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6 08:48:50| 人氣1,3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編輯力初探1.0-別冊》我的足跡 7 / 周浩正專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幻象雜誌創刊號

《編輯力初1.0》別冊:i'Tips/72012/10/15

我的足跡──編輯檯上「小打小鬧」的工作小確幸

018《幻象》背後的推手:張敏敏

《幻象》是一本創刊於民國 79 年(1990) 元月的科幻雜誌,很少人知道我曾參與催生,其中還有一位全程隱身在這本雜誌背後的推手,在一些參與者追憶文字裡,似乎難見蹤影。這段歷史,應該交代。

 

大約於19899月前後,我擔任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時,遠流在總經理詹宏志領軍下,正值快速成長的階段,夥伴們都集中心力,不敢稍有懈怠。

有一天,我接到張敏敏小姐(作家張系國親妹)電話,大意是說:

「我哥哥決心辦一本科幻季刊《幻象雜誌》,希望你來負責編輯工作。」

這項深具使命感的任務,讓我陷入兩難了。

張系國找我出力,不外一個原因:找個「熱愛科幻的編輯」。

我在編青少年雜誌時,就和當時寫作科幻作品的朋友有了往來。創刊《新少年》時,不惜篇幅,期期推出「SF特集」;等我主編《台灣時報》副刊時1980-81,委由台灣科幻界朋友組稿推出「科幻小說大展」,以整月時間,不惜篇幅、大張旗鼓地鼓吹科幻文學。這時──假如我記憶沒錯的話,留學美國的張敏敏正好服務於《台灣時報》在美國創辦的《遠東時報》。

兩報為了節省開支,共用一個副刊。

某次,張敏敏回台述職,曾告訴我,有關她所知《遠東時報》讀者對副刊的看法,總體而言,褒多於貶,她個人則以「我知道副刊裡『有人』」這句話,作為對副刊的肯定。

依我猜測,她的看法多多少少影響到張系國。後來,張系國為了推動科幻文學,與《中國時報》合作,推出「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我曾經忝為決審委員之一。

可是,承不承接《幻象》編務,此事非同小可。就我來說,辦雜誌是何等大事,即使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夠苟活,何況是兼工性質。而,「遠流」是我謀生之處,那時候我策劃的「實戰智慧叢書」剛站穩腳跟,生存壓力逼迫我準備開闢下一個重要戰場(「實用歷史」),實在無力兼顧額外的任務。但,張系國的召喚,情感上難以拒絕,只好向張敏敏求援。

張敏敏是位才女,她的中、英文底子深厚,曾任《中國時報》編譯/資料室主任,後因志趣不合,毅然離去。她聽完我的解釋,明白我的苦衷和擔憂,同意跟她哥哥說明。在那艱困年代,出版界流傳一句話:「想害人,就鼓勵他辦雜誌。」我請張敏敏轉告張系國慎重考慮創辦《幻象》,千萬謹慎行事。但他偏不信邪,在強烈使命感驅使之下,決心背水一戰。

最後協商結果,希望敦請科幻界來「共襄盛舉」,沒想到科幻界朋友紛紛表達積極參與的意願。

 

《幻象》創刊號在「洪範書店」葉步榮支持、張敏敏主導下,順利誕生。我的工作是基礎性的「型的打造」,做出模式;而內容則是張敏敏全權打理,她邀來的稿子均為一時之選。她本身的文筆也好,有些譯稿,出自其手。

創刊號印行之後,我即退出。

《幻象》第二期起,採取「輪流主編」制,事實上仍是張敏敏輔佐,她是心臟(頭腦當然是張系國)

值得記載的是,呂應鐘主編的第二期中,刊出榮獲「張系國科幻小說獎」首獎得主葉李華的得獎作品<(葉李華,柏克萊加州大學理論物理博士;曾任教於台大、政大、清大及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現為自由作家,全力推廣科普文學;著、譯甚多。請參閱維基百科上「葉李華」條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89%E6%9D%8E%E8%8F%AF和他個人網站「科科網」http://www.yehleehwa.net,<戲>還入選了《七十九年短篇小說選》。

