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27 23:08:59| 人氣1,5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觀點】(2)二十世紀末教育現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實習半年來,所接觸的教育新聞讓我憂心難安,要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在教育上仍是一路跌跌撞撞,我必須指出,在世紀末台灣仍有待改進的地方。

一、建議「教育改革」換為「教育改良」

前一陣子,曾志朗部長提議為了讓家長更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原意,將名稱更換為「教學創新九年一貫教育」。筆者肯定曾部長用心良苦,那麼同李家同教授在六月三日聯合報民意論壇所說的,是否不要再談「教育改革」了,應該稱之為「教育改良」呢?

改革給人的印象是打破現有體制,重新建立起全新的,打著這樣的旗幟撲天蓋地而來,不禁令人擔憂,教育為百年樹人,國家的磐石,內部錯綜複雜,相互牽扯。是否該用「改良」代替「改革」,改良是漸進、永續的。避開大刀闊斧的改革,取而代之的是分工縝密、思慮周延的教育改良。


進行教育改良,就像換心手術般,得小心行事,事先研判這顆「心」符合病人需求嗎?會不會產生排斥現象?手術進行時,更是小心錯開重要部位,排除困難,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問題,像九年一貫課程尚未實施,國小英語師資流失、鄉土語言師資匱乏的問題已經浮現檯面。另外,實施後將面臨有些教師將無課可教,並非教育部鼓勵教師轉型就能解決問題,轉型談何容易?經過數十小時的進修後,不管轉型至何種學習領域,還是要面對九年一貫課程重新調適的問題,這都是有待教育部開誠布公來解決,而非一意孤行。

教育改革的原意是好的,但是改革改出新問題,若是不能即刻解決,很多人會開始懷想舊制度,這是教育部應當列為優先解決的課題。

二、多元入學一改再改

多元入學的實施豈是一個「亂」字了得。多元入學分為甄選入學、申請入學、登記分發,這些方式直到去年(八十九)七、八月才底定,今年的國三生歷經了三次升學措施變革,他們國一時,教育部宣布未來將廢除高中聯考,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以兩次基本學力測驗加上在校成績;國二時,教育部又公布可能實施高中社區化,鼓勵學生就近入學,「免試升學」似乎指日可待;國三時,教育部一紙命令禁止多元入學各方案採記在校成績,同時不得在第二階段加考學科測驗。前面說的話也就不算數了,辛辛苦苦兼顧學科、才藝卻都白費時間。

政策急轉彎不僅於此,去年十月份台北市教育局宣布公立高中不得將在校學科成績列為申請入學門檻,又教育部於去年十二月中旬決定「申請入學」方案,將不限應屆畢業生報名,這些都早該在三年前所訂定的入學規定,如今說變就變。「甄選入學」與「申請入學」同樣都要採記基本學力測驗,並且不採記在校成績,而且報名資格也不設限,那麼這兩者又有何差別?

而且各校第二階段參酌課業以外表現,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當過幹部可能會讓評審委員加分,據說北部的學校,在家長的授意下,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擔任,每週選一次幹部,國中三年堪稱「從政經驗豐富」,一路從服務當上班長。義工證書也是在這波爭取附加條件下炙手可熱,家長只問收穫,不問耕耘,證書到手就好,工作家長代勞即可,造成幽靈義工的現象。再者,坊間補習班視學生為待宰肥羊,打著基本學力測驗衝刺班,獅子大開口,從去年十一月至明年三月,五個月收費五萬餘,家長仍趨之若鶩。參考書籍只要打上「基本學力」就能大發利市,甚至還有假冒師大心測中心發行的出版社等。

儘管教育部官員可以說,這不是我們的原意,但這就是現況,即將實施多元入學的教育現況。

三、媒體該負起責任了

八里桶屍兩位主嫌,日前遭求處死刑,很難想像才十七、八歲的青少年會有如此兇殘的行為,這問題導源於那裡?

