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25 18:35:26| 人氣1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鏡錄大網筆記~15 … (卷一)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諸佛方便教門。皆依眾生根起。根性不等。法乃塵沙。云何惟立一心以為宗鏡。答此一心法。理事圓備。為凡聖根本。作迷悟元由。諸門競入。眾德攸歸。如起信論云。復次真實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常恒究竟。從無始來。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謂大智慧光明義。徧照法界義。如實了知義。本性清淨心義。常樂我淨義。寂靜不變自在義。如是等過恒沙數。非同非異不思議佛法。無有斷絶。依此義故。名如來藏。亦名法身。問。真如離一切相。云何今說具足一切功德。答。雖實具有一切功德。然無差別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離分別相。無二性故。以依業識等生滅相。而立彼一切差別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分別。以不覺故。分別心起。見有境界。名為無明。心性本淨。無明不起。即於真如。立大智慧光明義。若心生見境。則有不見之相。心性無見。則無不見。即於真如。立徧照法界義。若心有動。則非真了知。非本性清淨。非常樂我淨。非寂靜。是變異。不自在。由是具起過於恒沙虛妄雜染。以心性無動故。即立真實了知義。乃至過於恒沙清淨功德相義。若心有起。見有餘境可分別求。則於內法有所不足。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見有餘法而更可求。是故滿足過於恒沙。非一非異。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絶。故說真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為如來法身。然此一心。非同凡夫妄認緣慮能推之心。決定執在色身之內。今徧十方世界。皆是妙明真心。如入法界品云。華藏世界海中。無問若山若河。大地虛空。草木叢林。塵毛等處。無不咸是一真法界。具無邊德。故先德云。心也者。沖虛妙粹。炳煥靈明。無去無來。冥通三際。非中非外。朗徹十方。不滅不生。豈四山之可害。離性離相。奚五色之能盲。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大矣哉。萬法資始也。萬法虛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圓覺。彌滿清淨。中不容他。故德用無邊。皆同一性。性起為相。境智歷然。相得性融。身心廓爾。方之海印。越彼太虛恢恢焉。晃晃焉。逈向思議之表也。

若論一心性起功德。無盡無邊。豈以有量之心。讚無為之德。

,一切法門,皆依眾生根起。根機不同,法門而有塵沙之異,為何只立一心為宗,一心為鏡。

答,起信論云,真實自體相者(真心本性),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本來皆同)。從無始來,本性具一切功德。

所謂本性具足一切功德,包含有智慧光明義,徧照法界義,如實了知義,本性清淨心義,常樂我淨義,寂靜不變自在義,如是等過恒沙數(義),……故名如來藏,亦名法身。

既然一心具足一切功德,則立一心為宗鏡而圓滿矣(故說,了悟真心,一切具足,所有法門,皆通達)。

問,真如(真心)離一切相,為何又說具足一切功德。

答,真心本來清淨,無一切相。本來具足大智慧,故真心含有大智慧光明義。真心無見,無不見,故真心含有徧照法界義(無不見故)。……無邊功德,一心(清淨心)具足,不見有餘法,而更可求。又若心有動,則非本來清淨,故有無明,有業識(亦是妄心),有分別心(亦是妄心)。則有一切境界,則有一切相。真心本來清淨,無有無明,無有業識,無有分別心,故不見一切相(離一切相),一切境界。而具足一切功德。故名如來藏,名法身。

由此可知,只要無無明,自然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其理並不艱深。

又說,真心並非凡夫所認緣慮能推之心,非在色身之內,所謂徧十方世界,皆是妙明真心。若山若河,大地虛空……無不咸是一真法界,具無邊德。

又,真心也者,無去無來,非中非外,不生不滅,離性離相,處生死流而獨耀。大矣哉,萬法資始也,一心性功德,無盡無邊。

又說,萬法虛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無有無明,無有妄想,而知真心)。 



台長: 人間遊子
人氣(1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宗鏡錄大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16 … (卷一)
此分類上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14 … (卷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