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1 15:51:17| 人氣3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鄧肯──生命即舞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6月22日 以西結書11章

★ 貼近大眾,撫慰人心(主題)

鄧肯認為,藝術的使命在表現人類的理想,也就是最有道德、最健全、最美的事物。

早期的作品敘述生命的歡樂,是唯美而抒情的。二十七歲那年,在俄國遇到一排送葬的隊伍,這群死者由於貧困而向政府求援,卻被槍斃了。從此以後,她把力量貢獻給平民。作品的內容變成戰爭的創傷、農民的生命價值觀以及悲壯的英雄題材,例如貝多芬、華格納、柴可夫斯基的《馬賽曲》、《斯拉夫進行曲》、《國際歌》和《第六交響曲》等等。

鄧肯痛恨商業藝術,她的藝術是為群眾創造的,經常為普羅大眾提供免費的演出。她也積極地籌辦舞蹈學校,希望把古希臘的精神和自然和諧的藝術傳遞給更多的學生。鄧肯要求每個學生都選擇一種運動,做自己的運動能鍛鍊體魄,增加身體的韌性和整合能力,更讓每天的生活舒暢。

★ 生命即舞蹈(信念)

鄧肯去歐洲的目的,是再生一種偉大的藝術,而不是給上層階級提供飯後的娛樂。她知道賺錢的重要,但是只要有舞蹈工作室、簡單的房子和食物,得到維生的基礎,就可以全力工作了。

在她成名以前,有間德國歌劇院邀請她去表演,每場提供一千馬克的價碼,鄧肯表示拒絕。歌劇院的經理愣住了,對著這間簡陋的住處和破舊的衣服。她說:「即使給我一萬馬克、十萬馬克,我照樣會拒絕;我所追求的東西你永遠不懂。」她也告訴俄國的商務代表,她不要聽到任何跟錢有關的事;藝術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

話雖如此,然而鄧肯是個凡人,所以經常出狀況。她被幾次的失戀折磨,經歷了生命的無常,在晚年因為想對自己好一點而過了幾年奢侈的日子,負下大筆的債務。但是無論怎麼顛沛流離,只要繼續創作,她的心靈就能安靜下來。

為了籌措學校的經費、把舞蹈藝術推展給更多的人,有時候鄧肯還是得跟現實妥協,為王公貴族表演,或者進行商業性的演出,但是她從沒有放棄理想。經濟情況總是大起大落的,但是她從沒有被貧困打倒,創作力也沒有減弱。在最後那段潦倒的日子裡,舞蹈學校面臨財務的危機,鄧肯仍然相信她的理念是有機會實現的。

四十九歲那年,搭朋友的敞篷車去法國尼斯,在鄉間兜風。長絲巾迎風飛揚,纏進車輪,把頸項勒斷了。這位舞蹈革命家帶著一生的信念,結束了生命。

在葬禮上,許多工人和攤販向她脫帽致敬。鄧肯出身貧困,深刻地瞭解人生。她用心靈和大自然溝通、和觀眾溝通。即使在最富有的時候,她追求的藝術仍然不是高掛在宮庭牆上的裝飾品,而是貼近大眾、撫慰人心的情感表現。

送葬的隊伍延綿不絕。二十年前就欣賞過表演的老人蹣跚地走過來;布魯克斯藝校的學生哭了;年輕的士兵低下頭。隊伍裡擠滿了畫家、雕塑家、音樂家、演員、外交官和部長。

她的學生愛瑪鄧肯,率領「莫斯科鄧肯舞蹈團」到中國來表演。郁達夫看了這場前衛性的演出,在日記裡記載:「鄧肯的舞蹈形式帶有革命意義,處處是力的表現」。

鄧肯在一個世紀以前脫下舞鞋跳舞,發展成西方現代舞的鼻祖。她不但影響了舞蹈藝術的風格,也把藝術帶到群眾當中。 
  

台長: 魏筱玉
人氣(3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