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隨天地闊,水逐故鄉甜
琦君(1917/7/24~2006/6/7)純真深情,適合種植在水土馨甜的農業社會,卻奔走在國際化轉型中的工商流離,好不容易在1980年自美返台,任教中大中文系找到一點點喘息的瞬間,又在三年後倉促隨夫赴美。輾轉奔忙的混亂和鄉愁,讓她迅速在1983年集結出版《水是故鄉甜》;2006年的新版,標記琦君離開;2018的增訂新版,匯入更多現代人的閱讀和想念。距離初版四十年後,接到舊作即將改版的導讀邀約,九歌僅剩一本存書,我的書全都打包在倉儲,閱讀電子書稿很累,影印全本又不環保,決定靠著舊記憶,以及一些網路還看得到的文字,慢慢回溯老時光。
寫著寫著,怕記憶不可靠,還是打破大學畢業後不再進圖書館借書的「怪癖」,跑了趟桃園總圖。這些年房子小,買書特別節制,藏書和工作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那些休閒時喜歡的傳記和小說,多半依賴身邊親朋好友「長期供貨」,只能隨機閱讀。第一次跨進桃園總圖,剛成立的館藏書封簇新,「引誘」著一向不喜歡讀公共用書的我打破禁忌,學習「使用公用圖書」,很快又選了些喜歡的傳記和小說。
回家後翻讀《水是故鄉甜》,除了確認選文,也便於引述字句,既是導讀,刻意復刻琦君拆解詩詞融入淺白敘事的寫作技巧訂題,再融進現代人喜歡吃抗憂鬱劑的隱喻,努力嫁接新舊時空,希望不要和現代社會脫拍。稿件寄出後,天地一寬,開啟嶄新的閱讀生活。 2.仰望月娘!文學的飽滿描寫Vs.學術的縝密說明
我一直很喜歡閱讀和太空相關的電影或傳記,這些年,航太成為商機,心智的壯闊探險慢慢被遺忘。2008年,印度的「月船1號」(Chandrayaan-1)探月衛星在發現極地可能存在固態水;預計登陸的「月船2號」在2019以登陸器失速墜毀告終;總算,「月船三號」在2023.8.24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繼美、蘇、中後,第四個成功登月,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永久陰影區的國家。
航太探索,重新成為亮點。仰望月娘,別有滋味。
曾經讓資優生顏安在圖書館找到原文書獨得深深入迷的《Apollo 13》,在他替代役期間認真中譯,在習慣被當作教科書的「五南」出版,讀起來卻非常「可口」。太空人指揮官Jim Lovell和記者Jeffrey Kluger聯合完成的《阿波羅13號》,視角交換緊密相扣,在災難中凸顯出專業、勇氣、毅力與全世界相互關注的真誠與團結,情緒飽滿地「描寫」出人類史上最輝煌的太空救援任務,設色濃烈,滲透在流行文化不斷重新詮釋,1995年由朗·霍華執導的電影《阿波羅13號》,湯姆·漢克飾演Lovell,艾德.哈里斯的NASA救援總指揮克蘭茲,看得我熱血沸騰,2002 IMAX公司以DMR技術重新搬上大銀幕,仍然深獲好評。
專攻航天歷史、科學與科技歷史的學者 James R. Hansen,歷經16年準備,交流、採訪、書寫了33個月的《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中譯本),從十八世紀的家族史出發,勾勒航天發展,以及資料嚴謹的太空競賽,縝密「說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太空探勘任務,並且擔任雷恩.葛斯林主演的電影《登月先鋒》顧問。
強烈賁張的《阿波羅13號》399頁,一天就看完了;嘔心瀝血的《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645頁,我竟然讀了一周。文學的飽滿描寫對照學術的縝密說明,不僅顯現在閱讀熱情裡,其實也是非常真實的一堂寫作課。 3.天堂的召喚Vs.人間的顛簸
《漫威宇宙:史丹李與他的超級英雄》刻劃的漫威宇宙,不僅描述電影載體鋪天蓋地的影響力,更細膩而無從抑遏地滲入全球的通俗流行介面。史丹.李持續出現在漫威作品中擔任客串路人角色,他的登場,是閱讀者的彩蛋,也是創作者的聖堂;他的每一個角色,從原本的故事中穿走在虛構和現實的任何可能,翻新我們對世界、對生活、對人生的各種新觀點,深化通俗和娛樂的意義和想像,在熱鬧、爭鬥、青春熱血之外,同時跨進文藝領地,「當年陪你看漫威的那個人,現在在哪裡?」,成為極端文青的愛情惆悵。
