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大、小朋友們:
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一輩子,能夠認識幾個人?讀得幾本書呢?
也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侷限,我一直認真而謙卑地領著孩子們,真摯靠近每一個「別人」。把每一個人間故事,當作最有價值的讀本,世界就成為一座超大型圖書館,讓我們在快樂的時候、追夢的時候、迷惑的時候、恐懼的時候……,可以在一本又一本「人的故事」裡,理解各種可能,翻讀出生命的答案。
尤其,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同儕學習」,在比我們更接近的時間點,藉由這麼相似而熟悉的心理衝突,在翻讀另一個孩子的「生命之書」時,總有一、兩個「瞬間」,讓人別有感慨。
每一年基測之前,我希望孩子們看得見更大的世界,常安排創作坊已畢業的孩子們回國中班,和比他們更小的創作坊寶寶說說話。為了替營營算計在成績、分數的孩子們,突破既定的「現實框框」,掙脫限制,我所選擇的「創作坊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
他們都曾經花了很多時間讀書。而後在讀書的綑縛中,耗費極大的力氣,召喚陽光、幸福、夢想,為自己做出無懼、無悔的選擇。
1.烈焰
2007年6月9日,第一個站上創作坊講堂,和孩子們共享來時路的「創作坊的孩子」,是余岱融。要認識這孩子有多特別,我忍不住會回顧起十年前他在上國中前,曾經寫給我的這封信:
給我最親愛的老師:
老師,您最近好嗎?一年已過去,我也要上國中了;不但讀了媽媽的學校,也給媽媽當了老師^︵^一開始,總有些不安和擔心,但後來想想也就讓它自然的過去吧!
姊姊在三年國中生涯不斷努力,在「基本學力測驗」中,以283分進入武陵高中;現在我也要上國中了,姊姊也很關心我的學業,當我不會時,也會給我教導和幫助;說真的,我和姊姊的感情越來越好,彼此常在一起談天,剛從國中畢業的她,也比較瞭解我,雖然有時仍會吵吵嘴,但也可談天說地了。媽媽為了姊姊不去讀北一女一直有意見,但姊姊堅持留在這裡。
還沒跟老師說,我們已經搬家了,媽媽為了新房子,整個人都瘦了半圈,暑假又要上一堆課,真的整個人都累癱了。我和姊姊都每天幫忙,也不常和媽媽吵嘴了。老實說,全家人能在一起實在是太好了。
不知道老師最近有在忙什麼嗎?我現在試著去投稿,上次投去的被退回來了,大概是少了點自己的意見吧!我想,我現在的作文說不定己經……。
希望老師安好
敬愛您的學生 余岱融敬上2001/08/15晚10:15
ps.隨信附上一個郵票,說不定老師想回信或寄信給別人都可用到
也許是因為我一直對創作坊的孩子約束得很嚴格,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對自己嚴厲,對所有的別人溫柔」,所以,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岱融能夠在離開我身邊之後,還這樣珍惜我,其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上國中以後的岱融,在新生訓練時發現,班導師竟然是自己的媽媽。他在最叛逆的青春時候,為了自由,為了脫離「班導師媽媽」無微不至、同時也無遠弗屆的關懷和限制,找到唯一讓媽媽放手的途徑,就是「考上建中」。隨著一分鐘都不敢鬆懈的努力,岱融掙出一條「自由之路」,並且在這種忽然釋放的混亂脫序中,沈溺、荒唐,而後又自己找到救贖,當上建中合唱團團長。
大學推甄時,岱融的成績,可以選擇台大或台藝大戲劇系。這時候我才發現,這孩子身體裡藏著一隻發光發亮、但是難以馴服的「本能的獸」。他選擇台藝大,因為,他不想在台大做學問,他要在台藝大這麼多導演導播師友間,艷絕鮮烈地,勇闖演藝圈。
演講當天,岱融的父親陪著他來創作坊,當這孩子意興風發地對著國中學弟學妹,闡述著他的生命追尋時,他的爸爸對著我落寞地憂慮著:「我們都是很平凡的公務家庭,這孩子選擇了一條我們都幫不上忙的道路,可能很快樂,也可能會吃很多苦頭,我不知道。」
2009年4月,我收到岱融的演出海報。
他真的站上舞台,在「台北藝穗節」演出《王爾德的童話場景》。可能很快樂,也可能吃很多苦頭,這是他的選擇,也是他甘心一個人咀嚼的切身滋味。
2.轉折
2008年8月19日,清大原住民文化社社長謝芛琁,回創作坊和國中生講「我的轉捩點」。
這孩子在小學畢業前,曾經整理過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千百種拉扯,在創作坊「小說欣賞與創作」課程中,提出一篇近9000的作業〈澀〉,這篇小說,脈絡緊密,情感細膩、真切。
