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8 21:49:00| 人氣3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短評]為虎作倀的MBA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一隻老虎在吃了一個人之後,卻不准讓那個人的冤魂離開,老虎對冤魂說,你必須要幫我找到下一個人,作為我的食物才可以離開,於是冤魂成了倀鬼,在山間荒野,尋找下一個受害者,作為老虎的食物。
這是成語,為虎作倀的故事。
工業革命之後,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興起,加上資本主義的發達,產生許多大企業。
企管的教育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人類社會出現企業這種組織是十分奧妙的創造,透過這種組織,人們得以合理的代價換取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MBA(或是BBA,企管學士)於焉誕生。
MBA(Master of Bussiness Administration)是在達資茅斯大學(Dartmouth College)的商業金融學院開始,但是那時的MBA和現在並不相同,沒有統一的課程,學制也不相同(現在通行的是大學後兩年的哈佛模式,當時為大學三年,加上研究所兩年)。
比較正式的起始應該算是美國賓州大學。
這些課程和教育最終目的是訓練專業經理人。
當然一個學科或是專業知識會發展至今有其必然性、必須性和優點。
我們興沖沖的接受企管知識薰陶和教育,期望在職場或是社會上有一番作為,但可曾想過這門學科的本質和目的為何?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訓練有素的MBA(BBA),遵守著利潤極大化的信念,讓公司營運和業績蒸蒸日上。
但是極大化的利潤是從那兒來的呢?
如馬克思所說的,牟利的組織,利用土地、資本、貨幣交互作用,壓榨勞動階級(美國國會議員曾諷刺的說,市場不只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還有一隻看不見的腳,是指缺乏保護政策的產業工人,被榨取完價值之後將因此失業,像是被人用腳踢掉)。
這些現象和問題早在工業革命肇始,以及馬克思早年著作已有明顯闡釋,但是共產主義的失勢不代表對錯,可能只是不適用,或者說根本曲解本意,然後誤用(雖然有人諷刺的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不了解資本主義的資本論)。
也難怪毛澤東第一次看完共產主義思想時大喊著:「我著魔了!」,我想那種想拯救中國以及千萬饑民的感動、喜悅與共鳴,和胡適之先生在舊書堆中找到中華文化的靈魂時是一樣的吧!
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現在的剝削工具變成媒體和消費,大量刺激消費,一般盲目的民眾做過度的消費。
以北美的消費者為例,每年花費約1160億美元購置春裝,國際名牌將結合全人類,而一座座大型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儼然成為21世紀新興的社交場合。
分工合作這個名詞,讓人們對專業分工的效率和功能深信不疑,人變成附屬於大企業、集團的螺絲釘,一旦脫離便無法生存,更別談相對性的競爭,生死大權操縱在不到20﹪的資本家手中。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看似理所當然的課程和理論,最後的受益者都是資本家和企業主,因為這門課程,根本就是為他們的需求而量身訂做的。
電影機器戰警(ROBERTCOP)裡面的OPC公司,就是典型的扥拉斯,具有武裝的企業,讓資本家成為軍閥、資本帝國,成了民主、資本主義豢養的怪獸。
現實世界裡,微軟就是典型的例子。
它握有一個有強大需求的創作物,當它是一種財產,它可以產生無與倫比的巨大財富,它讓擁有者富可敵國,也控制了其他人;它又讓貧富加倍不均,弱勢者加倍弱勢。
富可敵國跟與國為敵是不相同的,當一個企業的影響力大大足以撼動國家,甚至全世界,那麼它的力量就不只是如此了。
全球化這個名詞更是被每個人掛在口中,像是特效藥一般靈驗的咒語。
WTO更意味著全球進入單一市場的時代,但是否想過全球經濟更有可能有如三國時火燒連環船一發不可收拾,造成比從前石油危機、一、二次世界大戰更大的危機。
企業倫理儼然成了書本之後附錄,可以隨手遺棄,只重視各種管理制度,將利潤極大化,殊不知最後的結果。
這是為虎作倀的實例。
專業經理人成為受制於猛虎的倀鬼,而猛虎正是利用專業經理人志得意滿,急迫想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以及高額年薪,來綁住他。
專業經理人想出種種行銷手法,只為了增加銷售,卻無視消費造成社會問題。行動電話為了擴充業務而增加的聊天室功能,打著通訊自由的旗幟,結果只是增加了一夜情、電話犯罪;金融銀行的信用卡、預借現金卡,讓對金錢觀念尚強烈概念的青少年氾濫的消費,以滿足慾望,然後讓父母去處理爛攤子,父母沒有能力者,只能自己承擔年幼無知犯下的苦果。
而所謂的專業經理人和行銷企劃人員卻只知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有人把這樣的結果推給人性,試問如果人性的傾向是自我毀滅,那就該放任他走向毀滅之路嗎?
一如道德是違反自然的,但卻是一種保護作用。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年(1946),成立PHP研究所,致力於研究人類如何透過繁榮的工具價值,以實現和平幸福快樂的終極(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
提倡一種素質心,希望人們培養真誠純樸的心。
第四波(The Fourth Wave:Business in the 21st Century,Herman Bryant Maynard,Jr、Susan E.Mehrtens合著)一書也曾提及類似的概念,就是希望企業的性質超越單純的技術和經濟意義,強調人性可貴的特質以及人類的未來。
當然沒有人會嫌錢少,很少人會像杜甫,「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包含我自己。
再者,就像佛洛依德所說,自我實現也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並非想苛求或非難資本家,何況他們必須承擔風險,組織運作更需要龐大資金,何況有許多經商失敗者,不能適應環境和市場變化的企業將遭受淘汰,結果往往比一般人更為悲慘。
天下烏鴉也非一般黑。
個人的作為也不一定與組織整體有直接相關。
只是君子愛才,取之有道。
在充實個人財富,行有餘力之外,是否應該分一點點心思考一下人類的未來以及需那些需要關心的人:成為富商和新興中產階級之後,偶而也當扮一下慈善家培養一些素質心。
即便是「扮」也好的,總比連扮都沒有,要好的許多。

p.s這篇文章還有許多想法未盡周全,不過既然寫完還是發表好了。
我想這篇偏激文章發表之後,所遭受最嚴厲的批評,可能是來自大學時期,所有企管相關課程的教授吧!

台長: 藍色水瓶
人氣(3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創業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創業]SOHO首部曲成功創業不是夢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