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7 18:21:04| 人氣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優良媒體融入正式課程—師媒體長技以制媒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年8月,新聞報導美國基金經理人巴菲特與另外四位美國金融界領袖,拍攝一部闡述美國背負龐大債務,未來可能破產的紀錄片,21日於全美國數百家戲院上映。

巴菲特與皮特森、前美國Comptroller General公司執行長渥克(Dave Walker)、CATO研究院的尼斯卡南(William Niskanen)和AARP公司執行長諾維利(Bill Novelli),21日將在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舉行現場討論,拍成紀錄片,並隨即在全美戲院播放,試圖將美國戲院當成討論公眾事務的市政廳。這部名為「I.O.U.S.A」的影片,片長45分鐘,討論各界對於美國聯邦赤字和國家負債的看法,是繼前副總統高爾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號召美國人嚴正看待全球暖化的效應後,又一嘗試喚起美國人面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影片。

無獨有偶,亞洲的日本,也嘗試透過明星藝人的號召力,來喚醒公眾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例如:2008年日本富士電視台年度「月九劇」,推出由木村拓哉主演的「CHANGE」,劇情描述一位小學老師因為某種原因轉戰政界,成為日本首相,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各項公共問題的橋段,也隱含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喚起民眾對於政治事務的熱情,關心政治、瞭解政治,進而「改變」政治的意味。

從以上兩個財金界與藝能界的重量級專案可知,社會領導階層希望透過媒體力量達成某種目的的作法,顯見大眾傳播媒體對於人們的生活影響深遠;不論大人小孩,媒體播出的內容對於今天的我們做什麼、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注意什麼,甚至想什麼,皆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於是大眾傳播媒體的播映內容,對於社會風氣的潛移默化也就不言可喻。

相對於大眾傳播媒體的發達,學校教師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力正逐漸被削弱當中。當然,媒體的發達在某些種層面上,提升了學校教師對於教育服務的品質,也釐清了教育主體與客體間的關係,讓學校教師對於教學工作的意義有了前所未有的反省;不過遺憾的是,媒體的負面影響也在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下,傳遞了某些對於學校教育形成阻力的價值觀。如果說大眾傳播媒體與學校教師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兩者間的拉扯是場戰役,那麼,今日學校教師的處境,就如同清末義和團的神明護體(尊師重道)與洋槍大砲(大眾傳播媒體)之間的對抗,實力差距懸殊。
當徒手空拳與神明保佑不足以對抗敵人先進武器的時候,老是挨打的人被逼急了,恐怕需要某種出人意表的具體策略與執行力,才有扳回一城的機會,我是這麼想的:「雖然不知道自己可以支持多久?既然仗都打了,起碼不讓對手贏得太輕鬆。」

當一個老師,在與媒體反教育的戰爭裡,我不想一味挨打,也不想什麼都不做就舉白旗投降;所以,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制衡媒體霸權的方式,即使再勉強都要嘗試看看。以史為鏡:「當積弱不振的中國無法憑著民族自尊心對抗列強侵略時,也只好硬著頭皮派人去學『蠻夷戎狄』的先進技術,以有效抵抗外來侵略…」(註一)同樣的道理,當老師光靠一張嘴得到的只剩台下學生的不耐煩的時候,也只好認清現實,承認洋槍大砲確實比神明護體有效,虛心放下標榜兩千多年的「師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註二),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資本主義強調人性慾望以催化收視率的運作邏輯,在媒體與媒體的激烈競爭下,恐怕不容易自發性改善,也因此這樣的不平衡狀態需要其它的力量加以制衡。舉例來說,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新興議題融入教材教法當中,有一項「媒體素養」,強調學校課程需培養學生對於媒體內容的解讀、判斷與選擇能力;另外,近年來,教育部舉辦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在研習活動中也不乏教學媒體製作的相關課程。我想以上措施多少有期待教師提昇媒體素養,並能透過教學媒體的使用與製作,進而促進教學活動,抗衡媒體負面示範的意味存在;不過,在此我想針對以上例子提出一些批判。

