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23 22:29:13| 人氣2,8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跨界樣板──取經「小米」(下)/ 周浩正專欄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之卷】22

跨界樣板──取經「小米」(下)

 

「不被恥笑的夢想,就不是夢想。」        ──雷軍(小米CEO

 

如果沒有嘴,就用唱的;

  如果沒有腿,就用跑的;

  如果沒有夢,就發明一個。」            ──《太陽馬戲團》

 

         「未來是最難把握的,因為它變化,它無常。把握未來的最佳

       方法,不是留住昨天或爭取保持今天,而是開創未來。」1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

 

4.小米啓示錄/人人需唸「網路經」!

談來說去,首要認清的現實是:沒有網路的時代,一去不回了。互聯網像空氣與水,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聰明的小米趁網路之勢而起,打造王國,其他聰明人也沒閒下來。騰訊總裁馬化騰在前年2013就倡導「互聯網+理念2,認為「互聯網將連接一切,成為未來的新生態」,而手機是連接的樞紐,強調「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身為國家政策籌劃者李克強總理,也在《工作報告》中明確揭示執行綱領:「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所透露的訊息,就是全方位打造未來的「寬頻中國」和「中國製造2025」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3,到了那個階段,中國必將大大不同。他講的這麼明白,在在說明大形勢之風起雲湧,文化產業界面對一波接一波狂濤駭浪,將如何安渡?

既然人人、事事都需要在「網內」營生,編輯工作當然也離不開它,那麼我們該怎麼駕御它──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所以,向小米學習的第一課,不妨先問問自己:

「網路跟我是什麼關係可以發展成什麼關係?」

 

的確,「網路」這不太新的「新生事物」,把世界搞得越來越光怪陸離,三不五時就有了新的面貌。以出版界來講,根據《全國新書資訊月刊》調查,雖然仍是紙本書的天下,存亡命脈仍繫於銷售量多寡,但是眼看著書店在減少,新書的印量也在減少,閱讀的內容來源與學習途徑轉向多元,爭奪眼球閱讀時間的模式,越來越趨複雜4;長此下去,會不會遇上不回歸點,從而邁入全然不同以往的、陌生的生存環境?

變幻莫測的新科技(如「大數據」、「物聯網」等)和編輯人的關係正處於對撞、互融狀態,未來的我們是淹沒於網路,一蹶不振;或「乘長風,破萬浪」,趁網而起?若幸運突圍,能否從中找出藍海中待墾的無人地帶N

北京「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冉苦口婆心提醒大家,正視眼前正在蛻化的景緻:「隨著iPad一代逐漸長大,這些從小就被新技術、新終端和新應用包圍的新新人類,會給內容產業帶來很多新鮮的可能。他們是不需要紙質教科書的一代,是寧願在3.5寸的手機螢幕上看長視頻的一代,是對新形態內容天然開放的一代,未來也是最有可能、最早對『微信』說再見的一代,是率先扔掉手機、擁抱可穿戴設備和服裝的一代。」而,目前「內容產業裡的大部份人,今天還沉睡在傳統內容生產的慣性中」,無視於已經來臨的、天翻地覆的變化,王冉善意提醒有心人士:「這恰恰是個機會。」5

既然是機會,不妨摸著石頭過河看看……,沒人知道「河的彼岸」有沒有怡人風景,「摸索的過程」本身便充滿探險的樂趣。

因此,向小米學習的第二課,便是好好想想:

活在「互聯網+」裡,編輯人該怎麼「取經小米」,活用這新生態?

當然,如果想活用這新生態,必須先了解我們周邊發生什麼變化了。

 

5. 理解新生態世界大不同

.新生態1/內容創生源叢生且多樣化(同時也誕生各式各樣新類型的作者)

首波衝擊,應是內容大爆發所引發的變化。

明確的說,而今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人人都可透過不同途徑出版──出版門檻變的很低很低,依「創作→出版」的傳統模式來看,作家的定義明顯擴張了,從狹義的文字創作,拓展到沒有界線。換個角度看,內容創生不再由純文字獨領風騷,凡繪製、攝錄、聲音……等,都可藉著新媒體的特色而擁有面對大眾的舞台。發表作品的平台,更是猶如蒼穹繁星,幾幾乎每個網站都具有收納、擴散的功能,洶湧而來的、「長尾化」的海量作品(頂尖作家:一般作家=298?),身為編輯人,我們的篩選能力如何運作?