最近,日本有一部暴力電影《Battle Royale》,內容是敘述一群少年在無人島上,為求自保而展開相互殘殺的悲劇,日本文部省(相當於我國的教育部)注意到這個問題,下令禁止電影院播放,但該片導演卻斥為「不懂藝術,弄不清該片要表達的原意為何」,禁令反而造成該片熱門起來,成為青少年爭相購票欲進入電影院一探究竟,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注意。

近年來,大量良莠不齊的港片充斥台灣,內容多以描寫黑社會、殺手、爭奪地盤為主題,美其名刻畫暗濤洶湧的社會底層,實際上其內容之違反法律、倫理已強烈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甚至顛倒是非,渲染暴力,導致青少年日漸兇殘,視人命為草末,待敵人如寇讎。君不見,新聞常出現青少年鬥毆、飆車族砍人等等,起因都是看對方不順眼。

所以,媒體也該負起責任了,別再打著藝術自由的口號,粗爛製造一些低級電影、節目來戕害青少年,靈異節目也該摸摸自己的良心,新聞局應考慮這類節目禁撥、或限制鎖碼。希望所有的媒體都能夠自律,也希望未來這部《Battle Royale》登陸台灣時,新聞局也要有說「不」的勇氣,禁止過於暴戾、矯情的低級電影進入台灣。

四、我們需要更高的道德標準。

幾個月前,筆者帶著國中新生到操場集合,原本手中拿著班級導引牌,順手交給前排的班長,沒想到才一年級的小傢伙接過了引導牌,隨即高舉導引牌並喊著「抗議、抗議」,隨後轉過身去對同學做一個鬼臉。我愣住了,才一位十二、三歲的國中生需要抗議什麼?

最近抗爭的事件越演越烈,病人在醫院不幸過世,家屬舉起了白布條,團團圍住醫院;一名婦人倒會後,受害者群情激憤,於會首住屋前破口大罵;某鋼鐵公司跳票,債權廠商發動大批人馬圍廠進行討債抗議,以上這三件抗議事件都有著共通點,都有「雞蛋」和「冥紙」,這兩件東西也成了抗議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同樣的場景一再上演,塑造出一種印象「你看吧!抗議就是應該這樣,大隊人馬搖旗吶喊,蛋汁飛濺,冥紙飄揚。」

台灣的家長何時才能學會尊重他人,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又怎麼能帶給孩子好的示範?例如,違反交通規則被攔下後,得先和警察吵上一架「其他人都不捉,為何偏偏捉我,這種行為是選擇性辦案」。也曾看過有小孩子被柱子絆倒後,啼鬧不已,家長反而一直拍打柱子,嘴邊唸著「都是柱子不好,害我們家華華絆倒了」,直到孩子破啼微笑才住手,這樣的管教方式一味怪罪他人、他物,豈不是倒因為果,一切都亂了。當家長帶頭前去丟擲雞蛋、冥紙時,孩子又怎能會學會尊重他人?還是別管那麼多了,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雞蛋,砸吧!砸他個蛋汁淋漓,愈難清洗愈好。冥紙,丟吧!紛飛散落,這才叫痛快。一位才十二、三歲的國中生需要抗議什麼?還是這是他潛意識中的刻板印象「拿到牌子就是要抗議」,家庭與社會顯然在這裡「教育成功」,但這不值得慶幸。

很遺憾,社會的道德標準逐漸低落,在十二月教育部所協辦的「全球少年千禧計畫」中,國中小學生眼中的台灣問題就包括了「道德低落」。道德低落,很多怪現象就會產生,政治人物興風作浪,增添社會不安;家庭暴力頻傳,弒親、虐童悲劇一再發生;執法人員卻光明正大鑽法律漏洞等。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需要重塑更高的道德標準,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身體力行,做家長的應該以身作則,政治人物也該盡自己的本分,想抗議的民眾,即使難忍心中不平,也得按照程序來,不要再以相對毀滅來達成抗議的訴求了。

2001.01.03

台長: 犬儒汪汪
人氣(1,5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教育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教育觀點】(3)實務教學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觀點】(1)鄉土語言 能講就能教嗎?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