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8 12:10:47| 人氣2,41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儒學案》中的吳康齋

轉貼自:http://www.wretch.cc/blog/chaiing&article_id=18641956

《明儒學案》是我前年在烏來工作時,為了研究中國哲學而買的書,但是看了幾篇之後,讓我感興趣的反倒不是那些思想史上關於理/氣、心/裡的辯論,反倒是這些思想家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其思想時的體悟,以及他們日常的言行舉止。《明儒學案》雖然被稱做是中國首部完整的思想史著作,但我在這裡面看到的卻不是一個又一個的思想流派,卻是一個又一個在理想與現實、思想與行動之間,認真求索的活生生的人。




明朝的學術在初期是斷裂的,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似乎不是那麼喜歡讀書人,在來在「靖難」之變後,因為姚廣孝口中的「天下讀書人種子」---方孝儒死不肯屈服於明成祖,被誅「十族」(九族加上學生),對當時的學術、知識更是一大傷害。這種學術真空的狀況,一直到後來曹月川、薛敬軒、吳康齋等人出現之後,才開始有所改觀,後來的陳白沙更是開啟了明朝學術的一個新局,而後才有集其大成、影響深遠的王陽明的出現。



吳康齋,本名吳與弼,字子傅,號康齋,明朝撫州的崇仁人。他的父親是國子司業溥,等於是當時的國立大學教授,可想而知在家學薰陶下,康齋的學問也差不到哪裡去。



但是他在十九歲時,讀到二程書,學到「聖賢猶夫人也,孰云不可學而至哉?」,決心專心學作聖人,放棄科舉,杜絕一切人事應酬,在樓上書房鑽研四書五經、反省身心整整兩年。後來更住到鄉下去,一面讀書,一面耕作維生,和當地農人一樣粗衣敝履,以致鄰居都不知道這個人是國子司業溥的兒子。



康齋的學術名氣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跟從他,可是康齋從不在教室裡上課,而是帶著他們一起下田耕作、擣米、炊飯,同時一邊講解四書五經。《明儒學案》上說他曾與弟子在雨中披著蓑衣,一邊耕作,一邊指著農具,教導學生萬物中都蘊藏著易經八卦的道理。等到耕作回來,又一起擣米、炊飯、煮菜,和學生一起用餐。



最有趣的是後來名動京師,堪稱明朝第一個哲學天才的陳白沙,他年輕時也曾經慕名去跟吳康齋學習。天才剛亮,康齋便起床篩米,但是白沙仍未起床,於是吳康齋遂大聲喝叱白沙:「秀才若為懶惰,他日何從到伊川門下?又何從到孟子門下?」



曾經當過王陽明的老師的婁一齋,在年輕時也有志於聖學,遍訪名師,但是都不滿意,他很不屑的說:這些老師只是教人考科舉而已,不是教人成聖。後來聽說吳康齋在臨川,專程去向康齋求學。康齋非常喜歡他,把所學盡授於他。有一天,康齋在掃地,特別把婁一齋叫過來,說:「學者需親細務!」(有志於學的人對於細小的事物也必須親力盡心去做,不能輕忽)。婁一齊本來是個個性豪邁、不拘小節的人,被康齋這麼指點,從此放下身段,終其一生凡是掃除之事,一律親身親為,不使喚僮僕下人來做。



康齋的學術風格是走程朱一路,由外而內的修身路徑,因此對於日常生活一舉一動的反省格外注意。在他的書籍中也處處充滿了這些從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心得:



「食後坐東牕(窗),四體舒泰,神氣清朗,讀書越有進益,數日趣同,此必又透一關矣!」



「日夜痛自點檢且不暇,豈有功夫點檢他人邪?責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乎?」



「憩亭子,看收菜,臥久見靜中意思,此涵養工夫也」



「看漚田晚歸,大雨中途,雨止月白,衣服皆濕,貧賤之分當然也,靜坐獨處不難,居廣居,應天下為最難」



躬耕的生活難免會遇到經濟上的困難,康齋也是人,也是會自怨自哀,但是過去的所學,很快的又讓他產生轉化,讓生活的困局反而變成個人修養的契機:



「近晚往鄰倉借穀,因思舊債未還,新債又重生,此將何如也?徐又思之,須素其位而行,不必計較。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然此心極難,不敢不勉,貧賤能樂則富貴不淫矣!貧賤富貴樂與不淫,宜常加警束,古今幾人臻斯境也」



可想而知,一個讀書人在鄉下躬耕的生活,必會有許多艱難不便之處,但是對康齋來說,這些都剛好是他修身養性、鍛鍊身心的機會:



「夜病臥思家務不免有所計慮,心緒變亂,氣即不清,徐思可以力致者德而已,此外非所知也,吾何求哉?求厚吾德耳。心於是乎定,氣於是乎清。明日書以自勉。」



「昨晚以貧病交攻,不得專一於書,未免心中不寧,熟思之,需於此處做工夫,教心中泰然一味,隨分進學方是,不然則有打不過處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然是難事,於此可見賢愚之分,可不勉哉!凡怨天尤人皆是此關不透耳。先哲云身心需有安頓處,蓋身心無安頓處,擇日唯唯擾擾於利害之中而已,此亦非言可盡,默而識之可也。」



現代人常常抱怨自己太忙,總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諸事放下、自由自在。但是程朱學的訓練,加上自身在生活中的體驗,讓康齋領悟到,閒閒無事不見得是真正的快樂:



「閒遊門外而歸。程子云:和樂只是心中無事,誠哉是言也!近來身心稍靜,又似進一步。」



「夜臥閣,思朱子云:閒散不是真樂,因悟程子云:人於天地間,並無窒礙處,大小咸快活,乃真樂也」



從康齋的程朱學的角度來看,或許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忙」,而是「盲」或者「茫」。

在《明儒學案》一書中,其實處處都可以看到這種由自己生活深切體驗得來的學問,這些學問自然和一般純粹書上說理,感覺完全不同,康齋對此也有體悟:



「大抵學者踐履工夫,從至難至危處試驗過,方始無往不利,若捨至難至危,其他踐履不足道矣!」



「人須於貧賤患難上立得腳住,克治粗暴,使心性純然,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物我兩忘,唯知有理而矣」



我個人認為, 康齋的躬耕生活,徹底實踐了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



「無時無處不是工夫!!」




台長: 解影
人氣(2,41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思索運動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愛
此分類上一篇:法國六八學運標語選錄

斷章
真棒,好久沒看有關中哲的書籍~&quot吳康齋&quot,以前讀宋明理學的時候有印象,不過那時候還是以周.張.二程.朱熹與陸九淵及王陽明為主,陳白沙.吳康齋就提得較少..看到這篇文章,真好~引發一些記憶...
2008-03-19 21:59: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