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2-22 16:13:16| 人氣2,6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死亡到新生——劉碧玲《時間環帶》攝影展觀後感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環帶》指的時間,不是我們個人或人類經歷的這一輩子或幾個世代的時間,而是指更為廣淼的大自然的地質或生態時間,是更為久遠的地球演化中的時間。於是我們看到在這樣的時間跨度下作者處理的廣大多樣的題材,但都可收納到這樣時間長度中對於地球上生態演化的關懷與移情同感。

本次展覽作者將作品區分為六個單元,分別是:
01. 消融的塑像 The Melting Sculptures

02. 島群 Island Cluster

03. 時間的紋理 Textures of Time

04. 浸潤之路 The Road to Infiltration

05. 生命樂章 Breath of Life

06. 依存與共生 Dependence and Coexistence

我們就按這順序來梳理《時間環帶》透過拍攝的題材所要傾訴內在主題和意義。我簡括為大自然的死亡和新生。

第一部分,很明顯作者拍攝的是海面上浮動的冰山。這一座座冰山是從冰凍大陸因氣候暖化剝離出來並正逐漸消融。作者說以類型學的方式排列。換句話說,作者壓抑了一般借造形或角度的攝影表現方式,嘗試以客觀研究的眼光來呈現她所觀察到的生態現象。然後置於突出的立體盒子上框以銀邊和黑邊,再投以強烈的燈光。佇立在這些大自然被迫的雕塑之作前,以及耀眼的燈光下,這些盒子使人聯想到靈骨塔中的一座座骨灰箱龕。而其上的影像正是逐漸消失的一個個冰山的殘骸。於是,整組類型攝影之作有了暗含的濃郁的哀悼之意⋯⋯。









而面對第一部分的死亡象徵,對面牆上的作品則呈現了相反於北方冰冷死亡的南國生機與活力。一件件透過空拍的天空與大海中的小島,在雲與浪的推湧下,展現了洶洶的生機,雖小卻在廣闊的天地中傲立。











在另一面牆上,單獨掛了一張島礁的作品。是否作者另有所指?一個非常容易因氣候暖化而被海水上升淹沒的低海拔島嶼?





第三部份則進入到大自然的細部刻畫,以地貌的變化呈現時間走過的痕跡。藉對大自然從巨觀到微觀的肌理與質感的變化與對比,引發我們進一步的聯想與想像。











第四單元標題是「浸潤之路」。「浸潤」是個學術名詞,指外來物質進入組織或細胞中擴散或積累,而且數量超出了正常量 (維基百科)。所以這系列的作品呈現的是因氣候變遷和人為因素造成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的改變,如冰河的消融、冰山的崩解、企鵝棲居環境的惡化以及人類開墾大自然所殘留的遺址、或人與自然的對抗,如海水衝擊防波堤等等。這些作品再細察之下,都可感受到作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和胸襟,有的令人忍不住眼眶發熱⋯⋯。





















第五單元則和第一單元遙相呼應,以接近類型學的方式展示白鷺鷥的求偶、成家、生子的過程。完全袒露作者對於生命的肯定和禮讚,以及在目前生態環境下對於人類前途的警示和呼籲,作為展場作品的完美總結。









透過 QR code 可以看到作者在網路上呈現了第六單元《依存與共生》,可惜並未在這次展覽展出。網路上有實物與攝影結合的兩件作品,樹枝與背景的攝影被安排得天衣無縫、不見鑿痕,體現了作者敏感而強大的對自然之愛,正可作為此次展覽各單元的最佳黏合劑。



 

最後,我想回到最初在網路上得知作者此次展覽並透過螢幕看到作品的感想:不期然地浮起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說「美麗與哀愁」。乍看之下的美麗景觀和再看之下升起的哀愁之情,這不正是藝術令人著迷蠱惑的地方!

______________
備註:
類型學(Typology):http://ad.ntust.edu.tw/grad/think/HOMEWORK/University/theory/11.HTM
類型攝影:貝歇夫婦的「類型學」攝影
https://blog.udn.com/Tiger22/165371395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2,604)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國 際 藝 術 村 |
此分類下一篇:重新省視杜象的作品 “Given”
此分類上一篇:試推敲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藝術家——程延平——的創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