後來,我推薦這篇小說發表在以「全國學生文學獎」名聞全台的文學雜誌《明道文藝》,成為創刊至今唯一的「小學生小說家」,而且禁得起切割、討論、精密檢視。創作坊網頁「論文講堂」的「小論文研習」 http://www.5877.com.tw/left/left-7.htm ,其中有一組創作坊孩子的研究主題就是:「當我們處在小大人的年代----關於<澀>的文本分析」。
芛琁曾經在〈在文字中找自己〉記錄自己的思緒:
鎖在抽屜裡的幾本日記,一字一句堆起來的我,滿滿的方塊字因為有淚水和喜悅,讓生命很不一樣。習慣紀錄,在爸媽吵架的日期上畫個叉,情緒低沉時用藍筆寫下難過;委屈卻無處安慰時用潦草的字跡刻上滿滿的「忍耐」,而總讓眼淚化得模糊不清。
在文字中的我聒噪,但這些多話,也是種整理,我不斷地找自己。
有很多個當下以為會永遠記住那時的情緒,然而在日記中一次次證明----人是健忘的,若不是記下了,很多生命片段就隨著時間蒸發了,有些感動值得一再回味;有些痛苦需要留下警惕自己;有些教訓用來省視自己;還有很多生活瑣事或生命大事是人格塑成的關鍵證據,若不留下,大概很常對自己的行為、反應感到莫名其妙吧!從幼稚、凌亂的字跡到率性的文字,成長的苦痛,一點一滴化成屬於我的寶藏,我珍惜我所擁有的,文字紀錄也好,生命經驗也罷,都是最珍貴、最美好的。
從千折百迴的「文字紀錄」,到跨出真實地土,拓展「生命經驗」邊界,這孩子除了長期關切尖石鄉原住民部落,2010年暑假,又將飛往西非迦納,為生命的張望在打開新的窗口。
這一天的演講,由剛從保加利亞見習回台的醫學生黃毓璇,記錄非常動人的分享:〈回創作坊〉 http://www.wretch.cc/blog/cl1114/18949261 。
3.承擔
2009年4月25日,黃毓璇回國中班演講「我的人生追尋」;在字音字形寫作班講「有趣有意思的人生」。準備接棒的四個就讀清大的創作坊孩子,鋒樺、威凱見習;芛琁、名宏共同參與。
這一年,創作坊太多班排、校排明星,這些PR值97~99孩子,壓力緊繃到一定極限,刻意選擇毓璇回創作坊,因為這個學測滿級分在報紙上出了小小一陣鋒頭的資優孩子,在完成所有執迷於分數與考試的孩子們最在意的「追尋目標」後,還是有煩惱、質疑,以及各種始終解不開的困惑,可見,生命中還有比分數更重要、更需要慎重考慮的「追尋」。
毓璇以「成長的曲折」做背景,在「靠近自己」和「觀察別人」的過程中,為國中孩子們提出生活備忘錄:第一要「認識自己」,而後「認識世界」,最重要的是藉由「閱讀」、「興趣」、「專長」累積自我,靠近世界。
釐清追尋的意義、價值與步驟後,毓璇又從考取醫學生遊學名額,到保加利亞見習醫學環境後的各種有趣又有意思的見習畫面切入,對孩子們叮嚀,到了第三世界,會發現英文根本不夠用,為了扮演好「地球公民」的角色,我們必須學會承擔。
回台後,毓璇認真修習西班牙文。聽完這場演講,芛琁為這一天的豐富交錯,寫了篇〈4/25年輕的生命交會在創作坊〉http://www.wretch.cc/blog/yvette760920/11380135;國中孩子的感動,記錄在〈孩子們的人生追尋〉 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12743603 。其中一個孩子,在第一次基測考上第一志願後,也慎重珍惜「學習西班牙文」的機會,張望一個只能想像、並不確定的世界櫥窗。
當毓璇領著孩子們理解「世界這麼大」同時,忽然覺得很心疼,這孩子一直在做「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喜歡做的事」。送毓璇一本心理學家Thomas Moore寫的《隨心所慾》,書的原名是「Care of the Soul」,提醒這孩子記得養護心靈,照護藏在我們身體隱微處的心魂,因為,她需要照護自己、壯大自己,而後才能確定,如何去照護更多的別人。
4.接納
2009年5月12日,和一路第一名的毓璇相較,僅隔十六天,熱愛音樂的吳毓庭,可以說,一路走來,全部都是「第二志願」的人生。他選擇離家近的「新民國中音樂班」、「武陵高中音樂班」;大學時想要多面經營人生,試著轉換跑道,又因為差了政大新聞系一分,又轉回「師大音樂系」;留學時也因為獎學金申請錯過茱莉亞音樂學院轉至「印第安那音樂學院」進修單簧管演奏碩士……
從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面對不斷削弱夢想的外在現實中,毓庭領著孩子們檢視關於夢想的四個向度:
1.是不是有一些事,我們總是做得特別輕鬆、順手、在行?
2.是不是有一些努力,總是會帶給我們充滿成就感的成績與鼓勵?
3.我們所做的事、所付出的努力,是不是和我們的個性、特質,能夠相應?
4.我們的選擇,是不是可以對社會、對周遭環境,形成一些關懷和影響?
