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1 23:32:10| 人氣2,76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添財與博土 (台北的故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環境到人心,老台北都比較清純。)
(節能省碳的生活)
(包裝變得亮麗,環境和人心卻累積污垢。)


添財的家族,與老台北一齊長大。


★ 艋舺世紀(萬華)

  大約250年前,一批批先民從福建出海,沿著淡水河進入台北盆地,在艋舺(獨木舟)落腳。
泉州三邑人與凱達格蘭族(台北地區的平埔族)通商、通婚,接收了他們的土地。在淡水河的支流當中,北有基隆河,南有新店和大漢溪。艋舺是優良河港,新店與大漢溪在這裡注入淡水河,三水交會,千帆雲集,發展成台灣第三大都會,與台南、鹿港並稱「一府二鹿三艋舺」,興盛了一整個世紀。
(萬華的學海書院)
(萬華的廟宇)
(萬華的私人住宅)
(萬華的私人住宅)



★ 大稻埕世紀(迪化街地帶)

  後來,泉州同安人也到達艋舺。三邑人排外性強,即使是泉州小同鄉,也不能來搶地盤! 150年前(清朝末年),地盤保衛戰布署完成,三邑人吹號進攻,大規模械鬥血淋淋的展開了。同安人一路跑到大稻埕(迪化街地帶),才找到安身之地。

淡水河開放通商,既然艋舺(萬華)拒絕火車和外國人,劉銘傳指定大稻埕為國際貿易區。從清末到日據時期,艋舺港漸漸淤淺,大稻埕開始主領風騷。巨商雲集,外僑進駐,一棟棟領事館和洋行落成了。暢通的鐵公路,把茶葉銷售到全世界。

在那個世紀,大稻埕儼然是「先進」和「繁華」的代名詞、台灣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以及現代化思潮的起點。公共設施(郵局、醫院)林立,文風從學校吹到社區。當日軍侵略台灣,大稻埕也用文字和行動,擔任抗日運動的先驅。
(大稻埕河岸)
(大稻埕的「新舞台劇場」)


★ 西門町世紀(中正區)

  艋舺和大稻埕的角逐太慘酷了,劉銘傳避開這些,在中間地帶興建台北城,原先以田園、空地為主,比城外(艋舺和大稻埕)荒涼多了。在日本人據台時期(大約80年前),淡水河淤塞,大稻埕的風華褪色,城內地帶(中正區)經過現代化的經營,變成京畿重地、日本帝國一等國民(皇民)的天下。

﹡衡陽路、博愛路和重慶南路:

「城內」的精華區飽和了,但是日本人多靈活啊,而且渴望向外發展,怎麼肯放棄這個機會呢?第二波日本移民照樣湧到台灣,去城內的西門找空間。

﹡西門:

那裡原本是窪地、蕃薯田和公墓,在劉銘傳開闢新起街(漢中、長沙兩條街)之後,才逐漸出現人煙。日本人在西門複製東京淺草區,興建戲劇、電影兩用的舞台劇場,從台北座、榮座(萬國戲院)和八角堂(紅樓)開始,總共八間。一方面為皇民提供高尚的休閒娛樂,一方面灌輸大日本帝國的皇民化(殖民)思想。

台灣是殖民地,台灣人是二等國民,日本人隱瞞這些事實,從小學開始灌輸皇民化思想。台灣人被洗腦,以為天皇是神、自己是皇民,向天皇效忠是無上的榮耀。他們把性命投入聖戰,侵略祖國大陸,希望擴充日本帝國的疆域。


★ 影劇大亨

  艋舺有個年輕人叫吳玉樹,眼看物換星移、家族也跟著沒落了,決定在西門重新開始,為家族事業創造第二春。他毅然賣掉祖產,在西門買下一片荒地。講日語,吸收日本觀念,為日本人服務。傳統日本的精明和拼搏精神,相貌威武,表情肅殺,身高185公分,活像一個日本武士,強勢管理事業。

抗戰後期,日軍節節敗退,大勢將要逆轉,吳玉樹默默地做好準備。抗戰勝利那年,日本人倉皇地撤回祖國,他趁機買下武昌街二段的一片土地。幾年之後樂聲戲院落成,用高檔的影像和音響設備吸引觀眾。樂聲與日新、豪華、台北這些大型首輪戲院(超過1500個座位),以及十多家二輪戲院,共同在武昌街二段形成「西門電影街」。

綜合藝術的魅力,讓話劇不夠看了,電影從此取代話劇,成為台灣人的主流娛樂。觀眾對《亂世佳人》痴迷,跟著《真善美》哼Do Re Me。吳玉樹號稱「影劇大亨」或「西門町大地主」,把樂聲戲院擴充成一個娛樂集團,旗下有三間戲院、一間歌廳,播放在日本賣座的世界名片。集團的幾間戲院,用逃命的速度跑片(在各戲院之間,快遞影片的膠捲)。票房經常爆滿,觀眾排成一串串購票長龍,造就了黃牛產業。

電影街與中華商場形成「西門商圈」,娛樂、服飾、餐飲和百貨零售業,磁吸了龐大的人潮,在不夜城沖淡了鄉愁。

1960年代台灣電影事業走上顛峰,吳玉樹傾力栽培長子阿雄。阿雄因時際會,在那十年把集團帶上顛峰,變成電影產業的龍頭,他本身也蟬聯幾屆電影工會理事長。吳玉樹欣慰之下,在1970年代準時退休。

阿雄接棒之後,率先採用杜比立體(Dolby stereo)音效,觀眾在《星際大戰》當中目眩神迷。戒嚴令宣告解除,電影不再挨剪了。正準備大放異彩呢,但是其它娛樂項目也同時開放,台灣人得到多樣化的選擇,眼界頓然打開了,對電影不再狂熱。

阿雄推動集團這些年,已經挺疲憊了,也積攢了百億元的好處。現在既然接棒,總想先喘口氣吧,懶得大費周章地轉型成「休閒世界」。幾間戲院在這十年當中或停業或失火,最後只剩下一間。

★ 集團式微了

  艋舺由於封閉而沒落了,吳玉樹沒有向命運低頭。學到日本人的精幹和靈活,聞到西門崛起的趨勢,先後掌握「皇民化」和「光復」的潮流,為大陸移民提供大螢幕、聲光十足的娛樂,在西門重現艋舺的光榮,總算能告慰先人了。

沒想到才剛剛交棒,集團還等著再上一層樓呢,阿雄就丟掉日本的靈活和拼搏精神,轉頭膜拜老艋舺(封閉)的神明,把自己關進回憶裡,不肯求新求變。集團與西門町一道往下坡走,為電影事業殉葬。

吳玉樹壯志未酬,真是不甘心哪。躲進老年痴呆症,忘掉光宗耀祖的雄心,以及那段旭日東升的歲月。

吳玉樹留下幾百億遺產,兒女各分到幾十億元。阿雄想維護這股金脈,竟然聽信術士,把母親的骨頭移到別人墳裡。沿用傳統的日式管理風格,成天板著臉,而且比乃父更霸道,不准兄弟姊妹介入事業,尤其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弟弟添財。


(台北的故事才講到一半,篇幅就用光了。請繼續收看下集......)

台長: 魏筱玉
人氣(2,769)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Uncle
果然是差很多喔
2011-02-13 23:57:56
版主回應
謝謝,確實跟過去天差地別的。
2012-04-28 14:39:00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