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04 09:57:04| 人氣3,2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9/04 氣入臟腑(章/期)門讓臟器歸位的練習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09/04 氣入臟腑(章/期)門讓臟器歸位的練習











臟入章門再入期門按摩肝臟脾胃的病理學理。

所以運完肝經後臉色紅潤(黑眼圈消失)精神變好的原因在於肝循環改善及將下垂的臟器歸位,每天持之以衡練習,從學生練習的經驗可以看到幾樣效果.
-改善脂肪肝
-改善胃發炎脹氣及腸胃蠕動
-可改善臉部肝斑(甚至是免疫系統失調所產生的蝴蝶斑),非常明顯.
-改善黑眼圈(甚至在練習完右邊後會出現左邊熊貓眼右眼黑眼圈不見的現象)及眼袋...後來我發現人的眼袋基本上反映出左右脈(膀胱經)消長的狀況.所以左邊足底經膜炎的人,會發現左邊臉的眼袋變大...其實是左邊的臉垮掉了!   其實這也不只是臉,含整個系統的關節/筋膜/臟器/內分泌系統都有影響(萎縮),所以壓重要穴點有刺痛的感覺.

臟入章門
穴名:章門
經絡: 肝經
位置: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
肌肉: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深部右側章門為肝右葉前緣,左側章門為脾臟下緣)。
神經:第十、十一肋間神經。血管:肋間動脈末支。
章門入期門
穴名:期門
經絡:肝經
位置: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凹陷處,距前正中線4寸。
「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肺經),抵期門而最後。」十二經脈氣血流注至此正值一個週期,穴又分列兩廂,故稱「門」。
肝臟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但是肝臟發病,很多時候是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的,於是就讓很多人忽略了肝臟的疾病,等到發現肝臟疾病的時候,通常已經很嚴重了,所以認清肝病症狀很重要。

以下是從網路上摘錄的文章,我覺得寫得很中肯.
特別是紀先生寫的分享:

肝癌初期是後下肋間悶悶的很說不出的難受,再轉移到前下部肋骨,此時開始產生痛感,但是先前的症狀是腹脹,所以老前輩有一句話:膨肚短命之論述。

這就是:肝癌病因來自胸肋的傾斜扭轉將左側胃體向上拉扯造成腹脹和胃食道逆流,右側的肝臟向下拉扯使之過度伸展導致硬化形成血液無法代謝囤積肝臟而致病。

當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症狀時應該多留意下:

1、面色晦暗:
與太陽曬黑的皮膚不同,該情況面部暗淡而無光澤度;另外嚴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狀,其中大多數為慢性B肝。

2、皮膚髮黃:
從未患過肝炎的人,肝病患者早期症狀在畏寒、發熱、噁心、嘔吐、肝痛、極度乏力後,忽然出現眼睛和皮膚髮黃,則表明患了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現黃疸,表明病情加重。

3、肝掌:
與常人的手掌顏色大不相同,普通人的手掌顏色紅潤,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無血色。

4、蜘蛛痣:
中間有一紅點,周圍有血絲狀,類似於蚊蟲叮咬後的症狀,當用細棒一端壓迫痣中心時、全痣消失,放開後又會出現,這一肝病患者早期症狀可與其他血管痣相鑒別。據介紹,男性體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臟組織病變,其中約30%為肝硬化。

消化道表現:這是最常見的肝病症狀,大多數肝病都會出現,比如:噁心、厭油膩、食慾差、全身乏力等,可出現嘔吐,腹瀉,脾腫大等症狀。此類症狀也可能與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原性潰瘍病,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等有關。

肝區不適:在所有肝病症狀中,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較具有特異性,出現此類症狀時首先懷疑是肝病引起的,應排除外傷因素。偶爾正常人也會出現暫時性肝區疼痛不適,比較少見。肝區不適和肝區疼痛往往與肝腫大壓迫肝包膜有關,隨著病情的轉歸,肝腫大的加重或減輕,肝區疼痛的性質和程度也不相同。肝癌一般是進行性加重,主要是肝癌腫瘤不斷增大壓迫肝包膜所致。

5、全身表現:
身體乏力、容易疲勞是最常見的全身表現。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黃疸,表現為尿黃、眼睛黃和皮膚黃,是最具有特異性的肝病症狀(小兒生理性黃疸除外)。黃疸過高時出現皮膚瘙癢。

6、肝掌蜘蛛痣:
很多慢性肝病會出現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較多見。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沒有特異性,在正常人中同樣可以見到,因此不能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說是肝病症狀。


7、肝腹水:
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極為嚴重時才會出現,如肝硬化出現肝腹水表示已經進入肝硬化晚期。

出血傾向:肝病出血現象體現在肝功能減退,使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所致。

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齦出血、痔瘡出血、胃腸道出血等,且出血時難以止住。門靜脈高壓:門脈高壓是指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常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出血,結合出血傾向病情往往比較兇險,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8、肝性腦病:
這是肝病發展到終末期的表現,症狀極為兇險,是造成肝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台長: 新北市太極經絡養生協會
人氣(3,2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練功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2014/09/12 產後婦女用脾肺經的鍛鍊調理的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2015/08/03 氣血入章門再推膈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