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1984年秋天,第一次接觸電腦。蘋果麥金塔(Apple Macintosh)剛推出,總經理和我那時都是年輕人,對新事物很好奇,經討論後,他決定買來一試。

下班回到家裡,飯後他和我動手拆箱,一塊把電腦組合起來,其實就只是把主機、鍵盤和滑鼠用所附的電線連接上,然後整晚仔細閱讀使用手冊,了解操作方法,順帶兩人都練習了一下。
第二天把它帶到辦公室,北美分公司宣佈進入電腦時代。總經理又向總裁推薦,希望台灣總公司也開始電腦化。不過總裁是老一代的人,又過了好幾年,才終於引進一台桌上型電腦試試看,那已是我離開公司以後的事情了。
進入外國駐台機構工作,碰到的電腦是2086(型號?),跑大片磁蝶。

那時候都是用 DOS指令:
:max_bytes(150000):strip_icc()/ms-dos-622-57a4dcd73df78cf4594802b2.png)
接著進步到286和486,印表機用那種兩邊有孔洞的連頁紙張,打起字來吱吱喳喳的聲音很大、很吵:
記憶裡和國外聯繫以Fax傳真機為主。那時還沒有網路,各個電腦獨立作業。
當時收到國外寄來的製造和出口廠商資料,都存在像小型黑膠唱片的磁碟上,自己一片片地把這些資料下載進電腦,方便檢索。說明書是厚厚的一大冊,讀起來眼花撩亂。
磁碟進化史:

照書上步驟進行以後,還是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書上沒有解答,純靠自己摸索猜測,似懂非懂。

後來藉著到國外出差的機會,請准到京城總部去學習這套資料的運作。接待我的先生把我介紹給一位實務操作的小姐,讓我直接向她請教。結果講起來發現她比我還不懂,雖然回答了一兩道題,但其他的八、九個疑問都“???”,甚至她根本不知道有這些狀況和問題,我說我是怎麼做來解決的,只不過不知道做得對不對而已?反倒讓她學到不少訣竅。
討論完後,她讓我自己在機器上練習。過了一會,突然覺得辦公室吵雜聲靜了下來,抬頭一看,大辦公室裡空蕩蕩,原來坐著的幾十個人通通不見了!嚇了我一大跳,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原來接待我的那位先生走進來,告訴我現在是 coffee break 休息時間,大家都去喝咖啡了。他領著我到樓下咖啡店,買了兩杯咖啡,坐在店裡閒聊。他問我學得如何?我告訴他,解決了一兩個問題,另外反而教會了那位小姐幾招。
該回去上班的時間到了,他上樓回辦公室,我也“下課”回旅館休息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