從小鏡頭出發,史丹.李的創作活力,夥伴們的更迭起落,漫畫審查的時代勾勒;慢慢帶出作品中無可避免的大時代,二戰的背景,猶太裔的集體負擔,國族認同和國際競爭,美蘇冷戰和太空競賽。這些同時強大著、迷惑著、脆弱著,卻又帶著缺陷的每一片英雄拼圖,都在重組深厚堅定的信念,迥異於過去單薄的娛樂英雄,有一種創作的靈魂在熱烈燃燒,一如《蜘蛛人》的標題台詞:「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宛如天堂召喚,帶領我們回到青春無瑕的純真熱血。
《小人物:我的爸爸是賈伯斯》從「被消失的女兒」視角出發,由七〇年代出生的脆弱小女孩,看見美國從八〇年代到九〇年代的追尋與迷失、蓬勃與貧瘠。英文書名「Small Fry」的「Fry」,是麗莎記得賈伯斯為她起的綽號,指稱人們捕撈後有時會扔回海裡的小魚苗,期盼給這些小魚多一點機會成長,至於她被丟進沒有父親的汪洋,究竟如何發聲?有甚麼能力掙扎求生?就成為全書的顛簸蹣跚。因為這樣驚天動地改變了時代的巨人父親,以及即使在做過親子鑑定後仍然宣稱「美國百分之二十八的男性都可能是她父親」的童年際遇,讓她的敘事,帶著點細膩而流暢的心碎,宛如小說,拼貼著成長的徬徨、掙扎與衝撞,通往對過往的理解與療傷。
麥金塔電腦之前的失敗電腦「麗莎」,究竟是不是以自己命名?這個懸案,成為每一次失落時最後的支撐,直到後來賈伯斯在與U2樂團主唱波諾聚餐時承認,在臨終前撕心裂肺哭訴:「我欠妳一回」。當賈伯斯遺孀母女和賈伯斯親妹妹莫娜發布聯合聲明,指責這本書對那些時光的回憶,和她們所記得的存在巨大差距時,我們永遠不可能確認真相,只是,這個一生的故事不斷被各種媒體報導,連曾經給過她溫暖的姑姑也把她的故事寫成小說的小女孩,終於站起來,敘述自己的故事,她是倖存的小魚苗,也是這交織著悲痛和甜蜜、殘酷和溫暖的人世間,小小的小人物。 4.紀實的虛構Vs.虛構的紀實
《復活師:傳奇醫師史賓賽.布萊克的失落秘典》是藝術家E. B. Hudspeth的第一本作品,拼貼日記、信件、報紙、照片和各種期刊報導,以擬真的傳記型態重建19世紀追逐醫學真相的氛圍。盜挖屍體、解剖研究,都是在從蒙昧走向光明過程中,不少匍匐在醫學聖堂蹣跚前行的「不得不的選擇」,讓我們跟著跌進天才醫生的追索,從對畸形症患者的同情與解救,慢慢轉到對基因突變與奇幻生物的鍾情,接受一切走向偏執、瘋癲的身心熱切和勞瘁,直到醫學界和科學界放逐了他,成為以販賣獵奇維生的馬戲團成員,帶著他的孩子,以及早已成為焦骸等著它復活的愛妻,流浪一生,最後殞失於人間視線之外,遁入他的奇幻王國,不知所終。
詳實細膩的骨骼、肌肉解剖圖,精確呈現出美人魚、鷹女、人馬、鳥人、人面獅身獸……等各種傳說生物,形塑出「都市傳說」般的濃稠黯黑,幾乎讓我們相信這些生物在19世紀確實存在,只是現在絕跡了,繼而置入Spencer醫生真實存在過的虛幻錯覺。
這種紀實的虛構,對照幾乎「不像真的」的自傳故事《決勝女王》,成為有趣的對照。在成為奧林匹克滑雪選手受傷後仍奮力重建參賽的Molly Bloom,「永不放棄」的精神,像一枚散失的小碎塊,剛好放進高籌碼撲克牌局的拼圖裡,兜住一般人無從仰望的世界富豪、華爾街名流、運動明星和好萊塢權勢圈,書寫出一生「永不服輸」的主題,光燦耀眼,節奏強烈,直到認罪被逮捕時,仍驕傲如不可撼動的星亮,改編成潔西卡·雀絲坦主演的電影,仍然耀目如虛構般,透露出和平凡日常遙不可計的距離。
每年春秋兩季的慈濟追蹤回診,來回車程四小時,上午胸腔科的驗血、看診和下午眼科的各種檢查等候,閱讀,幾乎變成一種計算時間的獨特印記。這兩本書,獵奇,緊湊,最適合選為「陪診書」。紀實的虛構小說,既藏著超凡心智的追逐和失落,也埋著人性極端的生死糾纏,宛如覷暗哥德系的詭魅和悲傷,讓人看得喘不過氣;虛構的紀實傳記卻又驚心動魄,一生的絢爛和灰敗,迅急浮沉如雲霄飛車,六點出發搭上機捷第一班車,直到入夜前回到家,讀完兩本書,剛剛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