基本上,我認同九年一貫課程內容融入「媒體素養」相關議題,我也認為這方面的能力很重要;不過,提昇教師與學生的媒體素養有很多方法,就教師增能而言,我並不贊同學校教師培養製作多媒體教材的能力是當務之急。畢竟在實務上,教師不是專業的媒體工作者,如果希望透過比賽的方式鼓勵老師們製作多媒體教材吸引學生上課,可能需要時間、誘因,以及在工作內容的分配上做出結構性的調整。畢竟優良的教學媒體製作需要高度專業技巧,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琢磨技藝,累積經驗,在推動上需要各種客觀條件相互配合。因此,我認為除非是個人對於這方面有著濃厚興趣,否則沒有理由要求學校教師製作教學媒體來增進教學品質,畢竟跟製作教學媒體比較起來,老師們有許多更迫切而重要的工作,需要集中火力,深化處理(註三)。

除此之外,幸運的是在嚴酷的媒體競爭下,仍有少數兼顧收視率的現實與提升人性層次的媒體存在。或許,在赤裸的媒體大戰裡,這些非主流媒體的聲音不易被聽見,影響力也不易被凸顯,然而如果我們(學校老師)可以用心一點,讓這些媒體能夠得到我們的聲援,讓與我們密切相關的閱聽人—「學生」—的本我與超我之間可以在一面倒的媒體環境裡找到平衡點,未嘗不是一個可行的教學策略。我想,與其透過形式性的比賽,期待學校老師培養出製作「洋槍大砲」的能力,增加老師們的心理負擔,影響正常教學,不如將這樣的工作回歸專業,挹注資金,建立制度,以實際誘因鼓勵相關從業人員製作優質媒體;而學校老師只要學會如何篩選、使用自己在教學上所需要的媒體,有能力製作簡單的剪輯,以及如何透過這些優良教學媒體做出適當的說明就夠了。

在政府部門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媒體」被稱為第四權,重要性不言可喻。雖然今日的媒體環境仍有許多需要改善的空間,不諱言有些媒體的播映內容對於學校教育也造成許多困擾;然而,在我們觀賞媒體節目的經驗裡,相信總有某些令我們感到充實、愉快的閱聽經驗。如何將這些令我們感到充實愉快的經驗,透過教師的媒體識讀、專業判斷、教學設計與課程融入,轉化為教學活動上的助力?我想這也是改善教學問題,提升教學品質,進而促進社會進步與族群和諧,一個值得嘗試的發展方向。

文末,筆者推薦幾個於「公共電視十三頻道」播出,適合全國中、小學社會領域教師收看的節目;其一為每天晚間七點播出之「有話好說」,其二為每週三晚間十點播出之「獨立特派員」,其三為每週二晚間十點播出之「記錄觀點」;長期收看,必有助於提昇授課教師公民意識與媒體素養,作為「師媒體長技以制媒體」理念的具體實踐(註四、註五、註六、註七)。此外,若教師本身在收看節目的過程中,對於「媒體素養」產生更大的興趣,想要更深入瞭解「媒體」的內涵,並有意願參與相關研習課程,接受種子教師培訓者,也推薦您至世新大學「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網站」瀏覽,以取得進一步訊息(註八)。

註一:「師夷長技以制夷」是由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提出,該思想見於其著作《海國圖志》。

註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十九世紀末的洋務派運動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便是由此深化而來。

註三:教育主管機關舉辦教學媒體或資訊融入課程設計競賽,行政通知上採用「鼓勵」字眼而非「義務」性質。不過,經過科層體制不同層級的解讀與決策下,不明確的意思表示可能造成行政主管揣摩上意或惡性競爭的模糊地帶,影響組織氣氛,造成外部成本。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若希望透過競賽方式提昇教師在資訊或媒體運用上的能力,需要提供誘因、循序漸進,專業培訓並尊重意願。

註四:公共電視—有話好說,http://talk.news.pts.org.tw/

註五: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http://www.pts.org.tw/php/news/in_news/

註六:有話好說—公民老師專案,http://talk.news.pts.org.tw/2009/04/blog-post.html

註七:公共電視—記錄觀點,http://www.pts.org.tw/php/point/

註八:世新大學—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網站,http://distance.shu.edu.tw/media/

 

本文發表於教育部社會領域國教輔導團2009年度南區座談會,2009.5.2。

台長: 黑狗
人氣(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種子教師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