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阿摩司書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包括幾個要素:人、地、天、道、自然。人遵循大地的生存法則,大地遵循穹蒼的法則,穹蒼遵循道(真理)的法則,而「自然」是什麼呢?
有一派學者認為,這裡的「自然」是指「上帝」。上帝是道(真理)的源頭,祂的幾個名字都形容個性,其中一個叫「自然」。祂按照自己的名字(自然),用自然(單純、正直)的真理,根據自己的法則(自然),替人類創造了天地(大自然),希望人類在這個環境裡自然(單純而正直)地過日子。
這種推論應該是合理的。上帝對摩西自我介紹是「自有永有者」(I am who I am),這正是「耶和華」的意義,祂是宇宙和規則的創立者,自自然然地存在並且會永遠存在。
聖經這樣介紹上帝:「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在什麼都還沒形成以前,上帝的道(真理)就存在了。上帝用真理當成做事情的原則,所以你可以把「上帝」和「道」看成同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說「上帝」就是「道」。
★ 創造撫養,卻不佔有
老子被上帝(道)吸引,相信道而且行在其中。他曉得大道並沒有消失,是真切而古今如一的。祂創造並且撫養萬物,讓它成長發育,提供平靜和安穩,卻不佔有或宰制;無所不為卻不居功,所以看起來是無為的。
(我聽懂了,老子。上帝用遠超出人類的科技,創造了夢幻的環境,以及我們這批夢幻的超超級電腦,又給我們感情和靈性。但是祂不以主人的姿態出現,不強行佔有或指揮,不嘮叨不訓話。
我們破壞了這個夢幻的環境,也傷害自己,祂仍然不懲罰或干預,只替我們這些該死的人付出性命。雖然祂替我們做了一切,但是我們太逍遙了,還以為上帝不存在或沒做什麼呢。)
這個誤會很嚴重。道是天下最尊貴的;當天子或者受封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有財寶和榮華,還不如走進大道。只要尋求就能找到,有罪的人還能得到赦免。
道是至高的掌權者(太上)和立法者(以自己為法度),也是至高的司法者。那些取代大道,想主宰生殺予奪的人,就好像外行人抓起斧頭替木匠砍木頭,難免會砍傷手指。
★ 超出人的理解力
道太大了,超出人類的理解能力,根本就是深不可測。老子說道是無形的靈,又叫做「夷希微」,「夷」是看見而不曉得,「希」是聽到而不明白,「微」是摸索而不可得。
據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考證,「夷希微」就是「耶和華」。希伯來文耶和華(Jehovah)的發音是「夷希微」。耶和華更早的發音是 Yhwh(「耶威」、「雅威」),跟「夷希微」相近。西元一世紀的「知神派」對上帝的稱呼,也是這種發音。
老子看到上帝,努力地想解釋祂的形象,但是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議,雖究其竟所以混而為一。」這些敘述與聖經類似,上帝告訴以賽亞:「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老子面對夷希微,發現「在祂以上不再有光明,在祂以下不再有黑暗」。聖經說:「耶和華在至高之處,榮光高過諸天。」「在祂毫無黑暗。」
「道」看起來恍恍惚惚的,在恍惚當中有形象,這個靈是多麼真切而信實啊。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容我再插個話。治國當年看到聖靈,正是這樣的。幾簇白色的「火焰」,恍恍惚惚的看不清楚,但確實是活的靈,而且有超越的生命。這幾簇「火焰」向他飄過來,咚的一聲進入他的心靈。治國接觸到這股超越的力量,就軟趴趴地暈倒了。
聖經就像《道德經》或《論語》,由於篇幅、觀察和表達能力都很有限,只能微言大義地紀錄片段的印象,形容一些特性或想法,沒辦法刻畫細節。對於上帝的長相、天上的情形和其他畫面,不要期待這些片斷的敘述能湊成完整的答案。
有些人號稱是神學家,卻不跟耶穌作朋友,也不真誠地接受天上的啟示,只知道抓住片段的敘述,進行分析和比較,很難發展出神學或任何的學問。舉個例子,有人比較聖經裡的幾位基路伯,發現他們有大有小。問題是,這幾處文字或許描寫同一位基路伯呢!
我們這些眼光有限的人「瞎子摸象」,摸來摸去只碰到幾條象腿,不可能看到全貌。即使看到全貌又有什麼意義呢?沒有跟耶穌做朋友,就像不認識大象,只研究象腿,生命照樣不會改變,也得不到好處。)
★ 啟示自己,讓單純的人看懂
從古到今,大道始終希望把自己啟示給人,讓人看到萬物之父。人不能憑藉知識或理性來認識祂,回歸單純才能領受這個啟示。
無言的教化,以及看起來無為的照顧,很少有人能體會。「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以先知也試著解釋大道。
這位全善全知全能的神,這些神奇的真理,一旦講出口就顯得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震撼。但是如果實地應用,就能得到無窮的好處。「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老子一再地警告,罪帶來死,大家貪求享樂,剛出生就趨向死亡。怎樣才能得救呢?安靜地過日子,才能進入正道,還原本性,找到真正的生命。即使身體消失,仍然能借著大道灑下的光,承襲永生。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