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多年前,蕭伯納曾說:「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此刻,國內及國際局勢火爆詭譎,極端氣候埋下各種危機,閱讀這經典名句時,越發覺得它是這個時代所有大人們的共同課題。
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我們活著不能只是放縱恣肆地擴張自己的需求,而在有意無意間掠奪了下一代孩子們的機會與資源。我們應該如電影⟪迷雁返家路⟫片尾所引用的印第安諺語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土地不是承繼祖先,而是向子孫借用。」
當蕭伯納提出「人生是火炬」的意象金句時,刻意放大特寫的是大人念茲在茲的此生意義,那麼屬於孩子們的人生意象金句又是什麼呢?他們在乎的、重視的又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往下追索吧!
♡♡⟨人生是解題⟩ 七年級 丁珩祐
「當黑暗來臨時,需有人稍微照亮黑暗。」這是我偶然讀到的句子,它使我明白我們的人生,不能夠一直處於黑暗中,毫無目標,迷茫的感覺充滿體內。不一定要有人助自己一臂之力,但要有個目標,向著那一束光前進。
身為一位學生,需要常常解題。有時,寫到一個段落後,接下來一段時間,思路便斷了,想法彷彿被關在一處牢籠,在思考的過程中,時常碰壁,有時甚至答案就在眼前,盡力伸出雙手,但就是差那一點距離。這時,可能家人、老師或朋友的一句話,都是幫助自己邁出下一步的關鍵。像是經歷了多個時辰的黑暗,所盼來的光明,那把打開牢籠讓想法自由的鑰匙出現了,問題自然就解開了。當答案的那一束光來臨前,一定要去追求,我常這麼告訴自己:現在放棄,什麼都結束了。這句話也造成我解題不輕易放棄的習慣。
但人生如果沒有人帶來黎明,難道就要一直在黑暗中掙扎了嗎?其實並不然,在遇到瓶頸時,要努力為自己開一盞燈,思緒要像樹木的根一樣,深而廣,觀察有沒有可用的線索,找不到,就更加深入的思考,這是對抗想法牢籠的辦法。找到了,就利用它,在其中以及最後所獲得的成就感,就是人生的意義。
別嘗試尋找放棄的方法,我會這樣告訴自己。在解題所遇到的挫折,到最後一刻,都會轉變成養分,讓我們在解題的路上有力氣可以勇往直前。把握住每一個機會,這些機會,都是解題中不可或缺的關鍵。
人生就是在無止盡的解題,開始、中斷,找到機會、結束,一直輪迴,途中的成就感,就是人生最棒的意義與收穫。
♡♡⟨人生是吊飾⟩ 七年級 吳芷寧
無論在書包上、鉛筆盒上,總會掛著一串串的吊飾,但有時,與拉鍊扣得不緊,便會掉落在地上,使人遺忘了它。我們的人生如同吊飾一樣,很怕被人群遺忘。
人際,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門學問,自己必須努力的扣上與別人交際的拉鏈,不然就會被同學所遺忘,成為孤獨的「邊緣人」。我就像販賣著吊飾的商人,販賣著自己,把自己打扮好、梳理著頭髮,並掛上不屬於我的最不真實、虛偽的笑容登場。我認為,這樣是最容易被人買走並和社交圈扣上拉鍊的最好方法,為了讓更多人買單,我必須持續創造話題、笑話,才能永遠的留在這個名為「包包」的社交圈子上。但過了幾天、幾個禮拜,總會變成滿身刮痕、遍體鱗傷的我。又因為要保持著良好的交流,於是我再度換上虛偽的面具,日復一日,我變得不太像小學那樣健康活潑的我了。
「人生或許就是如此」我不斷向我的腦袋灌輸著這句話,但久而久之,我的耳朵關了起來,停止了這洗腦的儀式,不是放棄,而是看到的別人,一個個看起來放開著自己,真實地笑著。他們像個最普通的吊飾,簡單,卻引人至注目,我羨慕了起來,於是我決定努力的嘗試著。進到教室,這一回顯然與平常不同,出門前我不特意照著鏡子梳著頭髮,而是自然而然地走進了教室,呈現最自在、如常的一面。但內心難免會東想西想,直到下課鐘一響,熟悉的朋友、同學依然與往常一樣聚到我身旁,使我安心下來。或許人生,不是非得當奢華美麗的吊飾不可,而是樸實無華的,簡簡單單呈現真誠的自己,這就像與拉鍊之間多加了一道更穩固的鎖,使我與他人更加的接近。
