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3 08:05:58| 人氣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謝長廷徹底輸給阿扁(轉貼)

中國時報  2008.03.23
謝長廷徹底輸給阿扁

陳芳明


 以「逆轉勝」做為自我期許的謝長廷,在參選的時刻就已預知整個大環境對民進黨極其不利,以逆風前進來暗示自己迎接的形勢,自始就已確定這是一場悲壯的選戰。揹負阿扁政府累積八年的民怨,以及面對立委選舉慘敗的結果,謝長廷幾乎是站在荒涼的廢墟中重新出發。

 在常態民主社會的大選,凡是執政黨必然是佔有絕對優勢。參選者不僅可以依賴現成的執政成績,而且也可以運用豐沛的行政資源。然而,在阿扁執政下,謝長廷反而處於劣勢。那種困難的狀況,比起一九七○年代的黨外時期,恐怕還不堪設想。

 以兩百二十萬票的落差輸給馬英九,謝長廷應該知道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他公開承認敗選,並且願意承擔責任。但是,凡是熟知台灣民主政治者,都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民怨有多深,期待有多高。整個社會所害怕的不是謝長廷當選,是恐懼陳水扁的陰魂不散。理解這樣的選民心理結構,謝長廷並不全然輸給馬英九,而是徹底輸給阿扁。

 平心而論,謝長連在高雄市的所做所為,確實是勝過馬英九在台北市的政績。在選民的口碑中,謝長廷也得到藍色選民的首肯。但是,阿扁執政的負面效應,完全遮蔽了謝長廷的政績。高雄市成功地改造為現代國際都會的規模,卻創造了馬蕭領先將近三萬票的結果。在阿扁執政的迷霧中,謝長廷終究難以撥雲見日。高雄市民對他們的老市長真的如此冷酷絕情?絕對不是。他們害怕謝長廷當選,陳水扁反而得以遁逃應負的責任。

 從選戰開始,謝長廷的一個重要策略,便是有意與阿扁切割。不過,這種切割並不能只是依靠謝長廷去努力。自立委敗選來,阿扁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深切反省,當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公開道歉。在應反省的時刻,阿扁選擇逃避;在必須道歉的場合,阿扁選擇沉默。恰恰相反,阿扁還繼續推銷自己政見:「謝長廷可以不必當選,入聯公投必須通過。」這樣宣示,等於是要謝長廷必須與他一起陪葬。如果阿扁在恰當時機公開道歉,或許還可以激起民進黨支持者的士氣。

 切割既然不能成功,則所有匯集在阿扁執政的民怨就不能不轉嫁到謝長廷身上,具體而言,過去八年阿扁相當成功地為民進黨帶來信心危機。所謂「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已成為可恥印記。在失去人民信心後,阿扁更加殷勤地向深綠靠攏。既要對抗國民黨,又要審判蔣介石,把自己塑造成轉型正義的化身。那種氣勢凌人的姿態,使選民產生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謝長廷便是要在如此僵化的政治結構中企圖打開僵局。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事實已經證明,凡是有阿扁助選的地方,就注定是敗選。在選戰最後五天,阿扁終於還是按捺不住出面助選。他公開宣稱在五二○當天,不可能把權力交給持有綠卡的總統。他也公開呼籲,高雄市的選票必須贏過馬蕭十五萬。如此聲嘶力竭的吶喊,正好說明阿扁在選戰最後,仍然還是過於低估民怨之深。只要阿扁的影像在電視出現,就立刻提醒選民對過去八年的記憶。

 民進黨執政八年,使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本土論述,而且阿扁也自我形塑成檢驗愛台灣的唯一標準。挺扁與反扁,也成為是否變節的一種測試。這種標準一旦建立,一種病態的本土論述其實已開始蔓延。民進黨從來沒有警覺,愛台灣成為最高的政治口號之際,國民黨正努力建構另外一種本土論述。

 馬蕭選舉團隊,在過去一年來不斷重新解釋台灣歷史。這種積極的做法,是國民黨在台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到選戰最後一周,馬英九不僅自稱是台灣人,並且公開表示台灣前途由全體人民共同決定。無論這樣的策略是否出於選舉考量,至少可以確認的是,本土論述再也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形勢變得很明白,對民進黨最具優勢的政治語言,如果不是被順利化解,便是被消化收編。

 謝長廷從政治廢墟中出發,能夠把選戰打得這樣漂亮,已屬難能可貴。雖然謝長廷願意承擔敗選的責任,民進黨仍然還要面對阿扁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如何收拾阿扁創造的殘局,才是民進黨日後站起來的重要關鍵。(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台長: 解影
人氣(4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社會事件 |
此分類下一篇:20081113中時社論:集遊法為什麼必須修改?
此分類上一篇:華勒斯坦--氣候災難:採取行動的三個障礙(轉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