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物理、博士讀材料、第一份全職工作在機械所、隨後在數位廣告公司擔任資料科學家、最後轉成軟體工程師。 現在也不寫程式了,在手機周邊耗材公司成為只動嘴巴的全職管理者和專案經理,負責在傳統產業公司帶動新創產品。學生時期,同學對我的印象就都在練琴,但鋼琴老師卻認為我都在打球。 留學英國期間,還擔任過英國台大同學會的副會長。可以說我不務正業,但說好聽一點就是興趣多元。現在是一個孩子的爸爸,對幼教也充滿了興趣。這幾年,透過桌遊的引導,成功讓孩子展現出數學方面的能力。
「爸爸我不想練琴!」 我兒子(五歲)這樣跟我說。
啊對了,我三十幾年前也這樣跟我父母說。耗費了人生前十餘年青春跟父母談判,只求高抬貴手、別再浪費學費讓我學琴了。只是他們始終堅持不把學費省下來讓我去打電動,而是一路堅持到國三。皇天不負苦心人,到了國三,我還是成功了!
因為,我要專心準備聯考。當時我學校成績說爛也不爛,也不到好,或許努力一下還有救吧!(編者按:子暉後來不僅就讀台大物理系,畢業後更取得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博士)在那學校成績比一切都更重要的年代,父母顯然也同意準備聯考比學琴重要多了。我贏了,終於不用每個禮拜辛苦試譜彈奏給老師聽,再換來一頓挨罵了。
誰也沒想到,至此以後,我成為了愛樂人。
兩張CD,愛樂路水到渠成
人生就是這麼奇妙,是吧。幾乎就是不需要再學琴的同年,我開始沒事就彈彈琴,音樂反而開始進入了我的生活。想想也是,練琴是真的很無聊,但背地理、歷史、公民與道德、和國文的日子可一點也沒更有趣。國立編譯館的教材,學問是無法與人對話的 … 形狀如秋海棠的中華民國領土比現在沒有內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大、已經不存在的京滬鐵路連貫了北京和上海等等。鋼琴至少彈下去還會有個聲音,當想找人說話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時,直接面對鋼琴的確是個好方法。
當心裡接納音樂,剩下的一切就等水到渠成,只差發生的時機了。而我,時機發生在聯考後的那個暑假,先後兩張CD改變了我的三觀,分別是吉利爾斯錄製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27兩首、以及作品57《熱情》)、以及魯賓斯坦為以色列的最後鋼琴獨奏會。事後回想,當時我成長過程中默默在等待的,一定就是聽一次真正大師的演奏 – 而且是演奏我會彈的曲子。跟大師的差距明擺在那,二三十年前的震撼餘悸(?)猶存。在那之前,能把充滿16分音符的譜全部彈出來,手指跟飛一樣,音量跟雷一樣,就自以為很優秀,從來沒有想過音樂可以被如此精湛地詮釋和演奏。CD聽了不下百次,夢裡都能重現大師演奏,只是真的自己在面對鋼琴時,完全模仿不來。
「我想要再學鋼琴!」在我成功放棄學琴的一年後,我對父母說出這句話......
