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03 07:22:18| 人氣6,9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66 善巧方便殊勝者,經說無分別智之所攝持,初發業者,當以通達法無性慧之所攝持。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66  2672-2686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三、佈施差別分三:

第三,佈施差別有三: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

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佈施自性所有差別。

一、總的一切所依身應如何佈施,即凡是菩薩不論凡聖、在家出家,沒有主次等差別,一概應行持的內容。

二、觀待別別所依身行持佈施的差別,即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應分別著重修何種佈施。

三、佈施自性上的分類。

申一、總一切依當如何行分二:

應具六殊勝 應具六度

酉一、應具六殊勝分六: 依殊勝 物殊勝

所為殊勝 善巧方便殊勝 回向殊勝

清淨殊勝

今初。初中具六殊勝。

六殊勝:依殊勝、物殊勝、所為殊勝、善巧方便殊勝、回向殊勝、清淨殊勝。

戍一、依殊勝

依殊勝者,依菩提心,由此發起而行佈施。

依殊勝:依菩提心發起而行佈施。

萬行依於心,心是所依,現在依於善心之王的菩提心,當然是依中最殊勝。

這是要求行任何佈施都要先依菩提心發起,就像司機每次開車先踩油門一樣。

世間人和聲聞緣覺只依一般善心或自利心發起佈施,因此都不殊勝,唯有菩提心才是最殊勝的所依。

戍二、物殊勝

物殊勝者,總諸施物無餘行施。若於別物而行施時,亦應不忘總施意樂。

物殊勝:總的一切施物都毫無保留地施捨(自己所擁有一切全都佈施,施到極點,當然殊勝)。遇到佈施各別施物時,也應該不忘失總施的意樂。

比如,賑災時捐贈衣物,心想:我總的要對眾生佈施一切,現在我佈施這件衣服。護持一分戒律時,心想:我總的要護持一切淨戒,現在護持這一分戒律。這叫不忘總意樂

世人和聲聞緣覺都沒有佈施一切的意樂和現行,唯獨菩薩能做到佈施一切內外事物,因此是佈施物中最殊勝者。

戍三、所為殊勝

所為殊勝者,為令一切有情現前安樂、究竟利義而正惠施。

所為殊勝:佈施的目的最殊勝。菩薩是為了讓一切有情得到暫時善趣的安樂和究竟成佛的利益而佈施。

世人和聲聞緣覺也會為了利他而佈施,但他們只是為了利益部分人,而想給予的利益也只是一分暫時的利益。菩薩佈施則是為了一切有情暫時和究竟的利樂,其目的當然是最殊勝的。

《六波羅蜜多經》說:隨修少分,乃為無量功德之本。何以故?由清淨心無分別故。(隨便修一點就成為無量功德之根本,因為清淨心無分別的緣故。)譬如日出照於世間,情與非情皆蒙利益,是日不言我能照觸,亦不分別情與非情。以是菩薩所作功德,乃至佈施一花一果,皆為利益一切眾生,以此功德成無上果,悲化十方示導一切。

戍四、善巧方便殊勝

善巧方便殊勝者,經說無分別智之所攝持,初發業者,當以通達法無性慧之所攝持。

善巧方便殊勝:經中說以無分別智攝持,初學者應當以通達諸法無自性的智慧攝持。

此處善巧方便是指三輪清淨,即對能施、所施、受者,不見有此種彼種的相狀,自然修習三輪無緣的智慧。由此,佈施的善根沒有因著相而迷亂染汙,獲得清淨。

在大乘的無量方便法中,無分別智是最關鍵的法,故為善巧方便中之最殊勝者。菩薩以無分別智攝持,不論作何種佈施都能清淨,趣入無量功德的彼岸而成佛,因此,以無分別智攝持的佈施便成為出世間波羅蜜多。世人和聲聞緣覺都不具這種智慧,所以說是善巧方便中最殊勝者。

戍五、回向殊勝

回向殊勝者,回向施善於大菩提。

回向殊勝:佈施善根回向成辦無上菩提。

世人僅僅只回向今生或後世的利益,聲緣只回向自己獲得解脫,唯獨菩薩回向無上大菩提,故是回向中最殊勝者。

《六波羅蜜多經》中說: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佈施,回向發願與一切眾生,同證無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無量無邊,猶如少雲漸遍世界。回向無上菩提能令少許善根轉為無量,直至涅槃永不窮盡,這是菩薩回向的作用殊勝。

戍六、清淨殊勝

清淨殊勝者,滅煩惱障及所知障。

按世親菩薩的解釋,清淨殊勝指佛位時的佈施方便,是由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所集起的緣故。

世人和聲緣的佈施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染汙,大乘佈施才是清淨中的最殊勝。

此是《攝大乘論》所說。

此句標明出處:以上六殊勝是出自無著菩薩的《攝大乘論》。

問:對一切所依身宣說佈施正行時,為何要說六殊勝?