有一種說法是,發表即出版。誠如馬雲一再宣揚的,我們已經從「IT時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跨進「DT時代」Data Technology;資料處理技術6。當下,只要輕按搜尋鍵,所需內容便盡現屏幕,為什麼非得像過去那樣,印成紙本書才叫出版?對傳統定義下的作家而言,出版的目的是讓內容傳播給更多的人閱讀並欣賞──如今,在網上更容易達成目標,而且還可永存雲端,人的「發表慾」,由此得到充分滿足。對藉藉無名的一般寫手而言,倘若能在網上得到數百、數千、數萬……「點擊數」,那種滿足感絕對不輸給實體書的市場銷售數。透過網路運作,「發表=出版」是如此美好地結合起來。

當「創作」、「發表」與「閱讀」變的如此相合,編輯人的中介角色越來越顯突出,而我們的課題正是──有什麼方法從「多樣而豐富」的內容中,篩選出足以生存的利基產品?或者,擁抱一個更激進的觀念:勇敢改造「篩選功能」,藉由新生態尋覓未來的新商業模式來經營內容?

.新生態2/免費是王道

很顯然的,網上蓬勃的「創作」與「發表」,早已演進為免費閱覽。

被尊為未來學大師的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新著《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中,提出他的結論:「零邊際成本」造就免費商品和服務。打開書的第一章,他就從美國的出版切入,寫道:

 

「如果生產與配銷一本書的邊際成本急速降到接近零,又會怎樣?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愈來愈多作家透過網路(跳過出版商、編輯、印刷廠、批發商、配銷商和零售商),以極低的價格銷售書籍,有些甚至免費。透過這個管道,每一本書的行銷及配送成本幾乎是零,唯一的成本就是製造這項產品所消耗的時間以及電腦和連結網路的成本。……幾近『零邊際成本』的現象已經在出版、通訊和娛樂產業造成極大騷動……也開始影響其它領域……包括再生能源3D列印及網路高等教育。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數百萬個『產消合一者prosumers自行生產的消費者),以幾近零的邊際成本,自行生產綠色電力、利用3D列印來製造自己的商品、有六百萬名學生在『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登記入學,這些課程都是由世界上最卓越的教授執教;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生,也能取得正式的大學學分。」7

 

有些知名作家非常敏銳,知道「免費」乃是勢之所趨。

曾經狂賺全世界版稅的漫畫家蔡志忠,在2013年接受訪問時,說:「……未來就是網路時代。我常常想,漫畫將是免費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寫的詩有收到版稅嗎?沒有。他們靠的是成為名人後的『名人效應』去掙錢。……目前看來,漫畫家似乎會像歌星一樣,沒辦法靠賣CD生存,只能靠開演唱會賺錢。」實際上,蔡志忠已將自己的作品放上網路,免費瀏覽8。他的生財之道,不再依賴版稅,而是名望和影響力帶給他更大的收益。

寫《打造維基型組織》的作者,也在書中公開說:「像我們這樣的作者,就算書很暢銷,主要收入仍是來自演講、顧問費及其它相關服務。」註9

創作的人都這樣想、這樣做了,站在他們和消費者中間的編輯們,該認真思考,在未來免費內容產業模式內,假如不調整自己,還有沒有存活空間?(更直白的問法:傳統出版定義還能堅持多久?)

