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4 01:17:19| 人氣4,697|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終於成為一個“問題”--十年反思與回望。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澳門終於成為一個“問題”
    ──回歸十年的回望與反思             

  早前,幾個澳門朋友閒聊讀研究所的經驗,言論間發現大家的論文題目都跟澳門無關:研究城市規劃的朋友選了台北捷運,研究文學的朋友選了中國現代詩,至於研究傳媒的我則選了香港的電影與流行文化。驀然回首,我們都頗感可惜,並有同一感想──如果晚幾年才進研究所,也許我們就會以澳門作論題了。因為,在三數年前,澳門還不是一個“問題”,沒多少人有興趣研究澳門。

誰在乎澳門的隱形?

  學術研究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太過遙遠,我們不如從日常用語談起。近年,有人開始思考一個早就該思考的問題:長久以來人們慣用的“中港台”及“兩岸三地”等字眼,完全視澳門為隱形,為什麼?澳門人自己又怎樣看這種隱形?

  這個問題可分兩方面來回答:首先,從外人的目光,從整個華人社會的角度,澳門受忽視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地方小,經濟地位低,我們形象模糊,太少文化輸出,以至兩岸同胞對澳門視而不見。小小的澳門,只能隱約地在“中港台”的大概念下,躲在一個“港澳”的小概念中,那管澳門在政經社會各方面都其實跟香港截然不同。多年來,留學海外的澳門學生常在外國人面前自稱香港人,情況到了近年才稍有改變,這一方面是因澳門知名度太低,人們懶得解釋,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個住在英國Brighton的人不會因為鄰近倫敦而自稱倫敦人,一個住在台灣桃園的人也不會因為鄰近台北而自稱台北人,他們寧願多費一點唇舌向外人說明自己來自哪裡,但是,為什麼澳門人會自稱香港人?這就牽涉到更重要的第二個問題──澳門人如何看自己?

用什麼論述澳門?

  同樣屬於殖民地,同樣一度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與政治母體,港澳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香港人早在七十年代就開始建立一套“香港論述”,這種論述來自政府、民間與外人目光。其時,經過了六七年暴動,港英政府在七十年代開始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包括免費教育、公共房屋、打擊貪污等,對比著內地的文革亂象,令香港人加強了對這個移民城市的歸屬感。來自民間的,則以當時新興的廣東話文化為代表,強勢的香港傳媒讓方言取代了國語,突顯香港獨特性:電視台的出現推動著本土大眾文化(如《歡樂今宵》),香港電影的本土性漸強(如許冠文的喜劇),廣東歌漸漸大行其道(如許冠傑的歌)。政治的穩定、經濟的蓬勃與流行文化的大量輸出,建立了自足而豐富的一套香港論述,使香港有別於大陸台灣。這套論述結合香港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無論對內對外,使香港的形象非常鮮明。然而,澳門卻幾乎從沒有出現類似的一套本土論述,也就是說,我們從不知道應該怎樣看自己。我們對自已的認識,有時甚至要假手於香港傳媒。

  澳門人為什麼沒有本土論述?在政治方面,澳葡政府沒有像港英政府當年一樣勵精圖治,再加上葡文的隔閡,澳門人始終難以從政府得到本土認同;在文化方面,澳門幾乎沒有流行文化生產,也沒有強而有力的傳媒挖掘本土問題、推動本土文化;在經濟方面,澳門的國際地位更與香港不可同日而語。再者,澳門的學術研究低度發展,多年來有關澳門歷史、文學、政治、社會的研究並不蓬勃,而本土論述的缺席又使得研究者對澳門問題視而不見,造成惡性循環。種種原因,導致澳門沒有建構出一種關注本地議題、認同本地文化的“澳門論述”。在九十年代的移民潮中,香港人創出“無論去到邊,都係香港最好”的認同,這種帶點自傲的本土意識在不安的“九七症候群”中更形堅固。澳門也有移民潮,但民間就從沒有建構類似論述。

  如是,澳門人在政治上躲在葡國人背後,在文化上躲在香港人背後,我們也沒有宣稱自己比台灣香港更親近大陸;幾重影子的交疊,使得澳門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一個連它的獨特性都沒有被說明的地方,又如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以往,不管是澳門人或外地人談起澳門,都只是輕輕一句“澳門是個很小的賭城”可以概括。除此之外,澳門還會有什麼問題?沒有了!

澳門有什麼“問題”?