答:為了顯示大乘佈施以哪些相超越世人和聲緣,而稱為波羅蜜多,故決定應宣說六種殊勝。世親菩薩的注釋中說:以何等相施等得名波羅蜜多?由諸世間及聲聞等亦有施等,是故決定應說其相,謂六最勝為施等相。

欲修大乘佈施度,不論出家、在家,都必須具足這些殊勝;否則,無論如何修佈施,也只是一般的佈施。當然,善巧方便殊勝清淨殊勝並非初學者所能具有,故初學者只需積集其資糧即可。

酉二、應具六度

具足六種波羅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聲聞獨覺作意,是名持戒。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除具六殊勝以外,還必須具足六種波羅蜜多。

以法佈施為例,法佈施的自性是施捨正法,稱為正法的佈施

行法佈施時,防止心中產生聲聞、獨覺自利的作意,稱為佈施的持戒

發小乘心會讓大乘善根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息滅,因此小乘的發心與無上菩提相違,是菩薩戒的違品。菩薩行法佈施時,謹慎防護自心不讓趣入小乘,這是持戒的體性。

於種智法信行堪忍,忍恕他罵。

行法佈施時,對佛的一切種智法深信忍可,心不動搖,這是法忍;能忍受、寬恕別人的毀罵等,這是耐怨害忍。此二者稱為佈施的忍辱

為令法施倍複增長,發起欲樂,是名精進。

為了令法佈施加倍增長而發起法施的欲樂,稱為佈施的精進

心專一趣不雜小乘,回向此善於大菩提,是名靜慮。

行法佈施時,專一趣入而不夾雜小乘心,唯一把善根回向大菩提,稱為佈施的靜慮。(這時由於遠離了小乘作意的散亂,故是靜慮的體性。)

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

行法佈施時,了知能施、所施、受者都如幻化一般,稱為佈施的般若

具足六種,力最強大,此是《八千頌廣釋》所說。

具足這六種波羅蜜多,能使佈施的力量最極強大,這是獅子賢論師在《般若八千頌廣釋》中所說的。

以上以法佈施為例,說明修佈施時應具六度,即要求佈施時,在捨心的狀態中遠離違品、心不動搖、歡喜勇悍、專注一緣、了知三輪如幻而不著相,如此修力最大,對修其他五度也都有增勝的作用。

申二、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第二者,總之經說在家菩薩應修財施,出家菩薩應行法施。

修佈施的所依身有在家和出家兩種,經中說在家菩薩應修財佈施,出家菩薩應修法佈施。

即觀待別別所依身各自的特點,主要應行持與身份相應的佈施。

《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有在家菩薩,以七珍寶充滿殑伽沙數諸佛國土,供養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薩,開示宣說一四句頌,此所生福極多於彼。舍利子,如來未許出家菩薩修諸財施。

佛在《菩薩別解脫經》中告訴舍利子:假使有在家菩薩以充滿恒河沙數諸佛剎土的金銀等七寶供養如來,又有出家菩薩為眾生開示宣說一個偈頌,後者所生的福德遠遠超勝前者。舍利子,如來未開許出家菩薩修財佈施。

世尊校量法佈施之功德遠勝財佈施,並教誡出家菩薩應當著重修法佈施。

《集學論》說:此中密意障礙聞等,謂遮出家特集財寶而行佈施。若無妨害自善所作,由宿福力多所獲得,當行財施。

《集學論》說:此處的密意是以會障礙聞思修而遮止出家人作財佈施,即遮止出家人特意積累財物而作佈施。如果不會妨害自己聞思修的善行,由前世的福德力獲得許多財富,則應當行財佈施。

所以,這以是否障礙聞思修為標準:如果會障礙出家的聞思修,就不應刻意作財佈施;如果是以自己的福德力而獲得財物,則應作財佈施。

霞惹瓦云:我不為汝說施功德,我是宣說攝持過患。是於出家辛勤追求、集積財寶而行佈施,令其淨戒多生瘡尤88不喜之語。

霞惹瓦說:我不為你說佈施的功德,我是說攝持財物的過患。這是針對出家人辛勤追求、積累財富佈施,導致清淨戒多生染汙而說的不歡喜的話。

88. 多生瘡尤:多生染汙罪過,令戒律不清淨。

新譯廣論

出家人若努力求取財物來進行佈施,而令戒律有損,那就是令人不悅的消息。

出家人作財佈施,容易使戒律不清淨,如此則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所以為了護戒,對出家人不著重強調財佈施。以上講了佈施差別中財佈施的內容。

