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樂!」每一年,能夠為我們飄飄搖搖的家國,歡歡喜喜地喧鬧著、開心著,實在是一件超級棒的大事。盤旋在聯合國之外,俄烏戰事和加薩走廊戰火糾纏,時局風雨憂患,台灣在戰戰兢兢前行中,仍然得努力走向陽光歲月。不敢說更好,也不可能更壞,就是提供了更多可能,讓新生代在多元的世代裡學會比較、感受,濾盡社會暗示,努力為自己做選擇,尋找更適合我們的生活。
1.國有所慶
對照從2010年到2023年這14來的台灣國慶主視覺,我們一向習慣中華民國國旗經典的「紅白藍」色系元素,個人和家國的印記,就在流光行走中重疊。2013年,國慶煙火近在新竹,心裡陷入反覆爭辯,要不要去?很塞車吧?還是不要去了?這樣無由憂心,又在募兵改革、國防放鬆,宛如國家直向「大中華邦聯」奔去的恍然中,慶幸擁有自己的國家,自由選擇慶祝方式,決定重返青春現場https://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25960443,如果沒有憂懼,就不能理解國有所慶,究竟有多幸福!也沒想到,2014年以服貿黑箱掀起的太陽花狂飆,兩岸路線又在意想不到間轉了個彎。前馬總統在最後卸任兩年間,因為爭議激烈,2015年將「中華民國」直接放進主視覺,「ROC」印在民國104上,「中華民國」這個原以為根深蒂固的存在,忽然成為一種國族路線的「精神拔河」。
蔡政府上任後,國慶LOGO首次翻新,前三年都延續競選班底的「改革需要」,在國家慶典的「莊嚴」中,注入青春、未來、多元融合的「實驗和翻新」。「幫推」在2016年運用彩色幾何圖形,無上限的繽紛色彩,象徵台灣人民的活力與團結;2017年由鄭司維設計,以具有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作為發想,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2018年由葉忠宜設計,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
而後年年都在嶄新設計師的交棒接力中,不斷推出各種兼顧國家格局和人民活力的嘗試。
2019 :「O.OO工作室」,Pip、小肆,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右上的雙十符號,則傳達出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
2020:「一件設計工作室」,曾國展,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
2021:「IF OFFICE」,馮宇,以「金陽雙十」象徵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六繩交織,同時織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向在動盪年歲中依然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每一位台灣人致敬。
2022:「大象設計」,大地綠、暖陽黃展現無畏、同行之精神,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台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
2023:李政瀚、于薇,以「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為主題,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 海水藍 」,加上廟宇的「 磚牆紅 」,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 戲台紅 」,象徵台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透過平面構成立體視覺面向,彎曲柔軟的線段,相互交疊並延伸,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代表台灣人民溫柔而堅韌的態度,帶出台灣這塊土地的永續精神。 2.心有所安
當台灣文化主流慢慢趨向「原/漢」、「本省/外省」、「閩/客」等不同層次與社會意義的對立辯證,無論任何群體,都在尋找各自的文化認同。80年代中期出現台灣原住民運動;1987年以後客家運動菁英除了抗議國民黨獨尊國語政策外,也反對民進黨在語言使用上因人口比例優勢而流露的「福佬沙文主義」傾向;90年代中期後,族群論述蓬勃翻新,張茂桂(1997)指出族群主張是「國家認同」的演繹論述,必須由政治「族群化」過程去探討,凸顯出台灣國家認同議題的複雜糾結。
有很多傳統知識份子相信,先守住文化核心,才有機會強調多元,站在厚實的漢文基礎上,凸顯出和中國的差異,不同的詮釋,就可以激撞出悉的可能;也有更多醉心確立台灣主體性的反殖民論述,拆解漢文化霸權,多元詮說臺灣文化來源。我一直相信,文化之美來自於內心的感動。從識字開始,小說是我在文字荒野前行的光焰;遠在台大中文系的青澀最初,跟著裴溥言老師從《詩經》跨盡深愛一生的古典文學世界;畢了業,鍾老從龍潭騎腳踏車到烏樹林相尋,至此跟著他如武陵人迷途後,在台灣文學發現前所未有的安定的深邃;而後在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追隨林文寶老師被嚴格調教,一日不敢輕忽。
即使在心理學崛起後,對「錨定現象」形成諸多批評與調整,拉高視野提出我們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就是「錨點」,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又在過度偏向錨點時,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的詮釋,可能與事實出現出入。用新生代的大白話來說,我可能被「帶歪了」(哈哈,想起春上春樹,應該會在這三格字旁邊,畫上黑點點);但在青春時那個恐懼與荒蕪共生的年代,有一些很棒的老師,為我們定錨,讓我們這些飄搖的中生代安安靜靜地找到方向,還是驚天的祝福!
因為心有所安,創作坊入秋課程,在孩子們剛升上新的學年時,藉流動在詩詞裡的春懷秋想,預告生命的衰歇,也珍惜豐收的年歲。創作坊的閱讀選本,從《詩經》開始,古詩及國中所有版本的「韻文選」、「詩選」、「二十四詩品選」、「哲理詩選」、「詞選」、「曲選」……,孕養孩子們「字感」、「語感」,以及更多一點點潛藏在身體裡文字韻律呼喚與回應的成長歷程,時日愈久,愈顯出文字領略的寬闊與精緻,試著透過繪圖銓說、語境演繹、日常活用,讓跳脫的心趨向安定,隨著文學河道的壯大,滋養出感性與理性、溫柔與剛毅交錯的力量。
這年入秋,我們讀詞。從李白〈菩薩蠻〉的「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到蔣捷〈虞美人〉的「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感受著一個輝煌的文學世代過去了;卻又堅定相信,宇宙繼起的新生命,即將書寫出讓我們想像不到的驚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