分沒空寫了,請見諒。

您說的「台北市各區里鄰街道名稱卷」(1947年建檔),我沒見過。台北市早期的街道圖,軍方有繪製,有的是附在軍用地形圖裡,師大地理系藏有一部分,很久以前我見過,不過現在大概都有目無書了。
2010-10-31 00:41:13
mihara
據我所知,1945年第一次公佈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並沒有提到以中國山川,也沒有提及以行政區命名,要等到1974年7月31日公佈的「臺灣省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辦法」才有提到。1946年第一次呈交的台北市地名,似乎就是按照「紀念國家偉大人物」一項命名「渭水街」。而1947年第二次的由鄭定邦所進行的改名,其實也僅限於中國大陸的行政區,也並未加入中國山川(若只將熱河、明水等視為行政區的話,當然一談到這還有點爭議了)。因此我大膽猜測鄭定邦當時不大敢說廢就廢去渭水街,而是破例將渭水視為中國流域,轉移至中山區。所以我主張的是分別代表官方與民間的「兩種想法」取得共識才順利保留住渭水路的。但本人還未親眼見過「台北市各區里鄰街道名稱卷」的內容,故還有待細查。您說的軍方繪製地圖在傅斯年還有保存。總之,還是要謝謝管先生提供的意見,不打擾了。
2010-10-31 08:12:01
mihara
另補充一份檔案管理局的文件是「都市計劃案」,內容摘要:「本案有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營建局於民國卅六年二月間,致函公署以市區街道地名已奉令重行制定,並分別派員標立路牌門牌,為便利市民辨認索引擬發行市區地形詳圖並檢送十份;公署批示准予備查並將該地圖檢送至各科。」主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營建局,二二八事件 更改街道名稱 地圖繪製」
2010-10-31 08:45:12
Victor
老蔣宣佈復行視事是1950年3月1日吧.另外,草山正式改名為陽明山是1950年3月31日,當時官方理由是地方人士提議,為了紀念明代哲學家王陽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D%E6%98%8E%E5%B1%B1%E7%AE%A1%E7%90%86%E5%B1%80
2011-04-23 18:47:08
小明光
以浙江地名命名的還有泰順街,麗水街,瑞安街
這三個地方都在溫州旁邊.泰順比較遠,但是屬於溫州地區,
奇怪的是沒有永嘉,溫嶺.
好像只有泰山鄉沒有中正路.
2011-06-03 22:26:40
大炮
老蔣真行,說政治是最大的騙術一點沒錯,一方面把順民騙的死去活來甘心賣命,一方面把逆民殺得血流成河噤若寒蟬,要說是你我還真沒那本事呢
2011-06-16 23:19:30
失蹤人口
個人猜側與武裝勢力分不開,軍隊在手上,在以前的年代在一般平民老百姓的眼裡應該就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宣傳、資金、武裝勢力(軍隊),小老百姓怎麼反抗!?怎麼懂得反抗!?
2011-06-20 22:36:03
樸拙
蘭嶼也有座蔣的銅像
處在鐵絲網與荒煙漫草間
過去一派自鳴得意
現在徒然自取其辱
2011-11-22 07:07:51
Theophylline
感謝這篇文章解開了我從小的疑惑 哈哈哈哈
為何台北市的中正路不是台北車站前的大馬路
卻在我家路口邊 小小一條
我還算是看過士林火車站的小孩
比我再小的 應該不知道有過士林火車站這回事

原來官邸附近的路名也是有特殊安排的喔
中正路 中山北路 再過來官邸背後的叫做~雨農路!!
雨農路當然應該要在官邸旁邊的 哈哈哈 XD
2012-02-07 08:33:08
李 志 中 (筆 名)
果 然 是 台 灣 的 司 馬 遷 。
2012-06-20 03:01:31
版主回應
救命啊!有人要割掉我的小弟弟。
2012-06-20 09:03:57
gjs
"從北到南都看到同一尊像 就知這是怎樣的國家了"這是以前一位德國訪客說的
2014-01-24 01:19:05
Victor
蔣介石1949年7月22日離台抵廈門,12月10日由成都飛台,之後再也未離開過台灣(台澎金馬).
2014-01-24 08:21:31
Iohann
還有各級中小學的名稱與編班也多跟四維八德有關,例如忠孝國小、仁愛國小、明禮國小﹝在花蓮市﹞,一年忠班、一年孝班等等。
2014-02-02 19:25:40
(悄悄話)
2014-03-24 03:39: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