申三、佈施自性所有差別分三:

法施 無畏施 財施

施性差別有三。

佈施自性的差別分三: 法施; 無畏施; 財施。

酉一、法施

法施者,謂無顛倒開示正法,如理教誨工巧等明,世間無罪事業邊際,令受學處。

法佈施從三方面宣說:

一、無顛倒開示正法

法佈施的條件是無顛倒開示,即:意義不顛倒,如理如實;動機不顛倒,不求利養恭敬、不求回報、不求異熟、不求小乘涅槃。

意義上,若不隨順真理而顛倒開示,則壞亂正法、瞎人眼目;動機上,若不以菩提心攝持,則非大乘的佈施度。因此必須遠離這兩種顛倒。

二、如理教誨工巧明等世間無罪的事業

眾生若想學習無罪過的世間作業,菩薩可以稱合道理為他講解。(所講的意義必須正確。)

三、讓有情受學學處

讓有情受戒、學戒、持戒。

當然,並非只有坐在高大的法座上對人說法,才是法施。在和別人閒談或者在某些非正式的情況下,能讓眾生的心轉入正法,都演算法施。古大德說:如果沒有直接說法的對像時,可以觀想為眾生說法而念誦經典,也能產生法施的功德。

酉二、無畏施

無畏施者,謂從王、賊等人間怖畏,獅、虎、鯨等非人怖畏,水及火等大種怖畏,救護有情。

無畏施,即從一切怖畏中救護有情,讓眾生脫離恐怖。

怖畏可以歸攝為三類:

1.人間怖畏、非人怖畏、大種怖畏。人間怖畏,指遭遇王難、瘟疫、盜賊、戰爭、交通事故等怖畏。

2.非人怖畏,指遇到獅虎、鯨魚或惡鬼、魔眾干擾等怖畏。

3.大種怖畏則是對自然災害——地震、洪水、大火、颱風等的怖畏。

吃素放生、救死扶傷、祈禱世界和平、發願讓眾生遠離恐懼,都是無畏施。

 

以下宣說法佈施超勝財佈施的原因。

《大智度論》中講到,佛說財法二施以法佈施更為殊勝,原因是:

一、財佈施的果報在欲界中,法佈施的果報或在三界或出三界。

二、財佈施有量,法佈施無量。

三、財佈施有盡,法佈施無盡。

四、財佈施果報清淨少、染汙多,法佈施果報染汙少、清淨多。

五、做大財施要觀待很多力量,法佈施只要從心中流現,不必觀待其他,所以,極為方便。

六、財佈施能讓四大諸根增長,法佈施能令具足無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七、財佈施不論佛陀是否出世,世間常有,而法佈施唯佛出世才有。因此法佈施難得。怎麼難得呢?即上至辟支佛也不能說法,他在乞食時,以飛騰變化來度人。從法佈施中能出生財佈施和聲聞、緣覺、菩薩、佛陀四聖果位。況且,若有法佈施,則能分別諸法——有漏法、無漏法、色法、無色法、有為法、無為法、善法、不善法、無記法、常法、無常法、有法、無法,一切諸法實相清淨不可破不可壞,這林林總總的諸法略說是八萬四千法藏,廣說無量無邊。這些法都是從法佈施而分別了知。故說法佈施殊勝。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告訴慈氏菩薩,法佈施有三事超過財佈施:

一、財佈施有盡,法佈施增長無盡,故法佈施殊勝。

二、財佈施,受者僅限於現在得利益;法佈施,受者現在、未來都得利益,無量世中恒時隨逐,無人能奪,乃至無上菩提常不捨離。

三、財佈施,施者得利益,受者無利益;法佈施,施、受雙方都得利益,即受者通過聞法、發心,能速證無上菩提。

以這三種意義,法佈施更為殊勝。再者,修行法佈施,名稱遠聞,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緣,首先宣說法佈施。

《優婆塞戒經》說:眾生聞法斷嗔,由此法師來世色相上妙;眾生聞法慈心不殺,由此法師來世獲得長壽;眾生聞法不盜財物,由此法師來世資財豐裕;眾生聞法歡喜佈施,由此法師來世身具大力;眾生聞法遠離放逸,由此法師來世身體安樂;眾生聞法遣除嗔心和愚癡,由此法師來世辯才無礙;眾生聞法生信除疑,由此法師來世信心明瞭。如果能教化他人,則具足佈施、持戒、多聞、智慧,應當依此類推。

總之,法佈施是能含攝無量利益、無限深遠利益的大總集佈施。成辦一切暫時、究竟利樂的方法都在佛法中,若能不顛倒並以清淨意樂對有情佈施聖法,則一個法佈施中就能實現無量的自他二利,因此法佈施最殊勝。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