除了張敏敏為哥哥默默承擔之外,這批純義務、無報酬的奉獻者(至少還有張之傑、黃海、張大春、葉言都、倪匡、平路、黃海、鄭文豪、葉李華……等人),無怨無悔支持到底,可惜《幻象》始終衝不開市場,第九期出版後即黯然熄燈。

 

019出版競勝ABC:一個出版編輯的實務報告


【按】:約在1992年前後,當時的遠流,在詹宏志領導下,快速崛起,吸引許多同業注意,大家都想一探究竟。我們身為其中一員,不免成了被接觸的對象。

這是一篇專題報告綱要。那時的我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是地總結出片斷、不完整的見解,信口雌黃一番,太自不量力了。

今兒個將它抄錄於此,目的只有一個:當年有人這樣想、這樣做,至於有多少正確性,事隔20年,都已成雲煙往事了。

 

〔開場白〕/解題:

 

──競勝」奠基於「競合」。解釋新詞「競合」(日本原創字)以及為何競「爭」落入第二義。

舉例《奇異傳奇》中威爾許的「數一數二原則」、統一企業與通路7-11之間的鋪貨關係以及日本美津濃的「通路分享/良性競爭/利益共有」。

 

〔內容〕

一、            先說結論:

──出版是/不是什麼?

1.    出版不是產生奇蹟的地方。

2.    生存第一:出版是爭取生存空間的遊戲,怎麼讓自己拿到最大、最多的生存空間。

3.    出版是經營時間的事業。

4.    出版是想像力奔馳的地方,沒有邊界。

5.    出版是你贏我也贏、你好我也好──各取所需的競合場域。

6.    出版是一種佈局遊戲。佈局中的產品線有強有弱、有純理想追求也有從眾從俗,是個組合體,求整體目標的綜合利益,不計較單書或某特殊產品的盈利。

7.    出版講究策略規劃,以求得先勝為最高境界。

8.    出版最優的指導原則是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求「不爭」之勝。

9.    出版是編輯人「人格與格局」的完善展現。

10.  出版必須兼顧理想與現實,不能實現的理想,只剩下虛幻。

11.  能不能「活下來」是「編輯理想」最重要檢驗標準之一。

12.  成為優秀編輯人的一條捷徑:做你自己

 

二、            介紹一個能實踐夢想、簡單又實用的指導概念(摘自孫隆基教授論文<勢力均衡場論>的論點)

 

「勢力均衡balance ofpower是政治學的一個名詞。這個原則說明瞭邦國之間的一種實力抵消。如果有兩個或一群組有著同等或相近實力的國家同時並存著,她們之間的勢力消長往往會造成一種膠著狀態stalemate,使得任何一個邦國都難擴展分毫。如果這群處在勢力均衡狀態下的邦國恰好是一個文化發展中心,而四周又都是文化較落後之地區,那麼,列國競爭和發展的取向也就往往會集中於文化較高的心臟地區,而較忽略四周較落後的『無人地帶no man′s land。但也正因為列國之競爭取向皆集中在『勢力均衡場』的中心,使得任何一個向力場中心發展的國家皆遭到其他邦國之妒恨,而形成寸土必爭之局。相反地,如果任何邦國向力場的週緣發展,她所遭到的抗拒力也就必定會軟弱,而且亦因此能夠獲得較大的進展。」

 

三、理論(概念)的實踐:出版領域內的「無人地帶」在哪裡?

──觀念的突破:

    ‧做別人不敢做的;

‧做別人忽略做的;

‧做別人不能做的;

‧做別人已經做而做不好的。

 

「實例1」大眾心理學全集。

「實例2」柏楊版資治通鑑。

「實例3」趨勢叢書。

「實例4」實戰智慧叢書。

「實例5」小說歷史系列。

「實例6」實用歷史叢書。

「實例7」大眾讀物叢書。

「實例8」新浪漫小說經典。

 

   

四、功課:

──以各位的經驗或直覺,出版界的新契機還在嗎?在哪兒?