毓庭說,古典音樂,就是他在社會參與中,最美好的堅持。因為,音符寫在譜上,聲波可以用電腦分析,音樂卻和內在心思強烈聯繫起來,我們在聆聽古典音樂時,看不到,也說不清楚,卻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生命的追求過程,受到撞擊,也受到啟發。
最後,他提醒創作坊的孩子:
1.在築夢的起點:不要排斥任何意見,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夢想並置,經過討論,可以給自己更多可能。
2.在追夢的過程:選擇和積極活著的人、可以啟發自己的人在一起,廣泛地接觸所有不同的事物,遠離「過一天、算一天」的人,這些人。一定要相信,無論從任何時候開始,人生總還有幾十年的生命可以享受,竭盡所能去接觸、去嘗試,一生絕對不會只有一個夢想、只做一件事。
3.在夢想一點一滴累積卻沒有看到成果時,不要氣餒,生命的檢視,總是要看得長遠,一定要記住,堅持對文學的熱情、對圖象的熱情、對聲音的熱情,我們在聆聽與了解的過程中,靠近夢想,同時也靠近更大、更遠的世界。
〈在夢想邊緣,點燃火花!〉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12948669 ,記錄著毓庭的演講迴響。
5.岔路
2010年5月4日,林郁嫺在大家幾乎都快忘了「五四精神」的寂寞文藝節裡,岔出「武陵醫科班」的資優光環,透過「我的人生追尋」專題演講,讓孩子理解,在人生不同的岔路上,所有不能預期的美麗。
2010年5月8日,郁嫺回國中班演講「我的人生追尋」;在字音字形寫作班講「活得更有趣!」;涂皓乙見習。國中時花掉太多時間擔心分數和考試的皓乙,在國三最後衝刺期,低潮過一陣子,一直提醒這個孩子,除了考試和分數之外,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更多美麗的記憶來平衡。當皓乙考上北一女後,我一直期待,她可以好好經營社團生活,社團和課業的比重,從高一到高三,剛好以「2:1」;「1:2」;「0:3」的比重調整自己、平衡自己,並且對照郁嫺演講,思考自己內心裡,最想和創作坊的孩子分享的是什麼?
郁嫺在演講中,凸顯出一種「活得更有趣」的人生態度,以致於創作坊的學弟、學妹擔心她,一定要養活自己。我想起和她一起合作設計「鍾肇政文學顯影」營隊的過程,這孩子獨立負責「815 Studio」,總是以積極、陽光的態度面對工作中的每一個挑戰,她疼惜我,特別交代:「老師,你不用校對,我都列印出來給我媽媽校對,她是小學老師,你要對小學老師挑錯字有信心。」
郁嫺是我信得過的孩子,我沒有做最後校。海報出來以後,從2009舊檔案刪修的2010年營隊海報,在增訂活動日期時,忘了更改活動年,小小的A4簡章看起來不明顯,全開海報一印出來,像個大型笑話。郁嫺連夜做美工檔,趕印「2010」貼紙,親自到印刷廠試色,第二天一早,用一種「外科醫師」般的精緻手工,用「2010」貼紙,順利覆蓋上「2009」。
在〈三月的信----找出意義,創造價值〉http://mypaper.pchome.com.tw/joyhi5877/post/1320694541中,我曾淡筆勾勒過郁嫺,那時的我,雖然覺得她的追尋熱烈、動人,但我必須承認,在她的選擇邊界,我也替她擔心,直到這個錯誤中的「專業導正」,讓我見識到這孩子的創意、能力和效率,危機時刻,最能考驗出人們的「態度」、「知識」和「能力」。
完全被她的生命執迷所吸引的創作坊新竹教室老師們,開始盤算著基測屆近,應該為創作坊新竹教室週二班的國中孩子,更新活水。創作坊的孩子,一向視「回創作坊對學弟學妹說話」為一種尊榮與責任。無酬,耗盡心力準備,面對檢討,有時,還得交3000字檢視報告。當書瑋老師決議為郁嫺又大又多的道具,支付3000元車馬費時;依雯老師立刻提出「沒有創作坊團隊,就沒有《小作家》月刊的陳依雯專欄;《小作家》月刊的稿費,就是創作坊的稿費」這個美麗的理由,為週六班的學生邀約郁嫺。
在利益之前,最能考驗「品行」。郁嫺說:「週三班時,我去的時候有道具,需要計程車,回程不需要;週六班去程不需要計程車,回程才需要載道具。」
就在大家「多做一點點,少要一點點」的推來讓去中,我們見識到,創作坊的美麗。雖然在「鐵面會計」的把關下,郁嫺的車馬費,全數由創作坊負責,忠心耿耿的會計還是留下可愛的一句話:「做賬,本來就不美。」
只有我們真摯的情意,才能讓世界變美麗。
親愛的朋友們,這個月,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做一個「創作坊的孩子」,真的是一種極為美麗的尊榮與責任,你想清楚了沒有?
再為自己想一想,究竟,可以在創作坊的價值裡,注入什麼活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