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01 02:35:27| 人氣5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子看到上帝(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月2日 阿摩司書 (圖:孔子向老子問學)


★ 只有大道能救人

  道超越人的理解能力,一個人越攪腦汁,越研究學問,越是搞不懂。「智能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另外,道也超越人的德性,只有喪失大道的時代才會提倡德行。但是空談這些是唱高調,根本沒用;只有「道」能給人善,幫助人做正確的事。因此,「順從大道」是最高的道德形態;不順從,就註定滅亡。

世人都有病而不自知,帝王更是強盜頭子。不要指望這些人,他們哪能救人?只有「聖人」(道的化身),能把大家從過犯裡領回來。

老子知道大道怎樣救人。《道德經》惜言如金,只寫了短短五千字,卻用一千字把那位「聖人」刻畫得栩栩如生。虛構的人物很難產生這樣的真實感,老子應該是面對一個確實存在的人。

《道德經》是這樣描寫「聖人」的,它與舊約聖經對耶穌的預言,以及新約聖經對耶穌的描述,都是吻合的:

﹡天人的仲介

 大道沒有形象,卻化身成「聖人」來拯救生民。「聖人」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道的化身,還沒經歷就知道,還沒看見就明白,不是靠努力得到成就。「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聖人」是天人的仲介,承襲光明,從祂身上就能看出道的作為,讓天下人認識道。「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懂得該怎樣拯救世人

 「聖人」治理百姓,讓他們心裡謙虛而飽足,血氣淡化了,筋骨變得強壯。他取捨的原則是,提供內在的充實,而不是外在的愉悅。「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苦其志,強其骨。」「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給大家超過言語的教化。「聖人……行不言之教。」祂無為,民心自然歸化;祂好靜,民心自然匡正;祂無事,百姓自然富有;祂無欲,百姓自然純樸。「聖人」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聖人」不顧自己,只想照顧百姓。用善對待善和不善的人,用信實對待守信和不守信的人,結出善和信實的果子,讓人心純樸。百姓在祂面前像嬰兒,都全神貫注地聆聽。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不重視大家重視的,卻重視大家遺棄的,藉著大家認為愚拙而不想效法的,把生民從過犯裡挽救出來。「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握著債據,卻不要求還債。「聖人執左契,而不貴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看不出來「聖人」籌畫或進行了什麼驚天動地的行動,聽不出來發表了什麼驚天動地的言論。但是,祂懂得該怎樣拯救世人,打開關鍵,傳遞天上的光明。「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聖人」有大道的形象,吸引普天下歸向祂,得到平靜和安泰。「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大道通行的時候,鬼怪不能當道,神祇和「聖人」絕不傷害人,德行和教育就會歸入源頭(道)。「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教歸焉。」

﹡「聖人」是怎樣的人?

 大海處在低下的位置,能接納百川的流水,當百川的王。不跟任何人競爭,所以沒有人能和祂相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堆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爭之。」

雖然雄壯,卻寧可柔和,當天下的溪流,帶世人還原成嬰兒。知道光明的所在,卻待在黑暗裡,提供「讓人認識天」的管道,帶大家回到無限。知道榮耀,卻守著羞辱的低谷,帶人回到樸實,達到最崇高的境地。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貳,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老子認識「聖人」──表面看來只穿著粗麻衣,內心卻有真正的寶貝。品行正直而不放肆,明亮卻不炫耀,行為方正,心思敏銳卻不傷人。有時候感到為難,但是終究能克服困難。

﹡「聖人」是怎麼做到的?
 
 「聖人」排除人為的努力,不仗恃本身的能力,也不居功。沒有什麼作為,因此不會失敗:不靠自己持守,因此不會喪失。「聖人處無為之事。」「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不認為自己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能成就大事。「不自見故明,不自事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祂救人的辦法是「犧牲自己」。站在最後面,反倒在前;把生死置之度外,反倒長存。捨棄性命來拯救生民,當普天下的倚靠。

「聖人」用所有的東西來造福世人,什麼都沒保留,反倒擁有更多。這就是上天的道,有作為卻不會傷害或爭奪,只想造福天下。「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指出,為國受羞辱,就能當社稷的主;為國受難,就能當天下的王。大家都聽過這種「柔能克剛」的道理,卻沒辦法實行,當然也就聽不懂「聖人」這番話。


★ 回歸單純,就能承傳大道
  
  莊子很清楚這一點。他說大道充滿感情和信實,卻沒有形體,也沒有強勢的作為。一個人回歸單純,才能承傳大道,得到豐富的生命;否則就看不懂大道,聽不懂「聖人」的話,領受不到也看不見。「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莊子從老子承傳了真理,他也認識「聖人」。他說「聖人」沒有自己,也不看重功名(「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只管向上天學習真理,完成「帶領人還原本性」的使命。莊子得到這些體驗,彷彿從大夢裡醒過來。

他說,凡夫俗子陷在大夢裡,卻自以為清醒,對於清醒的道理當然是霧煞煞啦。將來像他一樣遇到大聖人,才能醒過來,知道過去在做夢。那時大家自然會瞭解這些道理,並且說「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嘛」。

台長: 魏筱玉
人氣(5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