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堅持看待世界的方式,總的來說,當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物為本。如果世界沒有人類運作,那麼世界的一切都將失去意義。不過,倘若你閱讀《沒有我們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這本書,想是除了驚訝人類各項活動賦予世界的意義,也會讚嘆地球即使沒有人類,也會產生自身的週期與循環,更有驚人的復原動力。
但是人類哪會在乎地球自身的節奏呢?基於人定勝天的方式,人類總將能對地球建立起屬於人本身的優雅節奏,直到人類所謂的末世到來。
那天下午的天空讓我駐足不前,不過恆春的風實在太大,當我欣賞夕陽的剎那,小意已經乖乖地躲在車裡,免得她的頭痛又再發作。我有點帶著擔心、又捨不得的心情拍下海生館外邊的夕陽。對我來說,活在陸地上的我就看看陸上的自然景觀便好,除非你能深入大海,能親近那些海裡的生物,要不然要我到一個房間裡看著魚兒在那邊游呀游,感覺上是被異化的。
我想,小意對於海洋生物的熱愛,是讓我來到這個地方的主要動力,畢竟我較為熱愛陸地上某一位人類勝過一切海洋生物,特別是看過《群》這本小說以後,我對海洋生物似乎有某種恐懼…。海生館的外圍我比較喜歡,透過小意的背影,她頭上大帆布被風吹得嘎嘎作響,眼睛望遠便能看到海,再配上稀稀鬆鬆的人群,構成一幅我所期待的景象。果然世界是由人所構成的,我改變不了自身對於型塑世界的渴望。
小意百般掛念的,是企鵝。
那種走路一拐一拐的小生物,很容易博得人類的好感。到了企鵝館,不知道是在觀賞人,還是在觀賞企鵝。人實在太多,我們只好繞到別的房間,先看看別的場景,默默等待人潮的散去。
直到人潮散去之後,我跟小意才能在寒冷的房間裡,隔著一層厚厚地玻璃,看著那群企鵝。如果說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不斷被圈畜餵養,而終於沉溺於消費的天堂──就像你我一般辛勤的工作,家庭只是一個休息的單位,在唯一放假的時刻,也貢獻給滿足人類各種物質欲望的消費上;那麼,企鵝在這種監獄裡也是如此的快樂。他們愉快地隔著厚玻璃,試圖跟人們親近,試圖想說些什麼,我看著牠的眼,讓這小生物也瞪著我,直到牠興致缺缺,獨自游走。牠是幸福地嗎?
海生館的壓軸,莫過於各種餵食秀。動物被圈養而失去求生自由後的幸福與快樂,就是建基在「讓人們看動物吃東西」的最簡單環節上。人們不厭煩地看著企鵝可愛地、狼吞虎嚥地吃下食物,牠們獲得失去自由的快樂,我們獲得消費,海生館獲得經營的持續。一切成為一個反覆的循環,一個房間裡不只餵養著非人的生物,也餵養著人類自身,一個房間同樣對於人與非人動物而言,都是一個脫離不開的監獄。
這個監獄,還異常地大。一切自然中的食物鏈,現在需要用金錢來支撐與維持。於是人為地碉堡建立起來,陸地上出現海水,密閉的空間裡有了水草,一切都使人覺得異常的魔幻。
我還是喜歡看人。
我默默地注視一對靜靜觀望魚群的人。
他們是不是正不知所以然的看著這些魔幻奇景?
我也注意到清潔的人員。
她正辛勤的擦拭那曾經沾到人類油污的厚玻璃。
在人為地碉堡裡,這一切都成為很奇特的景象,如此的藍、憂鬱,好像我在自然又不是自然的空間裡,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不論如何,就景象而言,這裡提供了魔幻的想像。
小意身體所表現的好奇,映襯背後深邃地藍,彷彿我們正跨越時空隧道,抑鬱地漫步在虛空之中。這是海洋動物監獄的特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