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7月4日這一天,我整個人陡然呈現癱軟無力的厭世態度。
什麼都不想做,甚至什麼都懶得去想,一個人獨自坐在書桌前發呆。
這樣發呆的過程,只會產生諸多沒什麼關聯的思維聯繫,像是突然想到今天是美國獨立日,便又再聯想到ID4星際終結者那種什麼時候看都會讓人發噱的娛樂片。
那看看照片好了?
透過照片,讓自己回到過去,沉湎於歷史裡,讓心情慢慢醞釀,於是透過文字來解放自己。這好像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以面對我如此無所事事的症候。
於照片裡看見小意,左手拄著臉頰,一雙眼往我這兒看來,皮膚呈古銅色,而下午三四點的陽光透過窗戶西斜地照到她那兒,讓這張照片有種無法言喻的特殊感。
好像…她在看書,而那本書就是我…她讀書時便會這樣,無他人涉入似的,時間凝結在空間裡,一切都靜止,除了她腦海裡的意識仍如水流般緩緩移動。
這在哪兒拍攝下來的?
那裡的建築用紅色磚牆圍繞起來,周圍環繞樹蔭。
一棟在1857年便存在的建物。
清咸豐7年。
那應該是在2010年夏季時分前去的吧?
藍天白雲呀、陽光炙熱,小意甚至還有剛睡醒的神情。
那建物有廟宇似的氛圍,完全看不出任何現代氣息。
在下面這張照片裡,會發現正殿旁的西廡祀奉福德正神。
那這裡確實是廟宇囉?
最起碼它有連結土地的信仰,連結依附於土地讓人們相互聯繫的信念。
西廡祀土地公,那麼正殿到底是供奉哪路神仙?
朱熹。
所以這是儒教、是文廟。
是閱讀與瞭解知識的地界,並具有神聖性。
所以你們會看到像是上課的桌椅、敲鐘…。
在這文廟入口處可以明顯看到幾個大字:道東書院。
這名字取得的意義在網路上成為耳熟能詳的典故:王道東來。
那深不可測的學問、必須不斷精進的天道,遠從中國隔著黑水溝東渡過來。
文以載道的精神隨著墾荒的人民移轉到這座島上。
該書院的前殿看起來就頗為寬敞,還有一座大的泮池。
這使得在這兒閱讀的人們能有寬敞的心胸來面對學也無涯的知識吧?
如果我過去閱讀的小學要是如同這裡,我想我會很快樂。雖然我也只是猜測而已。
既然是文廟,那麼它一切的象徵符號都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種面對古代家產官僚制的神聖性。偶爾在搭配些圖像。我就閱讀到一段文字:
司人間福祿;掌天上文衡。
兩旁還有各兩個小字:加官、晉爵。
無不鼓勵讀書人越過那小小地窄門,去服務一個家天下。
或許是文廟的神聖性果真賦予生命以神力,連書院前殿的大樹,都長得極富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奇幻效果。
那樹就像是學識淵博的老人,象徵知識的觸鬚深刻地刺入土地,並與土地牢牢地聯繫在一起,好像要告訴我們知識正是來自於我們生長的土地上,而不是國外的月亮?
我好愛看這棵樹,端詳許久。
也正因為是文廟,所以將字紙焚燒的儀式也必須在此舉行。
那種表示對造字倉頡、以及文昌帝君的尊敬,完全可以透過燃燒文字的儀式獲得一再地重生,於是前殿便留著這座「惜字亭」。
書院的聯繫是這樣的:正殿兩旁會有月門與旁邊的兩廡相連接。
你們在下圖看見的圓形門,就是月門。
然後,透過月門,我們轉到西廡,在那兒想像著正有許多孩子正在閱讀、朗誦。
我們走了進去,想像我們回到過去,坐在那兒的椅子上。
才發現,在這兒拍照果然有份味道,就是神聖性。
於是文以載道的氛圍像是保鮮膜似的把我們封存在一個久遠的時代,讓我們接近那個時代的味道。或許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適合我倆人發揮奇想的地方吧?
我調整鏡頭,對準我們兩個的存在。
於是包括我在內,一同留住了書院的味道。
這張合照感覺是那麼特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