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廣告上常會出現一種聳動的語法:
「讓什麼不只是什麼。」
例如:讓手機不只是手機(還能上網打BB);讓保險不只是保險(還兼具理財功能);讓家不只是家(你可以選擇以同樣的價錢買一到一棟好比休閒渡假中心的房子);讓便利商店不只是便利商店,讓房車不只是房車…等等。
服務的多元化與功能的多樣化,對於消費者來說或許是一種福音。例如在以往,一個家庭主婦必須跑五個地方才能買齊的東西,現在或許在同一個地方就能買到。單就這件事來看的話,這樣的事實或許是一種進步,一種便利。
只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必須不斷的提昇自己的服務品質,增加服務項目。也因此大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苛,越來越多元,而這樣的嚴苛與多元,連帶使得其他想繼續經營下去的小型企業必須跟進,而必須對於自身的服務水準有所提昇,於是整個大環境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苛。
在企業界的連動之下,也必然會影響到社會的其他環節:在企業界工作的員工,會影響家裡的其他成員;一個在公司裡被老闆要求的老爸,回家之後勢必也會以這樣的態度來影響老婆孩子;而老婆孩子又會連帶的影響其他人…如此推論下去,一個要求「多功能」的社會價值觀便應運而生。
所以在今天的時代,你我常會看到一個律師在電視上主持談話節目;看到一個大學教授在交友節目上談論兩性關係;或者看到經濟部長身兼某某研究院董事長和某某企業聯盟理事長…;或者,一個大學生除了讀書以外還身兼四五個社團領導人,三四個校外活動主辦人,頭銜比教授還多。
我們不難發現,在今天,許多人在本業之外還有許多兼差,而這種現象也似乎被許多人誤解成一種「有能力」的證明。為什麼我說「誤解」呢?因為我們知道,頭銜多的人並不一定表示他的能力足以勝任這麼多職務。可是有些人就是會被這樣的表像所誤導,認為在這個時代裡,不身兼數職,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拼命兼差,到頭來卻忽略了本業,這是十分令人感到憂心的。
因為,講究多元的反面意義,就是失去專注;強調多工的必然結果,就是分身乏術。
黑狗也曾經嘗試過「身兼數職」的滋味。雖然當時覺得自己「有這麼多的頭銜,真的很風光」,只是到頭來我卻很清楚的發現,自己雖然身兼數職,但卻一事無成。現在的我好不容易體會到,當一個學生,光是要把書唸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分心去做其他事。
有些人天生就是只能一次做好一件事,但是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儘管比不過那些可以一心多用的人,但這樣至少贏了許多因為分心而一事無成的人。
「讓老師只是老師」是即將成為老師的黑狗對自己的期許。
本文載於台灣立報2001/4/11 -教育專題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