 

〔結語〕:

──創新才能生存,生存才能實踐理想。

──以「開發」替代「競爭」。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


020策略書

【按】:這篇短文刊於1986/7/10的《出版眼》(光統圖書百貨公司的PR雜誌;這時的我剛加入遠流),原題為<策略書暗藏玄機>。

其實,出版社對該不該有「策略書」這個想法是有不同意見的。一種說法是,只要規規矩矩出書,好書自然不會寂寞,干涉太多,反而混淆了書的本身價值,即使暢銷也是扭曲的。另一種說法是,拳頭產品有其必要性,往往因為一本書或一條書系的成功,牽動出版社對外放射的能量,從此一飛沖天,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依我的觀察與經驗,「策略書」是「產銷一體思考」下的結晶,若運用得當,效應宏大。

遠流在詹宏志領軍下的全盛時期,出書量極大,幾近一天一書,量和質龐雜,廣宣不易。某年年底時,他們將新年度規劃出版的書收攏起來,再從中精選各個路線的代表作品(約80本上下)設計報紙全版廣告,公開於社會大眾之前。這次造勢行動,果然一鳴驚人,話題不斷。所以,遠流在每年年初即大略預知未來方向走勢,大體上掌握住重中之重的「策略書」有那些本,在什麼月份上市。因為決策層在年度開始之前,即清楚明白眾多出版品的強弱,各個相應部門得以及早採取強固作為。

遠流之「興」,有其必然。

以下抄錄的小文,我並不滿意,本不想留存足跡,但再次思量,它記錄我某一時刻的看法,每個人或許都有青澀的成長期,承認它,才是圓滿。

一念之異,內心豁然開朗,謹立此存照。

 

什麼是「策略書」?

在說明之前,應先界定「策略」兩字的定義。在此,暫且把「策略」解釋為「為特定目的,所採取的一種能有效達成意願的方法或手段」。它可能解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問題;它可能用作扭轉劣勢、向有利方向調整自己的發展軌跡;它可能想造成一種廣泛的影響力,喚起他人注意;或是故意錯引,掩飾真正的企圖。總而言之,它不是目的,卻有助於目的的達成;它也可能是權宜手段,促使構成政策的一貫性。

「策略書」是出版社遂行其出版政策時的一種經營手法。有時純粹以「點」1本書)的方式呈現,有時則在單一書本背後,帶出「線」(產品線)的大背景。換言之,有時是戰略性的佈局,有時只是戰術性的觸擊,但所有措施必須吻合出版公司的終極目標與精神,違背了這種默契,必然對經營實體的長久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以「爾雅出版社」而言,今年上半年的「策略書」顯然是《希望我能有條船》,這本由隱地精心策劃、請8位當今最受歡迎的作家合撰成書,利用它發揮的影響力和市場潛力,提昇整套爾雅叢書的戰力。隱地非常善於掌握時機適時推出「策略書」,帶給爾雅極大利益,像以往的代表作品《十一個女人》(改編成電視劇)、《風景》、《三弦》等,都曾建立奇功。

目前運用「策略書」頗見成效的出版社,應屬「時報出版公司」。

年初,他們在總經理張武順完成雄心勃勃的組織再造後,立刻推出強打:名作家李昂的兩本新著《暗夜》與《外遇》。這兩本「策略書」引起書市一陣騷動,不但替時報建立起灘頭堡,同時也為新闢的文學路線「人間叢書」打開嶄新的局面。時報爭雄的決心如此清晰,大家都在猜測他們的下一步是什麼?

五月淡季時,他們趁書市冷清之際,新闢的「商戰小說系列」有四部作品隆重上市,包括可稱為台灣老輩商界教科書、日本作家花登筐代表作《船場》重印以及美國汽車巨擘艾科卡的《反敗為勝》、產業間諜勾心鬥角的《死亡試車》、商社間冷酷搏殺的《暗盤》等。這次大舉出擊顯然是策略思維的充份運作,他們找出競爭圈內被忽視的範疇,重新凝聚力量,問鼎市場。

時報出版季季有新猷,處處有讓人驚豔之舉──傳聞下一波將鎖定歷史、漫畫……。他們的經營手法,鮮活有勁,一方面塑造形象,一方面搶佔市場並向所有競爭者施壓;既帶動「策略書」所屬產品線的生機,也鼓舞起主編者的鬥志,一石五鳥,可圈可點。