.新生態3/變動中的權利

    新挑戰隨著事態演化,一波強過一波,朝向編輯襲來。

版權即是一例,新的改變跟傳統觀念不太一樣了。重點是,資本主義退潮,共有、共治、共享資源的社會組織正因為互聯網的無所不在,活躍起來。「取用權」漸漸取代「所有權」,「使用」比「擁有」更為互聯網一代所崇信,我們正處於新典範的形成過程。有人說,「共享經濟時代」來臨了。

目前,有些創作者雖把著作權仍緊握手中,但印製權卻已經願意放手。意思是說,只要得到本人同意授權,即可無償印行作品,這類作者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更多人閱讀所帶來的影響力。(至於我所書寫的文字,如《編輯力初探1.0》等,願意尊奉「共享精神」,公開宣告拋棄著作權。意思是說,任何人毋需我同意,均可任意複製、剪裁、改寫、印行、販售,而不必付酬。希望藉由網路的無所不在,將編輯圈內大破大立的先驅們的事蹟,透過網路傳播的更廣,更久。)

也有別樹一幟的創作者,選擇新的途徑──利用網路群集力量「眾籌crowd funding;群眾募資。因為網路的力量,出版決定權從編輯手中自然而然釋出(由作者直接移交群眾)

去年2014十月,屈辰晨於「數字出版在線」介紹了亞馬遜Amazon.com Inc.推出新的眾籌模式Kindle Scout,「以讀者為原動力的新書出版」,把出書的決定權交給了網友,亞馬遜宣稱「這是一個讀者能夠幫助決定一本書是否能夠拿到出版合約的地方」10

前不久,看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實例。廣東「行銷學會」會長楊洪的新書《中國紅》,居然在短短77個小時內,籌得獲百萬推廣資金,並在首發當天,順利賣出10萬本;又在24小時內,為全國205家公共圖書館,由讀者認捐了2,050冊,他的銷售目標為200萬冊11。另一位奇幻小說作者戚建邦,透過平台,順利完成集資台幣10萬元目標,獨立出版了《台北殺人魔》12

這類直接在網上集資的方式,越來越多人運用。

 

另一方面,當阿里巴巴把手伸進「網路文學」這片他眼中的沃土時,馬雲高喊「開放版權」,企圖撼動主張獨享版權的「騰訊文學」霸主地位13。馬雲以「共享」的進步觀念,準備奪寨拔旗了。

這些大鱷們你來我往,精彩可期,卻看得人心生焦慮。

整個傳統出版板塊正在被擠壓──垂涎內容產業的創業家們,從四面八方前來挖寶──我們生計所繫的基礎,被不停地用力搖撼;明明知道網上機會無窮,問題是不知怎麼找到那扇門以及那把開門的鑰匙。所以,即使明白必須「把出版當互聯網來做」是躲不開的未來,要怎麼做才找回主控的位置和力量?

.新生態4/「書」的定義,變易中!

變易,呈現於兩個層面:一在內容(質→鬆散);一在份量(量→輕薄)

從內容看:一旦踏進物聯網時代(市調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的終端裝置,如手機、手表、眼鏡……等,將高達250億個),「移動閱讀」這個領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我們清楚看到通俗化讀物,在最吸睛的「移動閱讀」中的那種氣勢。

北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張斯報導說:「數據顯示,我國手機閱讀活躍用戶達4.9億,其中網路小說佔了全部閱讀類的60%,手機網路文學使用率為44.4%。網路文學已成為與網路視頻、網路遊戲、網路購物、網上支付同等重要的主流互聯網應用。」14這還只是改變的開始,往後的日子只會加速傾斜。

當大多數人一天之內有限的自由閱讀時間,被以消遣、自娛的內容主導時,傳統出版有什麼辦法,把「有限的自由閱讀時間」重新佔領?

看到的新生態是,內容正由嚴肅向輕、淺、短、小方向移動。

從份量看:究竟需要多厚,才配稱是「書」?

以紙為內容載體的傳統出版界,一本書的誕生,由生產→銷售,長長的產業鏈,需要不同部門分工合作,才能順利運作完成,各種成本就這樣積累起來,「書」漸漸長成現在的流通的模樣。

到了網路時代,「書」的概念開始解構,實質的形體忽然空靈起來。例如,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通過「Kindle單行本」Kindle Single,單獨販賣5,000-30,000字的文章,第一本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獨家專訪。

在網路世界,「書」從厚重之中解放。尤其是沒有重量的電子書,靠著內容的吸引力,在網上出版,再也沒有長度限制。

.新生態5/個人出版時代來啦!

