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5 12:57:35| 人氣3,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子有婚事,皇上無話兒──荷里活片與皇室婚禮的帝國幽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子有婚事,皇上無話兒
    ──荷里活片與皇室婚禮的帝國幽靈     李展鵬

  英國皇室大婚,全球逾廿億觀眾追看婚禮全程;一時間,「莊嚴」、「浪漫」、「尊貴」的讚美之聲不絕於耳,曾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再被世人仰望。早前,一部以英國皇室為題材的電影《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名利雙收,有奧斯卡加晃又有賣座紀錄。一場被全球傳媒轉播的皇室婚禮,一部講英國皇室故事的電影,彷彿毫不相關。然而,兩者卻不約而同地對帝國與皇室作出正面的描繪,而打動了全球不同種族不同國情的觀眾。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看這種「帝國書寫」,其意義遠大於消閒電影與國際花邊新聞。

平凡醫師的「以下犯上」

  《皇上無話兒》講述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登基大典前克服口吃症,最後向全國發表一次動人的演說。電影其實沒有宣示什麼英國國威,相反,表面看來那只是一個人如何戰勝自身弱點的故事,那似乎是每個人的人生必經,不分皇族或平民,這是電影感動觀眾的一大原因。然而,電影卻遠比平常的勵志故事要複雜得多。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二次大戰前夕,當時德軍氣焰高漲,而英國慢慢喪失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勢力;事實上,喬治六世本身就是最後一任英屬印度皇帝。然而,電影卻側面對這帝國讚譽有加。

  最明顯的,自是片中語言治療師與皇族的相處過程。這個名不經傳的治療師,住在破落區域的殘舊房子中;他來自澳洲,很不巧地曾是英國領地。這樣的一個無名氏遇到英國皇族來求診,理應跪地叩頭,連聲感謝大恩。然而,他竟然在王子面前滿有專業原則──甚至是架子:他拒絕出診,他堅持王子要服從他的另類治療方式。

  面對一個無名百姓的「無理」要求,王子因為求醫心切而答應了,而劇情發展下來,王子對治療師漸漸信任與尊重,兩人最後更發展出有如父子與友人的親密關係。這段描寫令人心有戚戚然的是:在一個階級制度森嚴的舊時代中,皇族與平民的關係原來如此平等!就是在沒有皇族的現代中國,也很難想像一個平凡醫師會「以下犯上」,如此傲慢地對待國家領導人。於是,在電影中那個不見當時全球局勢──帝國侵略仍如火如荼──的封閉世界中,被強調的是日不落帝國的令人稱羨之處:不同階級間的平等友好、平民的尊嚴與自主,還有皇族的沒有架子、明白事理與懂得感恩。然後,一個當時對外佔領不少國家、對內階級森嚴的老牌帝國,竟然如此值得讚許。當觀眾都為王子終於克服口吃而振奮之時,片末的那場演說就從本質上的帝國皇室聲威感召,巧妙地變成了激動人心的勵志宣言。最後,電影加強了全球觀眾對英國的好感──那裡有一切的優良傳統與文明進步。無論電影有多少歷史根據,經過荷里活電影的純熟說故事技巧,都成東方主義所批判的帝國論述──它令我們對歐洲文明讚嘆臣服,覺那比其他文化優越得多。

浪漫婚禮中的帝國象徵

  從這個角度看,威廉王子大婚竟與《皇上無話兒》有異曲同巧之妙。在英國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國、而甚至陷入經濟危機的今天,其昔日的帝國聲威仍然在全球矚目的皇室大婚中得以宣揚:高大的威廉王子的一身軍服實在英挺,皇家空軍戰機飛行致敬實在有氣勢,西敏寺的儀式實在莊嚴,白金漢宮陽台上的君臨天下實在有排場,整個皇室婚典實在大氣尊貴。從軍隊到皇宮的種種帝國象徵物,在浪漫婚禮的包裝下,竟是如此理所當然,甚至令人仰望與渴慕。與英國皇族有關的一切,成了優雅高貴的象徵。歐洲的優良傳統與高等文明,仍使全球趨之若鶩。看婚禮片段,我們把不公問題暫且放一旁,諸如「平民嫁王子」的「飛上枝頭變鳳凰」故事背後的階級及性別不平等,帝國象徵物背後那些殖民侵略歷史,以及過去十年英國積極參與的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就如婆媽劇《宮心計》不會有何歷史意義或性別反思,一場皇室婚禮的複雜政治歷史社會元素也在「浪漫」、「美麗」、「盛大」的陳腔濫調下盡數被抹去──其實有外電指出,威廉王子的軍服是為了對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皇室親兵打氣。

  這恰恰是近年流行談論的「軟實力」的絕佳代表。今天,歐美的政治經濟力量受到挑戰:美國的外交及軍事政策被世人質疑抨擊,歐美的經濟陷於困境。然而,西方在文化上的力量仍然是非西方世界所望塵莫及:無論美國如何不再被全球信任,無論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如何岌岌可危,他們的文化仍亳無疑問地被視為高人一等,他們的傳統仍被稱頌為先天優秀,他們創造的現代文明仍被奉為人類楷模。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當美國國勢不比往日,為何法國早已喪失政經影響力,為何英國已不能彈指之間左右世界大局,但荷里活電影仍然稱霸世界,法國香水及時裝仍然是高貴的代名詞,英國傳統仍然被熱烈追捧。這其中,除了有西方行之有年的文化創意產品(如荷里活片及法國時裝)的製造及行銷制度外,還有我們自己──來自非西方的人們──對「西方」這個概念的持續仰望豔羨。

帝國主義的幽靈

  無論是從《皇上無話兒》或英國皇室大婚,我都看到帝國的幽靈:今天它結合荷里活的論述機制變成個人成長勵志故事,它又透過大眾傳媒變成王子公主浪漫童話,在在延續我們對西方帝國與西方文明的想像與仰望──這稱為文化帝國主義。當年船堅炮利的帝國主義,變成看似無傷大雅的一部娛樂電影或一次浪漫世紀婚禮。再沒有人逼我們臣服於西方,相反,今天我們是自願的臣服:那是我們遊巴黎倫敦時的連聲讚嘆(卻甚少談論當地現時的政治困局),那是我們買LV及Burberry手袋時的「賺到」心情(卻沒有問上萬元的一個手袋賣的究竟是什麼),那是我們對白人講一丁點中文的驚嘆(同時卻對同胞的英文極其苛刻)。在「中國崛起」或「印度奇蹟」的亞洲稱霸論的威脅論述(來自西方)或自大心理(來自中國人)下,東西文化的優劣高低觀念卻仍然深植人心。這就是後殖民理論一直所關注的:過去百多年的帝國主義侵略歷史雖然早成過去,但其留下殖民意識仍是牢不可破,東西方的真正平等仍然遙不可及。我們或許沒有親臨英國見證王子婚禮,但我們一如白金漢宮下的群眾,必須抬起頭來,仰望屬於西方的這一切。(create_adam@yahoo.com.hk

**上圖來自中新網,非常有意思:

中國的平民家庭帶豔羨目光看皇室大婚紀念品,如果你喜歡,可以把用鴉片戰爭到文化帝國主義的脈絡去解讀


澳門日報演藝版5月5日

台長: P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