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05 07:39:35| 人氣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鏡錄大網筆記~17 … (卷一)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以心為宗。如何是宗通之相。答。內證自心第一義理。住自覺地。入聖智門。以此相應。名宗通相。此是行時。非是解時。因解成行。行成解絶。則言說道斷。心行處滅。如楞伽經云。佛告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所以悟心成祖。先聖相傳。故達摩大師云。明佛心宗。了無差悞。行解相應。名之日祖。問。悟道明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云何說其行相。答。前已云諸佛方便。不斷今時。只為因疑故問。因問故答。此是本師於楞伽會上。為十方諸大菩薩。來求法者。親說此二通。一宗通。二說通。宗通為菩薩。說通為童蒙。祖佛俯為初機童蒙。少垂開示。此約說通。只為從他覓法。隨語生解。恐執方便為真實。迷於宗通。是以分開二通之義。當具眼人前。若更說示。則不得稱知時。名為大法師。實見月人。終不觀指。親到家者。自息問程。唯證相應。不俟言說。終不執指為月。亦不離指見月。如大涅槃經云。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善男子。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說色名為佛性。譬如真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釧作盤。然其黃色初無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說。色為佛性。乃至說受想行識等為佛性。又有說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善男子。譬如莖葉鬚臺。合為蓮華。離是之外。更無別華。又佛言。善男子。是諸外道。癡如小兒。無慧方便。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與樂。淨不淨。我無我。壽命非壽命。眾生非眾生。實非實。有非有。於佛法中。取少許分。虛妄計有常樂我淨。而實不知常樂我淨。如生盲人。不知乳色。

,以心為宗,如何是明心見性之相。

答,住本來境界,證悟第一義理,以此相應,名宗通相。此境界是行證境界,非是信解境界,所謂因解而有行,行成解亦無。所謂遠離文字言說,所謂言說道斷,心行處滅。故說悟心成祖,行解相應,知行合一,名之祖,名之宗通。

問,明心見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何又說其相狀。

答,諸佛說法,不捨方便。因疑有問,因問而答。釋迦佛在楞伽會上,談到說法有兩種,一是宗通(以心傳心,非語言文字),此是為菩薩說法。一是說通(言語文字),此為初學佛者說法。文字語言是方便,切不可執文字,隨語生解,因方便而失大意。同時又不捨方便。所謂不執指為月,同時又不離指見月。故說,不執方便,不離方便。

又引大涅槃經云,舉眾盲摸象為例。眾盲所摸固然皆非全象,但亦不能說,離是象之外,更有別象。

另,又舉黃金為例,黃金可以作成項鍊、手鐲等,而其黃金本質不變(一心本體不變,隨染淨緣而有菩薩眾生)。佛菩薩眾生,亦復如是,其本體(真心)皆同,因無明妄想而有三界六道。雖在三界六道,其真心理體與佛菩薩相同,如黃金與項鍊手鐲之關係(形相有異,本體皆同)。所以說,佛性者,非是六法(色、聲、香、味、觸、法),不離六法。眾生之佛性,非是色,不離色,非是我,不離我。

又引經云,佛言,善男子,是諸外道……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與樂,淨不淨,我無我……有非有,於佛法中,取少許分,虛妄計有常樂我淨。

故說,不即不離,當下即是佛性,當下即是常樂我淨。



台長: 人間遊子
人氣(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宗鏡錄大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18 ... (卷一)
此分類上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16 … (卷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