今年2015二月,第23屆「台北國際書展」登場時,記者江明晏報導,「春水堂科技公司」推出微型創作平台「Kollect Story」,只要簡單幾個步驟,消費者即可將自己的Facebook、部落格blog裡的內容,輕鬆編輯成一本電子書,讓更多素人或網路作家,有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及故事(「亞馬遜」更早更早便推出線上出版軟體,讓每個人都能夠自行出版書籍。)

從前信提到的印書小舖、健豪、春水堂到眾籌,我們看到「個人出版時代」來臨了,這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

.新生態6/產消合一(開啓協作時代)

很多人說,發展到物聯網階段,傳統產業鏈中的出版社與書店都將漸趨式微,內容產業越過「產銷合一」朝著「產消合一模式Pro-sumer model;也譯為「消費者即生產者模式」)15的方向演化。依《維基百科》的簡述:「FacebookeBay……這些大名鼎鼎的網站,都是由用戶自己創造的偉大奇跡,企業提供的不過是一塊平整的空地,而兆億位元組的虛擬資產、數億美金商業價值都是用戶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徹底的Prosumers模式,目前只存活於互聯網領域……。」

未來,作品直接在網上發表,讀者直接在網上閱讀或購買,出版社與書店的中介功能逐漸弱化、歸零?如果真有這麼一天,曾經是構成出版社中堅力量的編輯人是消失了、替代了或轉型了?

依眼前見到的新生態,勢必催動更多變化。例如,需要重新認知由物聯網孕生的大數據所提供的新價值,不僅僅是賦予編輯「化蕪雜的海量資料」為有益內容的編整機會,令人敬畏的是,它內在所隱含的強大趨勢力,可預知事態發展方向。倘使我們看不見這新生態改造傳統的力量,掌握不了它的話,就只能隨波逐流了。所以,若因應合宜,編輯或可借「產消合一」重新定位自己。

顯然的,我們該重新接受挑戰,定位網海裡的自己,磨練新的謀生技藝。而,如何善用「自行生產的消費者(Prosumer,或許開啓了一扇窗戶。

從以上的各種敘述中,希望能夠從「雷軍不僅僅是在做手機,他做的是『互聯網的生態鏈』」的識見裡,理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出現了」,有志者紛紛搶進虛擬世界裂土自封,我們必須化身「系統化解決方案提議者」,因為非如此不足以談發展和生存。

從事內容產業經營者,應如何學習小米重新佈局這個行業的新生態鏈?假如我們再不快快跟上腳步,垂涎「內容」這塊肥肉的「非出版業」,早已如禿鷹般伸出巨爪了。他們沒有任何傳統包袱,可任意進出、捏塑、整型……,甚至借文創之名,弄得面目全非。

 

6. 爭生存正視「長尾」

所以,進化到物聯網時代,傳統的出版業者再也不能老神在在,處變不驚了。環顧四周,一邊是海量的大數據,一邊是舖天蓋地兜頂而下的雲世界,我們的明天,在「移動中」走向何處?

趁著思索答案的當兒,不妨先複習一下網路時代的獨特現象。

《長尾理論》書中,曾提出「98%的法則」來補充「20/80法則」的不足,因為它無法解決新現實中所出現的「長尾」帶來的問題。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該書序文裡說,「各類商品之多、尾巴之長,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各式各樣的商品現在都能以合乎經濟效益的方式接觸到消費者;這些利基商品一旦整合在一起,可創造非常龐大的市場」。16

長尾,恰好蘊藏著大數據的特徵及活在其中的求生術:以內容經營自許的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在海量資料內尋出利基,以此組織長尾,讓自己推出的作品,成為長尾前2%的頭部。

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直率而坦誠地道破真相:

 