終於認識自己的不足。當老師被找回來時,睽違一年再聽我彈作品27-2《月光》的第三樂章,我問老師要怎麼才能彈的又快又好。老師只是悠悠地說﹔「不就是分解和弦嗎?」。對啊,好響亮的一巴掌! 就是分解和弦! 以前老師一直要我練但我都不肯練的那該死的分解和弦! 於是老師要我別再彈貝多芬了,而是一切從頭開始學。等著我的是哈農、皮史納、和徹爾尼。但一切都和一年前不一樣了,老師很快也發現這次是玩真的,也投入更多時間在教導我、並帶我去看展覽和音樂會。
聆聽、演奏,成生命最好的託付
一直到今天,音樂伴隨著我發生了好多的故事,包含到大二才第一次的上台演出、大三在校內的鋼琴比賽獲獎、包含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腦衝在英國辦了募款鋼琴獨奏會(還募到超過500英鎊!)、包含連自己婚禮都是用音樂會形式舉辦 (累死),累積越多伴隨著音樂成長的生活經驗,音樂就會越成為人生不可失去的一部分。到此,各位已經不再需要我的生活經驗,你們自己的人生自然也會和音樂建立另外一種連結。恭喜你,世界又誕生了一名愛樂人。
很多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從我還是個腦衝的中二生開始到徹底知道自己無能力成為職業音樂人的今天,即使我的人生跟音樂緊緊相依,即使在學的那十年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琴 (平日2-3小時,周末最多7-8小時),我從來沒有把成為職業音樂家做為人生方向去努力。藝術對我們凡人的價值,從來也不是我們掌握了多少技術、而是音樂能成為生命最好的託付。
比方說,我剛去英國讀書時,我和朋友在宿舍附近找到了一台鋼琴,我彈了蕭邦第一號的敘事曲。彈完身後多了好多人,其中一名突然出現的日本同學問我是否能彈第三號敘事曲,她說是她最愛的曲子。業餘如我並沒能力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點播,我沒有答應她。 幾年後,我為日本福島大地震而辦募款音樂會,卻正是以蕭邦第三號敘事曲做為中心展開曲目,即使她那時早已離開英國且鮮少連絡,甚至隔幾年後才知道他的老同學有辦這場音樂會。 當她得知時馬上就認出是她當年點播的第三號敘事曲,除了感謝我對日本做的事,也感謝我彈了這首曲子。日本和不是日本人的我,透過一首曲子產生了連結,無需再多語。音樂之於生命的角色就像是一把鑰匙,沉澱心中再久的記憶,總能被這把鑰匙解開,讓繁忙只顧著向前看的生活,多了休憩回看的契機。
這不正是為什麼不同人演奏同一首曲子卻可以有如此大的心境差別? 我們彈奏的每一首曲子都需要花費一輩子去學,這一輩子中每條生命歷經的故事如何一樣? 不一樣的生命故事,透過樂譜講出來的故事自然也不會一樣。
兒子不練琴?興趣養成需時間
如今我已經是個爸爸了,當孩子吐出我當年「不想練琴」的宣言時,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因為如願不用練琴反成為愛樂人的故事。種種故事又浮上心頭 …
我曾經認為,哪有孩子不愛唱歌? 於是送他去合唱團學習。事實是,在合唱團那幾個月,他拒絕上課,不是哭鬧、就是躲在後面家長席,跟怒火中燒的我對看著,自然從來也沒看過譜、也沒學過歌詞。你以為他都沒在聽老師上課。奇怪的是,下課後隔幾天,他總能有意無意地哼唱出合唱團教的歌曲。除了旋律,甚至英文、法文、還是日文歌詞,都能哼對八九成。
這麼聰明的孩子,學鋼琴彈出個旋律應該不難吧! 事實是,打從學琴的第一天起,他幾乎學每首曲子都有障礙。錯音、錯節拍、找不到音,各種毛病。有一天,鋼琴家顏華容老師看到我在臉書上寫著「我兒子大概真的沒音樂天分吧」,馬上與我聯絡,說要親自看看他。我不會忘記孩子那天各種驚人的表現。 他在老師的史坦威D274上用四個不同的調 (還包含四個升的E大調,與六個升的升F大調)彈出 〈瑪莉有隻小綿羊〉,而且幾乎都是一次彈出來。隨後在老師家吃蛋糕時,翻出老師的音叉。「你知道這個音是什麼嗎?」老師敲了敲音叉問了我兒子。當兒子跑到鋼琴前面,想也沒想地把鋼琴中央A音彈下去時,我還真差點把蛋糕吐出來!
老師很得意地對我比了個大姆指,彷彿在說 「你兒子音感真好!」。那時他才三歲。
我搔搔後腦勺,真不愧是我兒子,興趣養成完全逼不得!跟我小時候簡直一模一樣!現在,孩子的鋼琴老師跟我們有了相同的共識,我們的鋼琴課不用練琴!聽音樂故事、聽老師彈琴、玩音樂遊戲。我只期望,孩子長大後,音樂也能成為他生命中的朋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