 

從「策略書」角度觀看書市最近各家的出版品,真令人目不暇給:像是天下的《樂在工作》、皇冠的有聲書《名人對話錄》、林白的柏楊新作《醜陋的中國人》等,都是出版社的策略書,在書市捲起一股股旋風。

出版社各自經營「策略書」的方法上,遠流別具風格。他們以一個創意所形成的產品線(或套書),濃縮成「策略書」概念運作,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大眾心理學全集」,造成七四年1985心理學出版風潮,被票選為去年「十大年度新聞」之一。

最近又推出「趨勢叢書」,第一本即是詹宏志的《趨勢索隱》,這是典型的「策略書」。它的任務,除了爭取高銷售量之外,也肩負開拓未來叢書的市場。

依上所述,可以清楚明瞭「策略書」是出版社為求創新、求生存發展、衡量內外形勢、根據自身整體利益考慮下所採取的特殊手段。若想評量一家出版社的強弱與優劣,從它如何規劃「策略書」,分析其密度和節奏以及隱藏於內的動機,就可以粗略看出這家公司的經營性格、目標、策略、彈性、危機處理能力、氣度和魄力。

不論我們同意與否,從「策略書」的運作,可看到出版社企劃力的良窳。善於操作「策略書」並充份了解它重要性的經營者,常是書市的常勝軍。

若想觀察書市形勢變化,何不從了解各出版社的「策略書」開始?

 

021懷念老瓊19532008

「懷念老瓊」是老瓊朋友們為追思她而發出的<訃聞>上的標題。

<訃聞>上寫道:

 

「彌留中,一如往常般的瀟灑,

『無來無去無代誌』,

這是妳含笑中,

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原本哀慟的情緒,居然隨之平緩下來。很想跟她說:「嗨!老瓊,恭喜呀!妳抵達彼岸了。」

 

認識老瓊,很早。

1976年年中,我弦之邀,籌備《幼獅少年》雜誌創刊事宜。

某日,在辦公室內,聽到叫喚:「周先生,有訪客。」

我並沒有預先安排相約的人,那會是誰?

到了會客室,見到一對年輕的漂亮男女。

「兩位是──?」

「我叫劉玉瓊,他是我男朋友宋秩銘。」女孩大約20歲模樣,落落大方地從座椅起身,說道:「我看到報紙新聞說,你們準備出版一本青少年雜誌,不曉得需不需要漫畫?」

「當然要啊!漫畫太重要了,我們正在尋找『合』得來的人。」我答道。

坦白說,我的心情還挺複雜的。一來,高興社會上已經有人注意到我們在做的事;二來,這小姑娘會是期待中的人嗎?劉玉瓊──?可聽都沒聽過。

接下去,她拿出畫稿,讓我了解她的畫風,三個人也交換了對青少年心理的看法:這年紀的少年人,在想什麼?要什麼?

談了一會,她果斷地說:

「周先生,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過幾天我帶些作品過來給你看,你評估一下,是不是你想要的。」

隔了一週,兩人再次出現在辦公室,她交出<梅寶系列>,我看了之後,滿心歡喜,立即允諾每期撥出兩整頁篇幅歸她所有。

新一代署名「老瓊」的漫畫家,就這樣誕生了。

 

老瓊是個非常灑脫的人,經常甩著一頭烏黑的長髮,來去自如。

我和她的交往可用「君子之交淡如水」形容之。因種種原因,我在台北工作常陷於漂泊不定狀態,所以和相識的人容易失聯,她總是在我最需要幫忙的時候出現。

1980年,我主編《臺灣時報》副刊,正苦惱於「如何打造特色」時,接到她的電話。

「周浩正,」她和我熟悉以後,一向連名帶姓喊:「編副刊好不好玩?有沒有我可以做的事?」

我向她訴苦,找不到獨樹一幟的內容,繞來繞去都是別的副刊也在玩的,缺乏成就感。

「哈,我明白了,」她笑道:「明天中午有空嗎?我給你看樣東西。」

 