「不幸的是……真正大行其道的是某種被稱為『權力法則』的東西。它

的特點是,一小部份事物被高度集中,而其他大部份事物卻只有相對小的數量。

事實上,所有新的網絡市場都遵循這一法則。

因此,雖然『尾巴』非常有趣,但絕大多數的收入卻歸『腦袋』所有。

是企業必須汲取的教訓。儘管你可以有一個『長尾』戰略,但你最好也有一個

『腦袋』。……順便說一下,為了獲得完美的結果,你最好兩者兼備,既需要

『頭』,也需要『尾』。」17

 

    確實如此。除非頭、尾都抓,否則生存艱辛。

(還記得那個公式嗎?Nn1n2n3n4n5n6n7n8……n∞。我的解釋:「大寫的N,代表了像『亞馬遜』和『Google』這類公司及其整體獲利;小寫的n,則代表所聚集的無數商品,它們的銷售記錄,型構了所謂的『98%法則』中的長尾。簡單說,N的獲利來自於無數n的貢獻。」)

很清楚的,由海量內容構成的長尾,為編輯開啓機會的大門──從龐雜中發現新觀點並依此組織內容(頭),不正是我們最擅長的活兒?我們站在內容提供者與需要者的中間,最適合扮演「價值創造者」的角色。

除了自創、自印、自售之外,長尾之內,仍時有令人驚艷的作品。編輯人有機會找到礦脈,挖出珍寶嗎?

試舉一例。我在曾在「新浪博客」偶遇「書山尋路」先生,讀了<《龍文鞭影》今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710780102dtd0.htmlhttp://blog.sina.com.cn/zhangwei999666 ,才知道「《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由明代萬曆年間蕭良有編纂。蕭良有曾擔任國子監祭酒——當時最高學府的校長,後來又有一位學者楊臣諍,修訂充實了此書。」《龍文鞭影》以四個字一組,交代令人深思的中國歷史故事,因為太過於簡約,必須有人評述、演繹才能明白意思。書山尋路把《龍文鞭影》逐條詳述,一則則全還原為活生生的歷史現場,不但文情並茂,故事性強,並依時間排序,使整本書成了一部中國歷史袖珍縮本,在我眼裡,不啻是一部瑰寶,它可以直接和成語串連起來。

「成語故事」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珍貴的部份,每則成語都如珍珠,串接起來,晶瑩剔透,都是貴重的。有誰有這慧眼,創組和《成語典》那類辭書不一樣的成語知識網,把它系脈化(如廣收新詞),當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書山尋路最近又開始發表<《增廣賢文》今讀>,他這股堅持不懈的傻勁兒,感人之至。)

我也曾在博客上搜尋到楊暖將沈復的《浮生六記》,用現代文字重新賦予新的生命http://blog.sina.com.cn/u/1340785542,我不知道讀者是否接受,但從編輯的角度來看,楊暖的嘗試,應當關心。網上類似古書新譯、今解的文章非常多,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從中看出「與眾不同」並謀合其它創新,聚成新的魅力?如何藉此做成足以整合長尾所形成的頭部?

《mindmeters /思維的樂趣》是個很有個性的網站,其中有位專欄作家程苓峰先生為《自由人——互聯網實現了自由人的自由聯合,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寫的自序裡,說了一句與讀友互勉的話,移用於此時此刻,特別合宜,他說:

對任何一個有本質創新的事物,別高估它初期的力量,也別低估它長遠的力量。18

小米的崛起,恰好印證了這句話。請細細咀嚼,想想自己,看看能不能像「小米」一樣,走出自己的路?

所以,向小米學習的第三課,就是:

「尋找『紫牛』(獨特性),讓它成為能凝聚長尾n的『頭』N。」

「紫牛」和「頭」或許來自內容,或許和內容毫不相干,或許是從沒有預料的地方冒了出來。想透了,就有可能成為海角一樂園(有些想法移到下一信<新表述:試尋出版模式的NEXT:智能出版>中繼續討論。)

 

7. 新啟示/尋找.發現

活在網路時代,只要真想學習,有讀不完的新知,也經常出現「令人驚艷」的內容,帶來「令人動容」的結果。號稱「免費學習全世界最好的在線課程」的Corsera上,這陣子被新聞媒體熱炒的「呂世浩現象」,便是一例。他在網上開講「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和有關《史記》的課程,風靡華人世界。從中蛻變出來的兩部書《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半年之內狂銷六萬本。他在TEDxTaipei的演說:<用思辨探究歷史,讓歷史成為大用>http://tedxtaipei.com/2014/09/lu/,在臉書上已被分享了16萬次,真可說盛況空前。

