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02 19:14:42| 人氣6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唵」的發音與宇宙第一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唵」含括AUM全段(約140Hz

   

            圖2. 「唵」尾端M段擴展(約140Hz

   

            3.「唵」含括AUM全段(約350Hz

 

   

            4.「唵」尾端M段擴展(約350Hz

 

   

        5. 由示波器產生的標準正弦波 (350Hz SINE

 

在佛教的咒語裏「唵(AUM)」是最基本的一個音,顯宗密宗皆然,但這音的理論與運用卻不是佛教徒首創的。它源自於古老的印度吠陀經典,吠陀經分為四大類,即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與奧義書。誕生於紀元前六、七世紀的「曼都卡奧義書」,由於內容專門在論述「唵」聲的作用,故又稱「唵聲奧義書」,該書提到:『…整個宇宙都是「唵」;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所有一切都是這個「唵」,那個超越時間空間和因果作用的也是「唵」。…』也就是說該經典認為「唵」聲就是代表整個宇宙的波動,也是永恆不朽的音聲,萬象事物誕生的母音。

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架設了一台喇叭形狀的天線,想要接受「回聲」衛星的信號時,卻在頻率約4080兆赫處,意外的量測到宇宙有一個背景微波射的存在,這射的溫度只有絕對溫度2.7K,與理論推測的3K極為相近。這個發現證明了宇宙理應是由一場大爆炸產生的,這被稱為「大霹靂」的爆炸,大約發生在137億年前,而微波輻射就是在大霹靂後約379千年,當光子落入了電磁波譜的微波頻段時遺下的背景殘譜。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也因為這個發現而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根據科學家的推斷,我們的宇宙極有可能是憑藉著穿隧效應在空無中產生大爆炸而形成,最初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一個10公分乘以負34次方的極小點,稱之為「奇點」,然後在真空的牽引下急速的暴脹。2003年華盛頓大學物理學家克拉摩利用美國太空總署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儀測得的資料指出,宇宙大爆炸時確實產生了「嗡」的轟鳴聲,而隨著膨脹與擴散,這聲音的頻率已經越來越低,而且也極度的微弱。克拉摩發表的「嗡」的轟鳴聲如果拿來與與曼都卡奧義書所形容的「唵」音的特質做對照,如「它代表整個宇宙的波動,永恆不朽的音聲,萬象事物誕生的母音…。很難讓人不聯想,這「唵」音指的就是宇宙大霹靂的這一聲了。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對天地形成的描述,也幾乎有與現代先端科學界一樣的看法。這裡引用列子天瑞篇的一段『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跟據這段描述,天地創生過程是,『太易未見氣也→太初氣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以上過程,拿來與科學家對宇宙誕生的推演,『無→奇點暴脹→產生元素→形成物質。』如果說純屬巧合,那巧合度也未免太高了。

「唵」聲的意義在吠陀經的森林書與奧義書皆有論述。森林書將之分為嗡、阿、姆、無音四個部份。曼都卡奧義書則把「唵」解析為,A()U()M()和無音的四個部份,依發音秩序,曼都卡奧義書似較合理,故本文引以論析。「唵」既然遍佈宇宙,當然也包括在我們的身體與精神意識,相對於人的精神意識,其中的「A」代表意識的清醒狀態,它是永恆不斷的波流,包含一切的生命力量;它是個開端,如果沒有它,就無法發出「唵」的一聲。「U」則繼著短暫的「A」音之後而來,它醞含著打開了寂靜的端口,對人而言,則是代表「夢」中的實相。更精確的說,是在清醒與熟眠之間的一種意識層次。而緊接著產生的「M」聲(鼻音), 則代表熟眠的狀態,象徵宇宙本體的不朽與永恆,經書說修行者能入此境,則能了悟其內在的一切。除以上有聲的三個階段以外,還有一個無聲部份,那就是「唵」的寂靜層面,這大寂之音是銷融一切現象乃至苦樂之感的境界;它已脫出了二元對立的狀態,是融入宇宙大我的狀態,也就是將自身靈命擴展至與宇宙合一的狀態。

「唵」這個字的唐音確實發近似「AUM」。由於梵語與漢語的發聲究竟不同,為求正確,經書中對於咒語的發聲往往會加以注釋,關於「唵」的發聲,當然也有諸家說明,如慧琳國師在「一切經音義」的注釋為【「唵」,烏固反、引聲便合口】,南天竺僧人菩提流志的注釋則為【「唵」,近奧音,喉中抬引呼聲】,此外也有寫成「吽」或「合牛」的,意思為發音時應合口發牛鳴聲。

雖然有了以上這些說明,要據以發出正確的「唵」聲,其實也還不太容易。以上說明大體上都有強調尾音是要合口的。發聲便合口,其尾段當然就是鼻音的「M」了。而我們口發「唵」聲,終究也只是個模擬;是在模擬元素震動的一個態場。我們之所以叫它「音波」,只是習慣上的用語,實際上不代表真能透過人體構造精度有限的器官聽聞,老子說:「大音希聲」。這「希聲」之音,當然不是隨便可聽聞的,它是修行者入暝境時透過超感應而得的。

我做了一個假設,這「唵」如果就是宇宙大爆炸形成「奇點」時的震波,那麼在那絕對真空,四方上下無任何阻滯情況下產生的第一聲,無論頻率高低,理論上應該都是一個正弦波。所謂正弦波就是把單純的圓波加上時間軸推移後所示出的圖形,它也就是音波的最基本形式。為了要印證這觀點,我最近開始以示波器去錄下並比對「唵」聲的聲紋,在我原先的想像裡,它應該是低沉而帶有擴散力的聲音。然而按照這推斷去發「唵」聲,結果卻令我頗為失望,無論怎麼按照經書注釋的方法去模擬發聲,出現的都是參雜了大量諧波,呈現高低起伏曲線的聲紋(參考圖1.2.)。試著量測一下發聲時的聲紋基本頻率,大約落在100Hz-150 Hz間。為了多方檢驗,我試著逐漸提高聲波的頻率,當頻率上升到300Hz左右時,開始在尾音M的鼻音段出現了類似正弦波的波形,這結果相當令人興奮,顯然我的假設還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反復測試的結果,大約在350H左右會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參考圖3.4.)。當然這樣的頻率值不代表就是等同於宇宙第一聲的頻率值,也有可能是與我個人發聲器官的構造特質有關,聲音的重點只是個波形的模擬,而不是那頻率值。不過總算明白了經書上強調引聲便合口的要求,是要透過鼻音來製造一個正弦波的可能性是有的。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列子書稱「質之始」以後是『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稱渾淪』,「渾淪」二字同韻,老子、莊子則稱之為「渾沌」,個人認為二者系出同源,而此二者尾音亦皆為鼻音,是否亦在模擬宇宙起動的音呢?也就是說與「唵」的鼻音是否有共同意義呢?這樣說並非憑空臆測,相對於漢字的「象形文字」,漢語幾乎被大家所忽略的極重要特質為,它是個「肖聲語言」。這語言的源頭,就是我們的祖先仿肖自然界的各種聲音而創造出來的,古人不像我們頭腦雜七雜八裝一大堆東西,說不定比我們更有清淨的心能體悟這宇宙原音也說不定。

    (本文同步於奇摩部落格發表) 

台長: 谷德
人氣(61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