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4 09:02:21| 人氣6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反對獨尊SSCI SCI等指標 找回大學求是精神」連署聲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連署聲明文

為了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2003年教育部首度針對國內所有大學及技專校院學術表現進行評比,當時根據各校教師在美國Thomson Reuters公司所設SSCI(社會科學)、SCI(科學)索引資料庫所發表的論文總數,作為各大學評鑑指標。未料在媒體公布這項統計之後,造成包括一向專擅人文社會領域的政治大學落居48名,多數師範院校排行不理想,其他大學人文社會領域大為震驚的情形,事後並遭到社會各界的批評,認為上述SSCI等資料庫充其量只是「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性質,與教授真正的學術水準及社會影響力差距甚遠(註1)。即使在歐美學術先進國,也少有大學是依據教授有無在上述引(論)文索引資料庫發表論文與數量多寡,作為升遷及終身聘用(tenure)的標準。多數學校會依據學校性質與各領域的差異,做論文與專書的實質審查,也包含教學品質與社會服務,來衡量整體表現。至於是否有在SSCI、SCI等期刊發表,並非關鍵。尤其許多國際知名的期刊,包括公共行政、法學、科學教育等人文社會領域,SSCI等都有所遺漏 (註2),且收錄的期刊水準參差不齊,不宜單獨作為大學學術評鑑或經費補助的標準。

然而在2005年推動各大學評鑑以來,在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壓力下,五年五百億追求頂尖大學計畫陸續推出,原本這是個台灣學術界可以擺脫西方國家學術殖民與研究自我矮化的契機,未料SSCI等卻被政府大加運用,成為官方學術權威關鍵指標,且不斷透過累積論文發表數與以英語發表形式為主的壟斷,在忽略學校性質不同、文理科系有別與研究性質迥異的情況下,連必須面對台灣社會問題、找出解決之道的人文社會學科教授們,都被迫拼SSCI論文。結果製造出大批期刊論文,但研究主題與台灣社會愈來愈脫節;大學論文出版超越教學與人才培育工作。而教授原本求是、求真精神,及作育人才與良師興國等責任,幾乎被SSCI論文發表的多寡所取代,大學與社會愈來愈疏離!而其中受害最深的莫過於人文社會學科,許多人的研究被迫配合國外期刊的議題,大量引用國外研究,甚至忽略本地的需要,尤其不鼓勵專書的出版與本土學術的深耕研究,影響深遠!


過去這些年在教育部、國科會等政府單位帶領下, SSCI 已成為國內學術評鑑的重要且關鍵指標,透過五年五百億、 頂尖大學計畫、大學評鑑與經費補助、國家講座與學術獎、國科會專題研究與各類獎助等競爭型計畫的申請,推廣到各大專院校與系所。尤其不分學校與學科屬性,深化到每位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的升等、績效評量、學術獎助、彈性薪資等各方面。造成大學教授全力向SSCI等期刊衝刺與靠攏的歪風:不分領域差異、不分主題屬性、忽略教學是大學的核心任務,擅長教學及輔導學生的老師也是大學的重要資產!各校為了爭取資源與排名,唯SSCI等論文馬首是瞻,遺忘學術發展原本就具有多樣化的本質,強將理工及醫學之標準套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遺憾的是連最近教育部第二期頂尖大學計畫,也將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以SCI/SSCI為基礎)列為申請四大效標的第二大指標,以理工科為主的SCI論文總數即占四項,SSCI占兩項,其餘才是專書與國際級講座等指標。這種不斷向SCI與 SSCI等論文傾斜的國家級重大補助辦法,造成「橘子與香蕉無法比」、科學與人文不分的後遺症!結果這幾年來國內如整體的SCI 、SSCI 論文數量的確大幅成長,台大也躋身過世界百大列,不少學校得以添購許多貴重儀器,硬體設備也亮麗許多,但整體論文被世界各國所引用的比例依然有限,對國人的助益與產業實質提升不多!甚至過去在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人文社會學術專書著作量已大幅下滑;美國大學圖書館新的藏書已幾乎看不到國內學術專著。台灣人文社會學界在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也在下滑。

在論文出版成為王道、大學「教學」被視為次級工作之後,出現以下現象:當前台灣學生在各種學科的國際競賽多名列前茅;2003-2007年教授發表科學教育論文篇數全球第五,而2001-2009年六種重要科教期刊中,台灣發表論文被引用次數也高達全球第三!然而學生學習數理與科學的興趣低落,成就差的比率也逐年增高。可見科學教育研究與論文發表數量遠離實際教學的需要,也無助於中小學課程與教學之水準提升!尤其許多私立大學院校在面對學生水準參差不齊情況下,有些教師甚至必須投入70%以上的時間做學生輔導,但評鑑或升等卻仍然看論文發表數,相當不合理。

因此,為了終止政府及學界持續獨尊SSCI、SCI等等延作法,重申這套評鑑指標對於人文社會之重大誤導,我們特別提出以下連署訴求:

一、 反對獨尊SSCI:教育部、及國科會應全面檢討以SSCI等論文期刊數與影響係數,作為學術評鑑與經費補助之主要依據,並擴大國際期刊資料庫收錄之種類與數量,並依據不同領域給予不同的權重;

二、 尊重學術多樣性:籲請政府當局正視人文社會領域中出版專書之特性,體認人文社會研究負有對斯土斯民的責任,尊重其學術研究之多樣性,避免再以SSCI等量化指標,簡化學術成果與社會貢獻;

三、 建立學校分類機制:呼籲政府短期內著手研議,並儘速建立學校分類、學門及學科分類等工作,讓人文、社會科學及技職體系擁有多元評鑑標準,研究與教學型大學並重、經費分配具公平原則;

四、 找回大學求是精神:落實學術著作實質審查機制,輔導專書評審制度,鼓勵學術研究對於台灣本土理論與模式的發展。各大學與各學門重振學術社群倫理與專業規範。

五、 正視人文社會評鑑標準:薦請教育部及國科會參照以下指標,擴大人文社會評鑑指標與權重之重擬(如表一):

(註1) 參閱如張海燕 (民93)窺管引用文獻索引的學術評鑑功能。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通訊雙月刊,60期等相關文章。

(註2) 以法學期刊為例,依Wahsington & Lee大學法學專業期刊排名為參考,排名前50的期刊SSCI卻只收藏20種 (收錄率40%)。連著名的Havard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以及眾多耶魯、哥倫比亞、柏克萊的法學權威期刊都未收錄。

(註3) 除了美國Thomson Reuters公司出收錄的SSCI等,以教育期刊為例,尚有許多其他如: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 Online, Current Index to Journals in Educ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ERIC) Databas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bstracts, Scopus, and Wilson Education Index 等。

(註4) 其他如:Project MUSE資料庫等,另外在學術專書方面各校也應有相關配套措施。

 

政大教師會、教改論壇、台灣競爭力論壇 共同發起

聯絡人:政大教育系 周祝瑛 iaezcpc@hotmail.com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