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賀(Galaho)的泰雅語為「又高又遠」之意。
在鐵馬影展中,「嘎拉賀」則記錄著一群農夫在雪山山脈的泰雅部落裡,從事有機農耕的過程。這部紀錄片並不長,大約只有半個小時左右。
前些時候,朋友一家人從美國返台度假,談起全球化造成當地的產業外移,為不景氣的裁員風潮而大吐苦水。夫妻兩人希望早日能存得一筆退休金,然後回臺灣定居,買塊地來種植有機農作物。訝異的是,短短的探親時日裡,居然還能善用時間上些有機課程。
印象中的有機品,其價格比一般市面上販售的商品高達二至三倍;然而,昂貴的物價並未嚇跑消費者,有機專賣店反而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
難道有機食物特別香甜?商品一旦冠上「有機」兩個字之後,會更有益於人類健康和大自然?
這部紀錄片確實解答了一些疑惑。
〈有機農耕成本高〉
農業是生態系中的一環,如果採用自然農法,讓農作物與生態和平共存,身處亞熱帶的臺灣蔬果肯定少不了昆蟲和鳥類嚙食。在此情況下,無論果實或葉菜都會有所破損。諷刺的是,消費者專挑漂亮的果實和蔬菜購買,不但無形中助長有機農作物的成本,也迫使無法忍受高成本與低經濟販賣的農夫噴灑農藥。
〈慣行農法違反生態〉
影片中的一位農夫提到,改用不噴灑農藥的有機農耕後,生態環境開始起了變化。經過六年的磨合與適應期,高山農地出現多年未見的螢火蟲和久未聽聞的鳥叫蟲鳴,甚至老鷹也盤旋在空中。這時才從影片中驚覺,慣行農法不但威脅平日的生活環境,也有礙於人類健康,無怪乎現代癌症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有機食物特別香甜嗎?〉
記得有一回的朋友聚會中,其中一位帶來一大盒的有機草莓。當時,她分享有機的生活經驗時,認為付出價格雖然昂貴,但是食物吃來既安全又香甜。憑良心說,我那時並沒有深刻的體會。但是若從生物味蕾的直覺來說,昆蟲是專挑甜嫩蔬果的美食家,有機食物豈有遜色之理?
〈許一個新綠未來〉
讓人感動的是,有機農民雖然收入不豐,卻在回歸自然的孕育下,找到生存的契機。片中有位農婦提到仰賴有機農業維生的困苦,期望讀大學的兒子能踏入資訊業,卻不被接受。某天當她看到兒子躺在土地上休息,手握著泥土的滿足表情,終於不再堅持自己的想法,讓子孫們繼續守護著這片山林。
「進步」具有創造和毀滅的雙重力量。之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傳說〉一文中曾提及,造成兩河流域文明消逝的真正原因是鹽巴而非洪水。換句話說,種植高經濟作物的農地超限使用及噴灑大量農藥與化學肥料的結果,難保千年之後不會落得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片荒蕪,覆蓋著一層滾滾白沙的下場。
「綠色發展」是人類對於近代文明省思後的產物。科技如水般能載舟,亦能覆舟;不但可以拯救人類,亦可摧毀文明。在新科技尚未來得及挽救人類之前,或許過著儉樸生活、保育自然資源、發展綠色科技,以及建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系統等,將有助於地球減緩資源的耗損,讓人類文明持續得更久遠。
圖片取自:
http://www.vims.edu/greenteam/images/produce%5B1%5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