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9 19:10:28| 人氣2,4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電影--攝氏零度.春光再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7.回家.回歸     李展鵬

  有什麼電影在公映後數年,其製作花絮仍極具吸引力?《春光乍洩》在九七年夏天上映,距今已逾六個年頭,然而,以此片的幕後故事為題的《攝氏零度.春光再現》,年前不僅在台港的影展中登場,月前再在台灣上映,到了最近,更在香港發行影碟。可見,對有關《春光乍洩》的一切深感興趣的依然大有人在。

  但是,與其把這部《攝氏零度》視為《春光乍洩》的幕後花絮,倒不如把它看成是一部分解藝術作品與創作過程的辯證關係的後設電影。《春光乍洩》的結局,本來是這樣安排的:何寶榮走了,黎耀暉為情自殺身亡。但是,這結局未被採用,是由於當時在阿根廷的拍攝工作一直無了期地拖延,而包括導演在內的整個攝製隊都歸心似箭,因此,王家衛終於有了電影結局的定案:黎耀暉最後告別情感傷痛,決定回香港去。而這個回家的結局,卻又巧妙地對應香港的回歸。這是巧合也好,是當時整個香港的時代氛圍使然也好,總之,這結局成了神來之筆,是香港回歸前某種社會集體意識的投射反映。其實,在《春光乍洩》之前,死亡與絕境一直是王家衛電影的一種揮之不去的基調;這包括《旺角卡門》中橫屍街頭的華弟,《阿飛正傳》中客死異鄉的旭仔,《墮落天使》中命喪槍下的殺手。但是,如果黎耀暉真的死了,就不會有在瀑布前那個淒美的情感告別儀式,不會有回香港前在台灣的近鄉情怯,也不會有在台北捷運上對不可知的未來的展望。《春光乍洩》之所以有別於其前作,是片中強調一切皆可「重新開始」的一種難得的樂觀。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多麼陳套的一句話,卻又多麼耐人尋味。《攝氏零度》追訪了一個曾參與《春光乍洩》拍攝工作、原在阿根廷居住的台灣女子。電影拍完後,想家的她也返回台灣工作,但在台灣看了《春光乍洩》後,她卻又思慕那個南美洲的國度,決定回到阿根廷去。電影人創造了電影,電影卻也反過來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軌跡。現實與藝術,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那年夏天,看過《春光乍洩》後,我也要結束在台灣的生活,準備回澳門。七月一日,我在因為即將搬遷而滿地雜物的公寓中,看著香港政權交接典禮,想起《春光乍洩》,心中百感交集,這一幕我至今記憶猶新。至此,《春光乍洩》已不只是王家衛的電影,而是我的電影,你的電影。Creating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2,4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