簡單的吊飾就是人生,不僅多了與人交流的縫隙,使彼此更加有溫度,還能展現自己最真實、不虛偽的一面。對敏感的我而言,樸實無華的人生,才是最令人羨慕的精彩人生。
♡♡⟨人生是彩色筆⟩ 七年級 賴映潔
人生可以是各種顏色,就像彩色筆一樣,為黑白的世界塗上色彩。但這些畫面都是需要經由我們自己繪製、創造,才能彩繪出與他人不同,獨一無二的人生。
有時候,看到電視裡的那些有錢人,身穿名牌,過著奢侈的生活,都會不由自主的羨慕起來,並幻想著要是我出生在這種家庭裡該有多好。或是看到那些長得很好看的人也會不禁感歎到「好想用他的臉活一輩子試試看」。不知不覺,我的人生像是被拉進了無止盡的幻想當中,就像斷水的彩色筆一般,看似劃出鮮豔色彩,卻全是斷斷續續,不均勻存在的虛假線條,全是幻想出來的,我的生命也失去了本該有的飽滿色彩,深陷在一句句「要是我……就好了」的詛咒中。
直到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突然放了一些有關非洲飢荒、缺水等問題的影片,影片中,一個個瘦成皮包骨的小孩,喝著骯髒的水,他們的國家總是在戰爭,砲聲連連,嚇得我全程都皺眉頭看完,看完後,我頓時懂了什麼叫真正的絕望。這時,我們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要是你是那些小孩呢?」這個問題使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有些人就是運氣差,出生時就抽到下下籤,如果我是他們,可能就不想活了吧!但他們卻能堅強的活下去,真是不可思議!這時的我想法全改觀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彩色筆,就算色彩不如他人明豔,這世界也還是有人的顏色比自己更黯淡。無論我們握有什麼都要好好珍惜,好好用自己的彩色筆繪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這枝彩色筆,永遠都握在自己手上,想畫出什麼樣的圖案可以由自己決定,天生的顏色,卻很難改變,至少要懂得擁抱它,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好好善用僅有的資源,畫出只屬於自已的特別色彩。
♡♡⟨人生是夢⟩ 七年級 黃睿賜
用手觸牆時,感受那粗糙感﹔坐下時,享受那軟綿的感覺,這一且,都是「生物」感受到的奇特之處。
夜深時,我常在白枕上思考著「何存」、「何生」、「何死」這三個問題,卻百思不解。而在高度思考過後,我竟不知從何時開始,對死亡的畏懼一點一點的加深中。我更怕這場人生只是夢,醒了,便什麼都沒有。有時,我甚至想著,會不會,現在的我只是坐進了名為「人生」的遊戲虛擬艙中,要等我死了,遊戲才會結束。更怕的,其實是人生結束後的世界。是否會像閉上眼時那絕望的黑與密麻的白點?又或是像是宗教傳說中的進入天國甚至地獄?細想後又覺得兩者都無可能性,因為按照科學,死了,就是身上所有器官都不動了,也不會有思想,更不會知道有那「黑色的背景和白點」了,天國和地獄當然也不可能被感知。
「醉生夢死」是指人活著,卻像死了一樣。但那個「夢」字正好卡用來比喻現在這種生和死都快連在同一線上的世界。也不知自己是真的「生」還是「夢」著生活在世上,確實有點可悲,想這些生生死死的問題也讓我常失眠。經過重大思考和決定後,我決定先將那思考生死的腦強制局部關機,專心面對著人生各種生存的討戰,才可讓我活得更有感也更舒心。
雖然幾次思考生死後所得到的答案都是無解,但我覺得我應該放下那些深奧的問題。人生是夢,我該專心的在這似夢非夢的世界中好好生存,並為了快樂無憂的生活而努力活著,這或許才是人生的總目的吧!
