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1 12:31:51| 人氣2,4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五章第二節東海學生政府的誕生

東海學生政府的誕生

東海創校初期即有成立「學生生活促進會」(簡稱生促會)由學生選舉代表組成,負責學生的膳食、住宿等生活管理事宜。之後由於學生社團數目增加,又成立「學生活動中心」,負責統籌全校性的學生活動,並協調各社團活動的場地經費等事宜。「榮推會」雖是東海第一個學生自治組織,但在學生活動中心成立後,功能日漸減縮,詳細經過已見於第四章。

學生活動中心和生促會對外代表東海全體學生,由梅可望擔任校長後,只准予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生促會會長、研究生聯誼會主席列席行政會議,就可見得這兩個學生組織的地位。但是在持續運作十餘年後,由於學生事務日趨複雜,活動中心和生促會之間,對於學生事務的自我管理的分際,以及面對學校時的代表性的問題遂引起學生的討論。加以當時台灣各大專院校幾乎都有「校園民主、學生自治」的呼聲,關於改革學生組織,成立學生政府的議題,遂在東海校園內持續發酵。例如當時「東潮」提出的多項訴求中,其中之一即是「成立學生自治組織」。

1988年8月17、18日,新任訓導長陳陽德邀集師生代表十多名,在谷關召開研討會,即有學生反應,學生生活促進會與學生活動中心事權不統一,建議以學生(自治)會替代既有組織。之後由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王國翹擬定「制訂學生自治制度代表選舉辦法」,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即是學生會制憲代表的選舉辦法。

10月24日《東海新聞》披露學校研擬中的階段性推動學生自治流程表,共分「籌備階段」、「研議階段」、「完成階段」等三階段。學校並成立輔導小組,由校內老師郭榮趙、游文卿、溫豐文、丁一豪、李聲庭、施宗雄、洪永泰、呂士朋、歐保羅、魏吉助、胡昌智、許玉秀、謝廷庚、陳楊德及劉渝生等人組成,並由陳陽德訓導長兒擔任召集人,以協助、輔導學生會籌組事宜(東新7期,1998.10.24)。
1989年1月召開「新學生自治制度代表大會」,也就是學生會的制憲會議,並選出工作幹部,開始正式規劃東海學生自治制度。

1989年5月18日舉行了第一屆學生會正副會長及學生議會議員選舉投票,共計有三千六千四十八票,投票率為48.7%。選出公行所二年級郭達鴻,與國貿系二年級蔡百誠擔任學生會正副會長,並在6月6日完成交接儀式。學生議會則在6月12日,舉行成立大會、宣誓就職、選舉正副議長,東海的學生自治制度開始正式運作。

東海校方把成立學生會視為學校民主、開明管理作風的表現,因此大力協助並宣傳東海學生會的成立。從宣布制憲到到研擬、完成、選出第一屆學生會,不過九個月的時間,即使東海學生會的成立並非像學校宣傳的「全國第一所學生政府」 ,其速度也是快得驚人。同時學生會還擁有設備完善的辦公室,專用的學生議會議場等,可說是全國各校學生政府中最豐沛的資源。

不過如同《東風》59期文章中提出的質疑,在熱熱鬧鬧的學生會籌組過程背後,到底學生對學生會的關心和參與有多少,是個很大的問題。為了擴大校內同學對成立學生會的關注和參與,「學生自治籌備委員會」曾挖空心思,於一夜之間張貼了三、四十張大型海報,使得隔天一早校內處處可見大型顯目海報「你的聲音、權力被閹割了嗎?」,「還我自治權,還我學生權」。還因為被誤以為是民進黨張貼的海報,而被人撕下數張。

但在《東海新聞》上仍有人對制憲過程提出批評:

籌備委員會經常僅有九、十人出席,包括現任正副總幹事四人,前任兩人,現任生促會正副會長等,活動推展全由這些委員承擔。

觀承擔此推動大任的「自治籌備委員會」,每星期二固定開的會議,代表涵蓋各種意見的學生,然出席僅四分之一不到..一個有關東海師生萬人利益的自治推動,豈可斷送在七、八所謂「意見領袖」手中
(東新第8期,1988,12.8)

其實像東潮、大度山社等社團,在訴求「學生政府」、「學生自治」的同時,也非常清楚校內同學對公共事務參與的冷漠。他們當初的策略其實是希望透過「學生自治」這樣一個具高度正當性,且又易為同學瞭解的議題,在不斷的衝突、對話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同學參與的意願和能力,從而建立起能獨立自主、參與校務決策的「學生政府」。但是校方的態度完全打亂了這些學生運動團體的設想。大度山社成員即因校方強力主導制憲過程,退出「學生自治制度代表」(制憲代表)的選舉。

事實上東海校方表現民主、開明管理作風的背後,有著害怕學生運動失控的考量。1989年5月29日行政會議上陳訓導長報告:

鑑於最近媒體報導成大、台大學生自治會都發生嚴重的衝突事件,特別說明學校主動推動學生自治組織的結構調整,是為了因應時代的轉變與需求,不然,我們的學生團體有可能會受到其他學校的不良感染。
(東行,民78.5.29,底線強調為筆者所加)

學生會成立後,方孝鼎為文指出東海學生會完全是透過校方「由上而下」的過程建立的。成立過程中校園社群的社會關係、政治文化都沒有經歷任何衝擊與辯論,甚至連最起碼的全面性討論都做不到。建立在舊的社會關係與意識型態基礎上的學生會,只是充斥了新職位、新機構,但卻少有進步的內涵。學生會一方面從屬於校方的董事會、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之下,學生事務的運作仍然受制於校方行政機構。另一方面學生會又疏離於學生群眾,使得學生會幹部和議員成為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權力菁英:

學生社群選出了東府〔註:東海學生政府〕,而東府的運作卻獨立於學生社群之外,甚至反過來宰制學生社群。
(〈論東海大學學生政府之侷限性〉,方孝鼎著,參見《新生代的自我追尋》第212—214頁,范雲等編,1993年,前衛出版社出版。)

東海學生會成立後,學生議會就發生嚴重的流會問題,半年後校園內又出現大量海報,抗議學生會的官僚作風。曾為校方在媒體上大力宣傳,做為學校開明管理作風的表現的東海學生會,成立不到一年,就已顯現其體質的貧弱。

台長: 解影

(悄悄話)
2012-04-17 14:31: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