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03 22:24:29| 人氣10,0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504類固醇的副作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類固醇.jpg


20130504類固醇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媽媽罹患骨髓瘤,醫生只能開類固醇跟強力鎮定劑來減輕她的痛苦.因此她暴肥了15公斤,骨頭全部疏鬆了!

今天我有學生也說醫生要她服用9個月的高劑量類固醇.也是暴肥10幾公斤,副作用也很多!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的確很多醫生把類固醇開給病人吃而博得神醫的名號!

讓我聽了不寒而慄....真的就只能這樣嗎? 後來我看到有位學生如秀靠自己的毅力來克服最麻煩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其實藥都是在緩和因為自身免疫系統退化所產生的症狀,完全沒有治療的效果.但是一般人覺得只要疼痛緩解就等於疾病解除,不知道要在緩解期趕快鍛鍊自己的身體.


以下是我找到的相關資料,請參考!

Prednisolone(俗稱美國仙丹)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類固醇,它是肌無力症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固然它的藥理作用可用來控制疾病,但因它作用太廣泛了,也常常帶來許多的副作用。 由於體質因素、劑量高低、服用期間長短……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副作用的表現與程度常因人而異。 有些人很輕微或不明顯,有些人則較顯著。一般說來,劑量愈高,使用愈久的病人副作用常愈明顯, 有些人則較顯著。一般說來,劑量愈高,使用愈久的病人副作用常愈明顯。然而為了疾病治療上的需要, 醫師常會在副作用可忍受的範圍內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類固醇藥物若長期使用,副作用就難以避免,其副作用有如下各項,包括:
(1)抵抗力降低:因為類固醇會同時抑制「好」或「壞」的花生烯酸合成,使得PGE1及PGE2都同步降低(見6-4-2),在達到消炎的效果的同時,也降低了免疫反應,使發燒症狀不明顯,也會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遮蔽了嚴重的感染危機,造成誤判病情已改善,其實卻更加嚴重。
(2)脂肪分布的改變:類固醇會導致代謝改變,使脂肪分布由四肢聚集至軀體,造成臉部、肩膀或腹部脂肪堆積,也就是「月亮臉、水牛肩」。


類固醇02.jpg


20130504類固醇的副作用



(3)骨質疏鬆、肌肉無力,類固醇也是股骨壞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4)皮膚變薄、容易皮下瘀血。
(5)高血壓、高血糖。
(6)其他如腸胃道不適、粉刺、月經週期改變等,兒童長期使用類固醇會造成生長遲滯。
(7)有可能會食慾增加,精神亢奮、躁動或是失眠。
濫用類固醇引發「醫源性免疫失調」
每一口吸入肺臟的空氣中,都充斥著數不清對人體有害的病毒、黴菌、細菌。這些微生物是否引發疾病,與人體的抵抗力有重大關係。
致病性病毒一旦進入人體,人體就啟動防禦機制,白血球開始作戰,這時人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發燒、肌肉酸痛、喉嚨痛等。經過3~4天,病毒被打敗了,淋巴球也產生了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下一次此病毒若再來偷襲,就不必動用到白血球參加作戰,上次戰爭所產生的抗體,就可以把病毒中和(殺死)掉。這就是免疫力。
人類一生中會遭受到無數次的病毒感染,絕大部分都是可以自癒的(Self limited),讓白血球有機會跟病毒作戰,白血球會越戰越勇,對抗病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台灣由於診所遍布各地,看病方便,又有健保給付,民眾只要一感冒發燒,就火速去看醫生,要求趕快退燒,醫師要是不幫他立刻退燒,就責怪醫師醫術不佳,換家看。逼得醫師只好下猛藥,使用類固醇。
 
類固醇因為效果太好,讓人誤以為可藥到病除,因此被稱為「美國仙丹」。事實上,普通感冒發燒,類固醇如果用下去,就等於對白血球下了繳械令,叫它不必再抵抗殺敵了,不打仗就不會有發燒不舒服的反應,當然也就無從製造出抗體。
如果類固醇用得太頻繁,白血球形成養尊處優的壞習慣,懶得打仗,不常操兵不會打仗,當然也不會產生抗體,自癒能力就完全喪失了。
 
類固醇更常被用在過敏性疾病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以及各種自體免疫疾病。類固醇使用的時機與劑量如果恰當,經常可以救命;但是,如果用得過於浮濫,例如拿來作為感冒退燒及感冒抗發炎之用,那就太超過了。人體能發燒是件好事,表示白血球正在努力抵抗外敵,從而製造出抗體。類固醇用得越多,人的抵抗力就變得越差。再者,類固醇又容易使腸黏膜受損,造成腸漏症,更加重了過敏症狀,陷入惡性循環而噩夢連連。
類固醇固然可以緩解過敏的症狀,但如果使用的標準過於寬鬆,反而會陷入無法擺脫對類固醇的依賴。
 
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是一種生物製劑,就以“治標”來說,免疫抑制劑的確是罹患嚴重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莫大福音。見過不少嚴重乾癬、類風濕等患者,經風濕免疫科醫師給予過免疫抑制劑後,病情就得到極大的改善:痛苦減輕、生活品質獲改善。
免疫抑制劑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抑制或降低患者失調過強的免疫反應。有嚴重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者,抽血檢查他的IgG、A、M、E、D,其中任何一種均有可能過高。
長時間(例如半年)使用免疫抑制劑,他的Ig就會漸漸降低。免疫抑制劑往好的方面來說,可以全面降低患者過強的免疫反應,同時它不像類固醇那樣,會引起許多副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壓、青光眼。但它也有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壞處,就是人的免疫反應被強制的全面壓抑下來後,有些人會對一些微生物的感染失去抵抗力。例如較容易感染到結核菌,在使用免疫抑制劑之前,醫師都會先向患者說明其利弊,並提醒患者遠離可能的感染源。
免疫抑制劑如果持續使用,在使用期間常可以維持沒有令人不適症狀,是治標的有效藥物,但往往一停藥就回到原點,甚至反彈,一發不可收拾。
7.更有效的類固醇的替代療法
現在的西醫師們對於不用類固醇可以治好嚴重的過敏、自體免疫患者這種說法,一定會感到無法置信,不易理解,那是很自然合理的現象。

台長: 新北市太極經絡養生協會
人氣(10,0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練功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20130503自毅力就可以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此分類上一篇:20130430 交感神經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