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9-03 17:59:04| 人氣1,8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到蔡明亮的《郊遊》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紅色沙漠中的環境污染



首先申明,這是我個人的一偏之見,如與讀友意見相左,敬請包涵,或棄之而去可也。

日昨在電視頻道巧遇安東尼奧尼在上世紀60年代拍的《紅色沙漠》。看到的畫面不斷呈現倍受污染的各種大自然景象。接著是一群所謂的知識精英在河旁船屋中的一場戲,小屋破敗的牆壁,忽然讓我聯想到蔡明亮《郊遊》一片中主角一家人蝸居的廢墟。這廢墟既在電影現實也在電影寓言上可謂都會中的孤島。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拍攝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呈現的正是歐洲工業發展下遭受污染的殘破景觀。他質疑的是在巨大的工商業發展下付出的人性代價。而蔡明亮的電影拍攝於2014年,呈現的是21世紀原為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後所披露的社會階層分化,以及在財富掠奪下弱勢者的歸宿,進而挖掘社會良心。似乎,自這兩者間可以牽出一條內部相關的聯繫。雖然安東尼奧尼似乎著眼於電影手法的藝術性,避談內容,但不管怎樣藝術化的形式,無法逃避實質內容的表達。

我大膽認為蔡明亮是台灣所謂電影新浪潮之中以及之後最好的導演,不是之一。他好過楊德昌,好過侯孝賢,更遑論其他導演。為什麼?因為他的電影有更為廣闊深厚的內容涵攝。可以有多層次多範疇的影射和討論。而楊和侯都太受限於局部時空的事件影響。因此受限於歷史的條件和因素,脫離了那個背景,他們的電影便失去了普遍性。

譬如侯的《悲情城市》,可以說是台灣鄉土和新浪潮運動後的一個高峰,代表了高漲的本土意識和對於第一位台籍總統的無言背書。它在國際上的獲得的獎項和注意,也有同樣的政治用意。但我們回頭看片中影射的二二八事件,卻是片面而獨斷的。我們看到在精神上被嚴酷壓迫的台籍精英,卻未看到被浪人流氓殘酷屠殺的外省菁英,只以間接的追打到醫院的場景帶過。那不是客觀公正的敘述手法。接下來在《刺客聶隱娘》裡,雖然在片尾指責批判了台灣的政客和政治泥潭,而且聶隱娘遠走高飛,似乎不願再淌這潭混水,但同樣可以看到對於中國和台灣的二分立場。

至於楊德昌的電影,更是受限於狹窄的時空條件。他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看似反映並批判了一個時代,倒不如說悼念一個時代。他的電影沒有前瞻性,也沒有理想性。甚至有些做作的成分,這一點和侯很像。做作的原因是先有一個意識形態架構作導引,於是後頭的安排與發展都不得不一昧貼合這預想的意識形態,而沒有考慮劇情發展或情理上的合理性。我覺得楊的電影被高估了,尤其是被美國人。這無疑是一種有意的政治操作,拿今天的流行用語來說,就是利用他的電影來進行認知作戰——對於代表中國的兩蔣和國民黨時期的批判以增強現下政權的合法性。

反觀蔡明亮的電影,他一步步走來,可以說從社會中作為個體的角度來抒發對於整個社會的反省。相對來說,並未從一個既定的意識形態出發。這一點又和安東尼奧尼頗為相似。他是在這樣的探索上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電影手法和立場。既是寓言與影射,也是寫實的。


身為馬來西亞的僑生又久居台灣,使他保有對台灣社會的客觀觀察和親身體驗,進而能更為深入地看到問題的核心——人,做為人,你怎樣在這片土地、這塊大地、這個社會環境和家園立足並堅強地生存下去!沒有先決的意識形態,有的只是對未來的抱負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閱讀:
隱喻中的隱喻,幻滅後的希望——蔡明亮《郊遊》觀後
《聶隱娘》觀影手札
論安東尼奧尼的電影藝術
親愛的安東尼奧尼—— 羅蘭巴特致安東尼奧尼的信



紅色沙漠中的船屋


船屋中斑駁的牆壁


窗外象徵工業機械巨大壓迫的船隻


郊遊片中的廢墟1


廢墟 2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1,817)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電影《長日將近》的雜談 (一)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手札】電影《海的顏色》小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