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9 19:06:55| 人氣8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電影--藍色大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微笑著失落的青春

很久沒有電影有能耐叫我進電影院看兩次了。去年秋天在臺北看了《藍色大門》,非常喜歡,最近這部片在香港上映,我忍不住又多看了一次。

好電影是經得起一看再看的。有些電影你雖然喜歡,但你不會重看,因為你深知它們不耐看,沒有真正可堪玩味之處,多看一次反而會破壞了初次邂逅的美好感覺。有些電影卻很厲害,你不斷的重看,還是不斷有新的發現,王家衛的電影就是一例。

《藍色大門》顯然是後者。第二次看這部片,我除了再次為電影以輕淡筆法所描畫的那片既清朗也憂鬱的青春的藍動容以外,也更清晰地看到導演對成長的開闊心胸。電影裡的三個青少年角色,其實都是不快樂的。月珍得不到暗戀已久的張士豪,克柔始終被困在同性戀的疑惑中,至於滿懷自信的小士經過一番追求之後還是沒法改變克柔的性取向。電影序幕主角在訴說對未來的憧憬,與劇終三顆心的失落,恰成對比。淡淡的苦澀,與荳芽夢的破滅,似乎是成長的常規,青春的常態。小士與克柔在深夜無人的禮堂中激動的動手推撞,正正表現了成長的忿然與不甘;克柔在海灘聽覑小士的電話不禁落淚,也正是成長的無助與傷痛的流露。可是,導演並沒有讓電影陷入愁雲慘霧的氣氛中;月珍勇敢的把珍藏多時的屬於小士的物品一次過燒燬,她一直傾心傾力不斷寫覑的「張士豪」三個字,也一下子改為「木村拓哉」––那是一種情感的告別儀式。至於克柔與小士,做不成情人,卻也能敞開心扇的聊天,並笑容滿面的延續他們在綠樹下的腳踏車競賽。小士天真調皮的笑臉,與他隨風揚起的花襯衫,為這個故事寫下了最好的句點︰微笑覑面對失落,是導演對青春最動人的詮釋。

克柔在最困惑的時候問她媽媽︰「爸爸去世之後,你是怎樣活過來的?」媽媽輕描淡寫地回答︰「我不知道,我就這樣活過來啦。」原來,青春的關口就像生命中其他的歷練與挑戰,在我們痛苦難當以為自己熬不過的時候,可能已經不知不覺的跨過了一關。然後,那些傷痛,都成為最深刻的成長印記。正如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拍覑寫在牆上的「張士豪到此一遊」七個字,那是成長的痕跡,是人生路沒有白走一回的證明。

creatingadam@yahoo.com.hk

李展鵬

台長: Pan
人氣(8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