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小意因工作要求,所以必須在假日前往鹿港協助活動的進行。
我自個兒就在鹿港公會堂一帶的老街道上行走。
那日艷陽高照,但鄰近西海岸的鹿港微風多少帶來些許微熱的清涼。
第一幅圖景,是「鹿港公會堂」。
關於它的歷史可以參考:
http://historic-street.lukang.gov.tw/p_4_1_13.html
我所瞧見的,是它高聳挺拔的模樣。
其側身有拱門的設計造型,透過那拱門看著人兒走過去,竟也覺得那兒的人多少有著典雅的韻味。
這是環境造就人的說法吧?
簡單素樸的環境使得人看起來穩重且成熟。
這是公會堂的另一面,簡潔有力、且使人感受到穩重。
我隨著目光從拱門那兒走到靠近公會堂對立的那面牆邊,拍下這幅有趣的影像。
窗與盆栽。
那面牆幫我留下鹿港近午時分陽光對植物雕塑的陰影,它成為一幅圖紙,反應植物的輪廓,這當中還有微風的作用。
公會堂前緣,橫躺著延伸出圖像外的老街,我把那一排翠綠的盆栽當作前緣的標誌。
有沒有想要走進老街的期待呢?
公會堂前緣的正面,是一個大型廣場,當時正熱熱鬧鬧地演出活動。
我看了一下鹿港地圖,這應該是老街保留區域裡邊一個很重要的人潮聚集與活動場所。
當地人民應該很高興有這塊區域吧?
不過,當時觀光客來得比較多。
一些當地人則選擇躲在樹下遮陽、納涼。
老街與樹的搭配,想是最適合不過了…。
公會堂東邊一側也有一條老街。
我刻意拍下那條老街斑駁的建物磚牆。
再來一幅更細緻的吧!
一人兒踩腳踏車沿殘破磚牆順行而去,能在照片裡塑造這樣情懷,感覺有幾分滋味上心頭,並且竟覺得現代華麗車種方才是一異相,一異常醜陋的象徵。
騎腳踏車的人兒隨時都在這兒穿梭。
磚牆旁的白面牆壁則貼了幾張紅色A4大小的紙張,而成為圖像的特殊點。
細緻的再看一回,發現紅紙裡寫著「春臨老街」等字樣,還有一位神明圖示?
當看著紅紙發呆一段時刻,眼睛疲累了,抬頭總能有些景象能解決你眼睛睏乏的問題,便是那些葉兒花兒的…。
公會堂後邊的景象更使我驚訝,有棵附牆而居的大樹。
如螞蝗緊緊吸附人體一般,它全然地依傍於紅磚牆上。
我把後方一層疊著一層的三角屋簷作為背景,企圖訴說大樹與人共存的故事與影像。
那棵奇異大樹讓我流連忘返。
我近拍它與牆之間的糾葛與交織。
怎知這是要經過多久的纏綿方能如此?
或許因為是樹的攀附吧?
紅磚牆似乎成為大樹綿延出去的一部份。
紅磚牆成為大樹生命的延續,而使得我竟以為紅磚在豔陽下如是的具有生命的象徵意義。
樹上掛著一個樹牌,用其貌不揚的字體寫著:攀龍附鳳。
原來,首先,我是被這棵樹給迷住了,而喪失了自我。
後來,我體悟到我周遭的生命,更進而喪失了自我。
自那棵大樹同時對我產生迷與悟的過程之後,我漸漸地發現鹿港老街裡邊的生命。
這種生命的延續幾乎能在所有客體裡邊彰顯出來。
像是屋頂上的小生命。
幾乎,每一個無生命物件,都因為周遭攀附的生命,而讓這些無生命物件成為生命延續的配角。
就是那些小樹的枝枒,使得整個鹿港有朝氣、有生氣。
在每一個可以看到的角落。
之後,我就慢慢地走入──原來在我圖像之中、而我曾經期待的──老街裡去了。
單單只有盆栽、紅磚、掃帚的組合,也足以吸引我的目光。
窗的形式。
斑駁的紅門與鮮綠的盆栽對比。
沿著磚牆擺放的腳踏車。
老街地面的質感。
亮面與暗面。
其實光與影的搭配隨處可見。
就連植物本身都有著明暗對比。
紅磚受烈日所展現的剛毅。
窗作為特殊點所展演的美。
也不知怎地。我總是先往小巷子裡鑽。
我喜歡那狹小空間所展現的氛圍。特別是那街燈…。
正午逐漸逼近,一些晚到的店家也把店面開啟。
遊客開始漸增。
這些遊客部份成為鹿港更加美不勝收的元兇。
瞧瞧,五顏六色的人兒…。
一些商人對於商品的擺放也讓我覺得有趣。
像是下面這幅,你看那傘兒擺放的。
就這麼沿著巷道轉呀轉的,我來到一個高點,從那兒拍攝一個冷飲店〈桂花巷〉的俯瞰畫面,你會發現鹿港真的不論在哪兒都有著翠綠、有著生命。
即便是屋頂。
這是飲料店的側面。
那綠、那一群綠,像不像源源不絕的能源,正給與建物給養呢?
在制高點上,我回過頭,朝向另一面。
是三山國王廟吧?
那燈籠所產生的影點,似乎象徵這廟宇對於人類生活區域的輻射效果,一直無限蔓延…這也使得鹿港具有生命。
祈求。
到處都是期望與希望。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這也正是生命展演的契機。
於是,看著這些人造微笑氣球,我不經意露出輕笑。
何必要這些活動的畫蛇添足呢?
這些活動也沒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我們應該刻意經營的是生活,而不是為了選舉目的而產生的活動。
我更願意關注那些當地的人們。
因為,微妙的容色才是我們應該珍惜的。
所以才是鹿港細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