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期一開學,在雕花大門前,迎接著一個又一個孩子走進來。端詳著每一雙眼睛,像一面素白的鏡子,照見我們對每一個孩子,全心的期盼。
1. 不要怪別人
我們一直期盼,創作坊的孩子們都記得,向有光的地方走去!
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是印記在出入於創作坊的每一個人,共有的「品牌形象」。我們在課堂上對孩子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在現實生活裡,真誠實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會像到他的老師,我們必須二十四小時都是這樣的人,然後用我們所能想到的每一種方法,陪伴著每一個孩子,靠近幸福。
在創作坊,我們透過各種各樣的文學嘗試,強化孩子們在人際聯結上的各種能力。
演講、辯論、寫詩、寫春聯、寫小說、拆解字、圖文筆記、版型設計、封面設計、海報設計……,讓孩子們從各方面展現自己,同時也學習欣賞別人。
讓幼幼班的孩子們演講,題目是:「創作坊寶寶最重要的事。」
先在班上隨機抽出四位評審,像超偶選拔一樣,評審坐在最前面。聽一個又一個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孩子,在演講中提醒大家,創作坊寶寶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快樂寫作文,要記得掃桌面,要說好話……。讓人動容的是,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舉出各種例子,證明創作坊寶寶最重要的是「負責任」,負責任才不會害了大家,這樣才真的叫做團體感。
我覺得很安慰。
看著這些鮮嫩的幼兒,在摸索「社會秩序」的起步時,真慶幸他們這樣真切發現,負責任才不會害了大家,這樣才真的叫做團體感。
最能夠深入觀察孩子們的人際摸索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課程,還是以演戲課為主。
上演戲課,桌椅撤掉以後,彷彿有一道無形的「約束圍牆」,跟著也撤掉了。平常上課中提醒孩子們超過一百遍的「說好話」,在鬧哄哄的演戲討論時,就成為「不要怪別人」的基礎起點,彷彿畫出一條不能越界的「安全邊界」,而後才有機會,透過這些「自由」的縫隙,看他們如何摸索出「自律」的可能。
在各種衝突、協調、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覆提醒大家,要記得「團隊精神」的三個層次:
1.不要怪別人,不要指使別人。
2.多做一點點。
3.一起幸福。
2. 多做一點點
在創作坊,我們對孩子們的訓練,最終的用意,都放在「希望孩子們一輩子都幸福。」
我們常常相約:「吾道一以貫之」,做對的事,並且勉勵找出什麼才是對的選擇,有一些調皮的孩子們會開玩笑說:「正派,才是王道!」我們也跟著宣示得十二萬分熱血。
「不要怪別人」、「多做一點點」,而後「一起幸福」,其實也是一以貫之的「對的事」。
從最表層來看,透過團體討論、分組活動,以及戲劇表演,培養出孩子們的「團隊精神」;進一步看,這也是人際互動時最友善、同時也最有效的聯結方式;更深一層去檢視,我們和兄弟姊妹相處,面對家庭生活,經營愛情、婚姻,常常也是這樣,處在磨難考驗的關鍵瞬間,怪別人,常常是最簡單的紓壓捷徑,能夠忍住、能夠「多做一點點」,能夠理解「團體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長期利益優先於短期利益」,才有機會,走向「一起幸福」的美好結局。
2011年秋季班演繹《創作坊詩選》的「演戲週」,聰明而充滿創意點子的柏康,設計一場婚禮 揭開「同心而離居」的故事。上台表演時,他站在恬靜寡言的和筠身後,指派他當司儀,不斷「指示」他的台詞,和筠聲音很小,連續說了幾次,觀眾都聽不到,柏康反覆指揮,仍然站在後台,扮演新娘的悅君,忍不住「多做一點點」,跳出來報告:「老師,他是說,結婚典禮開始。」
這不是很荒謬嗎?能夠演出的,沒有演出,新娘子卻跳出來「代言」。團隊的組合一團混亂,彼此沒有協調、配合,更沒有學會在相互了解中彼此補強。
讓孩子們下台,這一次的表演,零分。無論講了幾次不要怪別人、多做一點點,才能一起幸福,永遠比不上「零分」這種切身的挫折,讓孩子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團隊的相互牽扯。
這一組孩子在第二次表演時,表現出堅韌的力量。不願意綑縛在零分的挫敗感,孩子們相互配合,終於取得最高分。
一直非常認真的悅君,這時才哭了起來。
3. 一起幸福
第二週,我收到悅君這封無比動人的回顧信:
秋芳老師:
我覺得我為什麼會哭,有兩個原因:一、第一次0分 二、謝謝老師稱讚我們,沒有放棄。
回家時,我不喜歡家人看到我在哭,所以我在上車時,馬上就停止哭泣。
今天,第一個演的戲,我也很失望。原本大家都很陌生,一演戲,才知道要大方,要放開一點,而且,一開學時,我甚至有點害怕,因為都是六年級以上,或是我不認識的人。
直到第二次演戲,大家都覺得不能有第二個「鴨蛋」,而且不要再討論先前的尷尬場面,所以更認真的討論,更快的做好決定,為了就是有更多的排練時間。
一開始,分享演戲經驗時,我上台發表演說:「演戲就是要放得開,大方一點。」但,我卻有說沒做(失敗~)。但是,我一定要用這次的經驗,為下一次的機會做準備,因為人生還有許多關卡沒過~加油!~加油!
謝謝老師,在表演後,給我們很大的鼓勵,老師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祝
身體健康 天天快樂
學生 滕悅君 敬上2011.11.27
柏康也在他的作文簿裡做了檢討:
在這次演完戲的當下,我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心想:「我又不知道對方的個性,怎麼知道他擅長什麼,但又想如果我試著去了解他,再多做一點點,是不是就不會零分了呢?」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時間也不能重來。我一定會記取這次的教訓,下次再加油!
演過這場「在舞台上很失敗」的戲以後,悅君在作文簿裡,留下一篇「在真實人生很成功」的好文章。這篇〈比以前更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每一個切身的痛苦,只要真摯凝視,深沈學習,都會成為生命裡,最輝煌的勳章。
希望我們都可以在孩子們的文字裡,找到一點點「一起幸福」的光亮!
比以前更好 興仁國小五年級 滕悅君
開開心心的來創作坊,當天是創作坊的演戲課,興奮的我,認為大家一定最喜歡演戲。當我一進教室時,有一點錯愕,因為我們那組「空空」的,我是第一個人,當同學陸陸續續的進來後,我才放心些。
演戲,是培養團隊默契不錯的方法。一開始,大家非常陌生,甚至不敢說話,直到過了五分鐘,才開始討論,所以時間所剩不多,我們快速的隨便決定角色,開始排演。上臺,大家在臺下看著我們,讓我們有些害怕。同組同學全部像被冰凍般,一動也不動,直接被叫下臺。
為了彌補先前的錯誤,我們積極討論,深怕再有這樣的結果,並依照個性選擇適合的角色,不再馬馬虎虎。上臺時,顯得非常鎮定,所以這次的表現,似乎比預期還好,但,總分,還是差別人一截。
「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時,不要想著自甘墮落,而是要想著如何變得更好,且為自己設定個目標,努力前進,力爭上游,努力是會有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