  因此,踏入回歸的第十個年頭,雖然各種社會問題未解、經濟陰霾未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慶幸,在過去幾年的社會劇變中,因為政治經濟民生等不同問題的衝擊,澳門已經開始成為一個“問題”,它開始被視為獨特的個案被關注,它開始慢慢走出那個漠視差異的“港澳”概念。而這十年來──尤其是近年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澳門議題”漸次浮現,甚至成為市民掛在口邊的話題。

以往,沒有人關心澳門的城市空間,我們沒有香港那種“唯利/地是圖”的“地產主義”,我們的生活空間也相對充足,然而,當澳門的土地被賭場佔據,景觀被高樓破壞,我們開始明白城市空間應該好好規劃、城市景觀應該好好保護,我們開始關心新區的規劃,開始注意舊區的重建。以往,很少人討論澳門的公民社會,我們認為政策的制訂與自己無關,然而,面對近年連串的社會問題與政府政策失誤,我們開始意識到表達意見、參與政事是公民職責,也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的要素。以往,很少人關心澳門的文化歷史,我們身處珍貴的歷史城區而不自知,我們對澳門的歷史意義茫無頭緒,然而,經過世遺的加冕,再經藍屋仔與燈塔景觀的保衛戰,我們開始有意識的關心本土文化歷史,甚至是相關的文物保護法例。以往,很少人以澳門為題創作藝術,我們認為澳門又小又悶,沒什麼故事可以寫,然而,由賭業所帶來的社會巨變,卻給了本土創作人源源不絕的素材,從文字到視覺創作,澳門不只可以被書寫,而且突然變得極有書寫價值,因為它幾乎是一片沒有被書寫過的荒地。除了以上幾項,當然還有對澳門的政治發展、經濟定位、民生政策等本土問題的熱烈討論。

澳門人上了怎麼的一課?

以上“澳門問題”的出現,一方面的意義是把澳門納入現代城市的議題中。以前,鄰近地區的很多城市問題,常常看來與澳門無關。然而,作為一個充滿外資與遊客的城市,澳門已然處於全球化的風眼中,而有關城市空間、公民社會、本土文化的種種問題,其實都不只是澳門問題,而是全世界不少城市都共同面對的問題。要了解澳門與世界形勢同呼同吸的大局面,才能更有效地了解澳門這小城的問題,並尋找對策。這些問題令澳門人上了寶貴一課,課題是“全球廿一世紀現代城市的發展與挑戰”。這一課,令澳門人開始思考何謂全球化,何謂世界公民。 

而另一方面,只有當各種“澳門問題”被檢視、被談論、被書寫,一種“澳門論述”才有可能出現,一種澳門人的身份才有可能被建立。這就是文首所提出的思考:澳門要成為一個“問題”,才會有人不斷的研究它書寫它,然後,澳門的獨特性才會浮現,澳門人才不會對“中港台”中澳門的缺席習以為常,才能走出香港的巨大影子而自稱為澳門人。回歸十年,也許就是我們去梳理“澳門問題”、為“澳門論述”鋪路的良機。Create_adam@yahoo.com.hk

(十年回望與反思.一)

澳門日報視野版.2月2日

圖片來源: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610000/newsid_6614000/6614003.stm

台長: Pan

Hin
展鵬兄,我很認同你的觀點..從前外人忽視我們澳門,即使自身的本土居民亦不太關心自家社會的問題...但近年情況的確出現了很多的變化.促使澳門人漠不關心的態度轉變過來,這是一個可喜改變..一個社會如果欠缺了不同的聲音,便失去了我們監控政府的公民權益..
而本土創作亦因此而增加,我們澳門人終於擁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創作..
但願澳門出現的是理性討論的聲音..而不是偏激為反對而反對的吵罵.

題外話,我自小出外旅行已經習慣用澳門人自稱,寧可多加一句澳門就在香港旁邊~直至今天在加拿大亦一樣
2009-02-04 04:42:54
小璞
展鵬:
這樣想來,其實我一開始也是要做跟香港相關的論文題目,因爲當時覺得澳門很難論述,甚至覺得可以論述的“問題”很少,很慶幸有導師的鼓勵才敢做“開荒牛”。而且現在做下來才知道原來自己對澳門是這麽的不了解,還有很多要發現和學習的。繼續期待你的文章,它們總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思考。
突然覺得城市和人其實都一樣,似乎都要歷經歲月帶來的變化和磨礪,付出一些代價,才能慢慢地看清自己。
2009-02-04 19:17:29
Ed
唏, 我剛完成的研究proposal就是從澳門的社會問題中找到靈感的.