可見得,網上是出現並創造奇蹟的美妙時空

對於發現呂世浩、慧眼獨具的「平安文化」和「接力」兩家出版社而言,書市自然會給予豐盛的回報。

 

因為迷戀雷軍和小米,我從網上和雜誌不斷蒐集與其相關的資料。有次,在「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http://www.inside.com.tw/,讀到獵豹CEO傅盛精彩的演講:<創業的本質就是尋找紫牛,最重要的就是獨特性>19,提及雷軍曾和他有一段深具啓發性的對話,覺得十分受用,摘錄於此,獻給大家:

 

……我開始不斷思考,『創業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記得第一次見雷總的時候,他就跟我說:

『傅盛,你知道嗎?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本質上不是在於你多強,而是你順勢而為,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那個石頭,已經在萬仞之上,有一個很高的勢能,你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石頭往下推那麼一下,就會形成一個崩天的效應。不是你有能力把這麼大的石頭從山下往上搬。這種順勢的思路,在他和我講的時候,說實話我一直沒有真正的理解。

 到最後,慢慢經由歷練,不斷去揣摩:

——如何找到這個勢能?

——如何去找到那個石頭,然後去推它一把,成為一個蓋世英雄?

我覺得,這可能才是『創業的本質』。」

順祝 平安喜樂

                                                                            浩正2015/6/23

──────────────────────────────────

1參閱2015/5/8<馬雲內部信:阿里再換帥,所有兵權移交70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505/0042552.shtml

2參閱《今周刊》第9612015/5/25出刊「封面故事」<馬雲最害怕的敵人:馬化騰>,p.74-97

3這段文字出引自李克強總理在12大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從他公開宣示「互聯網+」行動計畫後,「互聯網+」成為大陸流行詞語。什麼是「互聯網+」?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互聯網」加上傳統行業各行各業;或是說,不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該置入互聯網思維,重新定位自己,發展自己,茁壯自己。「中國製造2025」(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0104-260203,指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提出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即可明白大陸官員面對未來的究通力、策略力、行銷力以及執行力。

4參閱《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941042月號):民眾「上網時間增加」是影響閱讀力衰退的主要原因……而瀏覽的內容,以零碎的新聞及資訊為主;……當行動裝置隨手可得,隨時隨地可以上網,在網路上五花八門的資訊及手機遊戲中,多樣的選擇之下,閱讀似乎漸漸被遺忘了……遊戲與社群網站成為人們最願意耗時的娛樂,犧牲了閱讀時間,這些是科技世界要面臨的難題。……未來閱讀的趨勢將因行動世代生活習慣的改變,轉向為輕薄短小的閱讀,讓忙碌的現代人找到零碎的時間即可開始閱讀;多元且具互動性的影音書,能增加視覺、聽覺的娛樂享受,讓閱讀更有趣。……微型出版能孕育出更多作家與作品;閱讀社群可讓作家與讀者、或主題性社團直接互動,互相影響愛上閱讀。……也因為如此「分享」與「互動」,成為目前出版業者努力經營的方向,如何讓出版品容易取得與被分享成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未來數位出版的競爭戰場將由「數位內容content」延伸至「情境脈絡context」,營造出好的閱讀情境,將會使得讀者與內容產生連結,並從中創造社群價值,透過社交閱讀,來與讀者建立更深層的關係,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閱讀生態。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秘書處)

5參閱王冉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新型內容公司http://www.mindmeters.com/1761,王冉銳利地指出發展方向,打開了我們的視野。

6參閱馬雲2014/11/20在烏鎮參加「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子商務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演講<DT時代:我不做紅頂商人>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411/0038945.shtml;以及2015/5/262015貴陽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資料時代貴陽峰會」上的發言<DT時代是生態競爭而非工具競爭>http://it.21cn.com/itnews/a/2015/0526/16/29591276.shtml