次日,她如約前來,從提袋裡取出一疊四格漫畫。

「這是我新創的四格漫畫<木頭嫂>,有興趣用嗎?」

當時的副刊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畫是陪襯物,用來裝飾和襯托,沒人倒過來想。

<木頭嫂>就此登上副刊。可惜的是,《臺灣時報》是以南部為主的區域性報紙,影響力有限,因此沒形成風潮。

一年多後,我被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中國時報》召喚,參與美洲版創刊籌備工作,負責副刊部份。

正式創刊之前,「試刊」是必經的路。試刊的版面貼在辦公室牆壁公開陳列,接受報社內部及外來專家檢視。有一次試版時,我特地將<木頭嫂>嵌入版面,看看《中國時報》領導副刊界的「人間副刊」頭頭們,有什麼反應。

一如所料,「人間副刊」頭頭們沒有任何反應。倒是隔壁文化生活版主編張武順(後來他接掌「時報出版公司」)興沖沖跑來,說:

「浩正兄,我看了你們的試版,只一個字:棒!不過,我找你是向你打個招呼,你們推出四格漫畫的構想好極了,我決定『借』用啦!」

幾個月後,生活版推出敖幼祥的<烏龍院>,正式開啟了台灣四格漫畫的盛世。

 

關於<烏龍院>,也有一段少為人知的軼事。

<烏龍院>初露面時,周圍一片驚愕。

「醜呀!這麼醜的畫,太噁心了!」社內批評的聲音,此起彼落。

社內高層開會時,不少人要求停用<烏龍院>,張武順硬生生扛下所有責難,以去留作為賭注,不為所動。

一個月後,奇怪的事發生了。

似因調節版面的緣故,<烏龍院>停了三天。這三天裡,溺愛<烏龍院>的讀者,因看不見<烏龍院>,竟然有高達數萬通抗議電話湧入,報社幾乎為之癱瘓。從此,四格漫畫紮下根基,報社內部再也聽不到質疑的聲音,各大小報紙和雜誌紛紛被迫跟進,漫畫家的身價一夕之間暴漲。在張武順主導下,稿酬提高十倍,漫畫家的生計有了更多保障。

我常跟老瓊講,「四格漫畫」的祖師爺非她莫屬,張武順則是慧眼識「寶」。

但老瓊的才華,沒有被大家忽略。

《中國時報》唯一對手、也號稱百萬銷量的《聯合報》,眼看<烏龍院>席捲天下,只好提高稿酬,請來老瓊創作<蔡田系列>在最受歡迎的「萬象版」連載,維持兩大報之間微妙的平衡。

老瓊最「」的時候,粉絲無數,甚至連房地產也湊上一腳,台中市就有一幢大樓,命名為「蔡田開門」,老瓊親自前來剪綵,銷售不惡。

 

1986年,我剛到遠流。

有一次老瓊來電:

「嗨!你怎麼跑來遠流了?對我來說真是好消息,我畫了十幾年,從沒好好出過滿意的結集。怎麼樣?有沒有興趣替老朋友出一本?」

我那時初來乍到,還摸不清頭緒,不敢貿然答應。特地向總經理詹宏志請益,想聽聽他的意見。詹宏志也是她的老友兼粉絲,聽到她願意把作品交給遠流,大喜過望,交代我說:

「太好了,老瓊在台灣漫畫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不但要出,還要大張旗鼓、用心去出。」

老瓊搬來她全部作品,幾經討論,決定出成合集《她們》16開本,厚達近300頁),以時間為軸,從最初到最新的作品,依序排列,一個漫畫家的成長過程,歷歷在目,詹宏志為她寫了序文,重新定位,賦予意義。

 

至於,她的另一半宋秩銘先生不可不提,他是「台灣奧美廣告公司」的創始人,在兩岸廣告界擁有極大影響力,被尊稱為「中國的奧格威David MacKenzie Ogilvy/1911-1999有美國「廣告教父」之稱)」。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1,3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周浩正專欄 |
此分類下一篇:製作力:「編輯2.0世代」必備的企劃能力之九 / 周浩正專欄
此分類上一篇:「型」的打造 ──「壹兵法」習題作業 2 / 周浩正專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