我認為與其積極鼓勵評論及研究&quot澳門問題&quot, 也許鼓勵&quot研究精神&quot對現階段的澳門來說更為重要. 澳門人對社科研的態度十年如一日, 主要因為社會留不住人才, 導致學術風氣不足, 原有的學者又太故步自封, 加上得不到政府配合, 令澳門人(即使是大學生)對社科研一直陌生.

如能先普及研究精神及批判思維, 在人才自然發展下集中研究澳門社會只是遲早的問題. 現階段的澳門, 我想未必適合單純針對提倡探討澳門本土問題, 這樣有可能會更進一步reinforces學者自組圈子, 得不償失.

如何使社科研精神滲透於澳門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這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2009-02-05 07:52:19
展鵬兄,我最近在澳門和朋友一齊攪左個舞台劇,入面都有表達一些我地對&quot澳門問題&quot的想法及表達,也包括最近的立法給我們藝術創作者帶來的思考及影響~你在澳門的話歡迎你來看啊!
2009-02-10 01:38:14
台長PAN
HIN少:
在某程度上,你們也許就是敢於跟外國人自稱澳門人的第一代了,你們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個案.
是的,我總覺得雖然這幾年澳門的問題令人洩氣,但我們在痛苦中其實學了很多,這經驗對一個現代城市人來說是很珍貴的.

小璞:
你客氣了!
可喜可賀,你也許就是在賭權開放之後研究澳門問題的年輕一代了.
你做的是哪方面的研究?
ED:
是的,說的甚是,研究精神及思考精神的確是比澳門問題更為根本的東西. 如果有了這精神,就總會發掘到澳門問題,如果沒有,就是有澳門問題都會視而不見,又或是像今天很多人一樣--只懂武斷地批評,不會深刻地思考....

泉仔:
好久不見!
我有興趣呀! 演出在何時何地?
2009-02-11 00:34:42
小璞
哈,“研究澳門問題的年輕一代”,你也是呀!!不要說得自己像是很老餅嘛……

我的論文主要是探討澳門回歸前後所突顯的後現代和後殖民文化語境,檢視澳門的文化身份困境,其中涉及到對城市空間、文學作品、視覺創作的考察,有點偏向跨學科的文化研究。當然這絕對不是一篇論文就能夠闡明的,我也記得你之前對我的提醒,現在做起來的確有難度,不過我是希望先把這些都能夠另成文章的宏大論説化爲提取問題的語義場,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做更深入的研究,現在所做的都將提供“問題意識”。
2009-02-12 22:17:14
台長PAN
小璞:
哈,你的論文的確格局宏大,不過不要緊,待真正落手去做,你會自然收窄題目,用深度代替廣度的,這正是小弟的經驗. ANYWAY,我對你的論文很感興趣,這跟我的論文也有關係,日後多交流!
2009-02-13 23:34:08
台長你這篇文實在寫得太好了!我認為,澳門正需要更多澳門人參與討論和研究關於澳門的事,只是現在願意擔起關注澳門本地文化責任的人卻少之又少。

我看完後也有點不好意思啦!在美國留學之時,大部份時間我也說自己是香港人,省卻大堆解釋的煩惱。
2009-02-15 18:04:55
台長PAN
輝:
多謝! 你可是首次留言?
其實你不需要不好意思,時至今日,我出外旅行時有時為了省麻煩,也說是來自香港. 問題其實如文章所說,是澳門論述沒有被建立的問題,不是我們個人的問題.
2009-02-16 02:04:11
也不算是,很久前在這裡留過言,大部份時間在這裡潛水 :P

請問「十年回望與反思」第二三四五......章是否還會上載到這裡來?
2009-02-16 03:31:21
台長PAN
輝:
原來是潛水愛好耆,HAHA.
會的,這個系列大概會寫一整年. 也算是我個人對這十年的變化的一些整理. 希望你多提意見.
2009-02-16 05:31:52
ka cheng
四月五日你不能來參與電影的座談會很可惜,這使得主持人的位置很難再找.
對電影有認識,又有澳門意識的主持人哪裡找啊??
有機會再找你出來聊天... :)
2009-02-25 17:45:01
台長PAN
KA CHENG:
真的很抱歉! 被你這樣一說我更內疚了. 其實那周末我初步定了跟家人去大陸,但未最後落實. 不過,我覺得你或是ALBERT CHU師兄都可以勝任呢.
2009-02-25 23:59: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