7引自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新著《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陳儀.陳琇玲譯2014/12/商周出版),第一章<共享經濟時代已經來臨>。這部書,提供許多讓人思考的內容,可長知識,更可提昇「究通力」,讀友千萬不要錯過。

8引自《中國青年報》2013/10/29/蔣肖斌撰寫的<蔡志忠:未來的漫畫是免費的>一文http://big5.ce.cn/gate/big5/www.ce.cn/culture/gd/201310/29/t20131029_1677847.shtml)。

9引自《打造維基型組織:集體協作的威力》Don Tapscott/Anthony D. Williams/李芳齡譯/2011/11/30/天下雜誌出版)<第18章:因應變遷的領導力>,陳述「在維基經濟世界,如何獲得酬勞?」,p.309

10參閱2014/10/28「數字出版在線」屈辰晨專欄http://innovation.epuber.com/2014/1028/12277.shtmlKindle Scout:要出哪本書,讀者說了算>。

11參閱<《中國紅77小時眾籌/獲百萬推廣資金>。首發當天,楊洪通過自己獨特的行銷方法(他承認,得益於有個「圈子」),以每人1萬元購買200冊《中國紅》,發起眾籌,把該書賣出了10萬本,歷時77個小時,籌得了100萬元推廣資金。關於「眾籌」,請讀財新網專欄作家阮一峰的<眾籌,下一個社交平台?>,他說,「所謂眾籌crowd funding,是指在互聯網上展示、宣傳某個項目,引發大眾的興趣,讓那些願意支持或參與該專案的人,通過『贊助』的方式提供資金,説明該項目完成,同時獲得某種『回報』」http://culture.caixin.com/2015-03-09/100789378.html

12參閱戚建邦「《台北殺人魔》集資出版計畫」https://www.flyingv.cc/project/4498以及「中時電子報」<台集資獨立出版/作家得賣老臉>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6000982-260301

13參閱「北京新浪網」 (2015/5/27 )<阿里攪局網路文學/「開放版權」撼動騰訊霸主地位>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527/14446497.html。說明「阿里與騰訊的獨佔版權不同,阿里文學採用另外一種思路,即打造開放的版權政策。對此,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表示,阿里文學不強調絕對控製版權、提倡版權共享,並不要求掌IP產業鏈的所有環節,而是希望與合作夥伴共擔成本、共享收益,先把文學版權的價值做大。」

14同上註。

15參閱《維基百科》「產消合一」條目http://wiki.mbalib.com/zh-tw/產消合一模式:趨勢大師托佛勒Alvin Toffler,早在其1980年出版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中,即將「生產者」producer和「消費者consumer兩個字合成為「prosumer」這個新字,將原屬兩個分離領域間的界線合而為一;換句話說,將過去人們所習稱「產銷合一」中的「銷」,以消費者的「消」加以取代。一個精闢的辭彙,可以揭示一個時代的本質,或者表達這個時代的潮流。「產消合一」提醒我們站到另外一個高度審視消費者。產品經濟時代,只要求我們去接近消費者;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費時代,開始要求我們去取悅和討好消費者;體驗經濟時代,則要求我們尊重消費者;而『產消合一』時代,則再次對我們的消費者態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需要發自內心地喜歡和熱愛消費者,把自己看作是他們的一部分。今天已經開始,未來更是如此:任何一種企業價值都不再可能由企業單獨完成,只有發揮消費者自身的創造性,我們才能獲得財富。

16《編輯力初探1.0》第29信<長尾理論/不競爭原理3:打開「藍海之門」的另一把鑰匙>,p.154《長尾理論》/Chris Anderson著/李明等譯2006/10/1天下文化出版)

17《企劃之翼》承之卷第8<平台力>,p.95

18引自2014/3/2程苓峰<自由人:互聯網實現了自由人的自由聯合,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http://www.mindmeters.com/1764

19引自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獵豹傅盛:創業的本質就是尋找紫牛,最重要的就是獨特性>https://mail.google.com/mail/u/0/?tab=wm#inbox/14cce56d85144371)。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