★★⟨人生是白板⟩ 八年級 吳珮菱
同樣的字,擦了又擦,寫了又寫,平乏無味。毫無思索,沒有頭緒,只不過是再活了一遍昨天的自己。到底我何時變得如此悲觀、無趣!可能只是一瞬間的變化,我也不清楚,只知道目前為止,人生只剩一片空白的白板。
我十分熱愛上作文班,不僅可以聆聽許多人的生命經驗,更是因為我可以間接的分享出我豐富的生命經驗。在我的文章裡不只有最普通的兩大情緒元素——「快樂」與「悲傷」,還有稀奇百怪的胡思亂想及搞笑、驚恐等值得記憶的生活經歷,好似象徵著我的樂觀指數。然而人越長大,越需要認清現實,現實多了,我的想像和感性能力也自然而然地默默退下。文章成熟了許多,然而大自然法則好似從我身上印證般,強食弱者,成熟後的理性站於上風,將我的感性一點一滴吞噬殆盡。現在我的人生如同白板,再怎麼歡樂的事,都將被「理性雙胞胎」板擦給擦得一干二淨,一點痕跡也不留,漸漸的,豐富的感性生命經驗凝視和聯想,被取代成了理性推論。
然而自從每週一節的作文課,又再次喚醒了曾被擦掉的快樂。當作文老師唸出我所寫的文章內容時,我才幡然醒悟,原來我早已是個悲觀的人,居然將幸福界定為從絕望中誕生,卻又找不到任何生命經驗來證明,只得一再重複論述。雖然我可以接受理性的我,然而現在我知道太過理性是不好的。我並不希望人生只是一塊單調的白板,而是色彩斑斕的白板,我應化為畫畫的人,去塗滿我的人生,去充實它而非充裕的徒留空曠的白。我現在最該做的就是將「感性人」請回來,再次真切感受生活的各種樂趣。並且讓「理性雙胞胎」板擦輪休,每次只輪值一位即可,邀請屬性互補的他們一起繪畫出我的白板。
我的人生可以是白板,但不可以是一塵不染的白板。人生總是要有精彩的瞬間得以開啟新的可能,或者是快樂的時光得以回味。唯有這樣的人生,才會由我掌握。
❖❖⟨人生是課程⟩ 九年級 許煥擎
「老師,我們學文言文有什麼意義?」「老師,我們學畢氏定理有什麼意義?」……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瓶頸時總會開始對學習的意義產生質疑,想著想著,便會發現人生也是如此枯燥、乏味,且無意義。就跟國中的課程一樣。
文言文沒有意義,因為現代人都用白話文﹔畢氏定理沒有意義,因為沒有人會在買小蛋糕時還曠日費時的去算它的面積﹔一如人生也沒有意義,反正結局無非是一死。回想起國二時,我遭逢變故,從天堂跌入凡間,從資優生的頭,跌到資優班的尾。當時的我,心情墜到谷底,悲傷得不能自己。不過是一剎那間,那意氣風發的少年,淪為生無可戀的殭屍。就如同遇到瓶頸的學生,開始對於人的存在課程產生質疑,於是我便與我的朋友討論。
動物努力活著的動力是繁衍下一代,但第一:人不完全等於動物﹔第二:單身或頂客族家庭這麼多,顯然不是為了生殖。佛門大師說活著是要普渡眾生,但我也沒有如此偉大的情操。我們就這樣安靜了許久,不停思考,想到晚餐都涼了,難道人生真的跟枯燥、艱深的課程一樣毫無意義嗎?
問題擱置了許久,直到最近,我才發覺人生還有許多意義。像達成渴望的成就、創造紀錄、留名青史等,只是當人深陷絕望的時候無法發現而已。而如人生般的課程也是,目的是透過瞭解它找到自己的興趣、未來的志向,不單單只是的文言文或畢氏定理而已。人生的目的正是透過活著找到人生的意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