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30 21:15:59| 人氣1,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短評]這一期樂透彩你買了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事實上我本身是個不大喜歡賭博的人,從有記憶以來對各種互動式的遊戲,幾乎都興趣缺缺,我想這只是個興趣嗜好,同屬眾多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只是在這一個部分我的慾望比較弱,我猜這應該是本性使然,但絕非是要突顯我是個很神聖的人或者強調我是個完人。
政府發行的彩券唯一買過的一次,是和全公司的同是合買的,因為同事恐嚇我說:「如果開獎後你想一個人來上班,那就就不要加入!」,言下之意說倘若大家合資購買的彩券中獎,大家就不會來上班了,但是當期彩券開獎後大家還是正常上下班,聰明的你應該知道結果是什麼吧!
和很多民間習俗和休閒娛樂一樣,賭博的起源似乎已經不可考,但是早在 1600B.C.於埃及以及1300B.C.於中國均有關於賭博遊戲之記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賭博絕對是根源於人性的貪婪和不勞而獲的性格。
賭博種類多的不勝枚舉,以技巧和智力來區分,複雜程度最低者,純屬運氣,這一類參與者多,彩金也較高。諸如獎券、樂透、六合彩等屬之。幸運的中獎者,馬上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立即擁有追求一生都無法獲得的財富。
再者複雜者是,如賭馬、賭狗、賭球賽之類。有較高程度的娛樂效果,甚至還可發展出另外的相關產業。以賽車為例,它就可以發展出另外的賽車改裝業、賽車明星崇拜、對賽車英雄及車的研究等。
最難的,例如賭棋、賭牌局等,智力的複雜大過一切,也可以在職業賭場為之,一局輸贏百萬、千萬。
賭博賭到了極至莫過於連命都拿出來賭,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俄羅斯輪盤」,起源眾說紛紜,常見的說法是十九世紀俄羅斯獄卒逼囚犯玩的賭命遊戲,還打賭哪個囚犯會沒命。至於「俄羅斯輪盤」的名稱,最早見於美國作家蘇爾德斯(Georges Surdez)一九三七年發表的同名短篇故事,內容提及一次大戰末期的俄軍失去一切,士氣低落,部分軍官會隨時拿出左輪手槍,取出部分子彈後,當眾拿槍指著自己的腦袋賭命。沙皇時代的俄軍是否曾玩俄羅斯輪盤,史學家未能找到確切證據,但實際上經過各種媒體傳播,這種亡命遊戲已深入人心,也製造了不少悲劇。
我們先撇開賭的報酬這件事情,各類的賭具諸如:骰子、撲克牌,其實是很實用的數學教具,甚至在17世紀時法國貴族因為擲骰子的爭議請求數學家以及哲學家提出解釋,因而完成了許多關於機率的論述,甚至間接完成了古典機率理論。
我是六年級生,在小學時期經歷過台灣風靡大家樂的年代,當時由於「六合彩」、「大家樂」的猖獗,政府乾脆將愛國獎券一併停辦,近來電視偶會重播當時盛行的電影,看到當時的人們為追求「明牌」而瘋狂的荒謬的言行,在樂透採開獎前似乎也是常常看到。
賭博當然是為了贏錢,但贏錢的念頭只是貪念,而不應被視為願望或理想,賭博的舉手投足不會構成經驗累積,賭博的行為亦同樣不會構成任何人生體驗。賭博因而與心願沾不上邊,因為達成心願是人生體驗的極至,賭徒贏了錢並不表示已達成心願,賭徒是沒有心願的人,否則不會花大量金錢和時間賭博。
人們的愚昧和瘋狂似乎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演進有太大的改變,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任憑衛道之士怎樣大聲疾呼,怎樣力陳賭博的弊端亦於事無補。最後可能就是依著市場的供需,唯一不同是這次是由政府做莊以公益之名,然後不分老小男女,全民加入賭博的行列。
不過在這一類的事件,背後最深層的根源,有時候還是會令人有一點點欣喜,因為賭博本身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樣的危險,但是背後隱含著人對於未來還有一私私希望,聽起來好像有點牽強,但是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台長: 藍色水瓶
人氣(1,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異議筆記 |
此分類上一篇:[雜感]絲竹亂耳,案牘勞形。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