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下學期開始,國中將納入理財知識,教導學生記帳和儲蓄的習慣,我大力叫好,這麼做就對了!
遙想當年教改主張——生活化,教育本來就要跟生活結合,但數學能跟生活緊密結合的只有四則運算(加減乘除),而這在小學五年級就教完了,國中還學什麼?死拼活湊,頂多機率跟樂透有關(學生又不能買),期望值跟刮刮樂有關,如果一直教數學公式,豈不無聊?
當年,卡債族上街頭時,我曾上課詢問全班,小明使用現金卡借10萬,循環利率是18%,10年後要還40萬,對或錯?
一半以上的同學都說:「錯,哪有那麼多」,直到拿出計算機,請班長輸入每年數據,十年後竟然要還44.3萬,學生才驚呼「太可怕了!怎麼要還那麼多錢?」循環利息太可怕了,但大部分的人一點都沒有警覺,難怪會有人借錢借到忘記,變成卡債一族。
有人反對,認為理財應該是父母要教小孩的,不用學校代勞,可是大人就一定會有理財知識嗎?
當年鴻源吸金數百億,有哪個會員未成年?電視名嘴聯手炒股,被坑殺的散戶哪一個是國中生?去年連動債地雷,上鏡頭吶喊哭訴的自救會成員,有誰年紀低於20歲?
講白一點,大人的理財知識也好不到哪裡去?國中生頂多花錢追逐偶像崇拜以外,被騙的機率比大人低很多。社會上,多的是被甜言蜜語引誘,把錢往深不可測的黑洞丟,還以為自己是聰明理財的民眾。
其實從課程目標來看:「教國中生記帳和儲蓄的習慣、如何不陷入消費陷阱、認識各種投資工具、妥善做好金錢管理與規畫、建立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等金融理財知識。」這幾項很具體,如果教材能挑選生活化之素材,搭配青春偶像短劇演出,以十幾個小故事串起整個主題,一定很吸引人,甚至連大人也該看一看,好好學一學正確的理財觀。
我認為國中課程納入理財知識,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教導學生儲蓄是種美德,而記帳可以撙節開支,量入為出,課程中順便介紹一些大人「理財失敗」的事例,相信比課本有趣多了!
過十年,學生所背的國文注釋、數學公式、化學元素表將會忘得一乾二淨,但好的理財知識可是會牢牢紮在學生心裡。
98.7.2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