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淺解:
惠能乃說。惠能啟稟和尚(師傅)。弟子的自心。常生起妙覺智慧。而且都沒有離開我的自性。如此即是自心福田。不知和尚(師傅)。還教我做何事務呢?五祖說。你這蠻荒化外之人,慧根智性這麼的犀利。你不必再多說了。趕快到碓坊去。惠能告退來到後院。有一位帶髮修行者。差遣惠能。做劈柴舂米的工作。經過八個多月。
重點補述:
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心中不假外學,永不止息,而生妙智慧、慧字結構:心字上有一把橫著掃帚,用它把五欲六塵,掃得乾乾淨淨,人欲盡淨,則智慧就現前。慧字上有兩個豐字,則福慧雙豐,兩足尊也,不離自性,觸處應現,應用不乏,不即不離。
傳心法要:「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又曰: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四祖道信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權實諸法,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福田」,田以生長為義,人若行善修慧,猶如農夫於田下種,能得福慧之報,故名為福田也。福字(示一口田):福字已明示咱們,人人皆有一口方寸寶田(玄關)。所謂福由心造。田由心耕。福田在人人自心地上。悟達之人,福慧雙修,而自福德圓滿也。無智慧之人,必性迷造業,福田雜草荒廢,自無收成,而福薄也。
詩云:「心作良田,耕之不盡,善為至寶,用之不完。」
六祖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濟公活佛師尊云:「心田不生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人人皆知身外,去廣納田產,辛苦耕種,不知耕耘,心地寶田,厚植福慧。
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破柴踏碓乃舂米碓用足踏也,修行煉心養性,(破柴):破除無明,力破萬緣,(踏碓):踏實修行,去蕪存菁。
修道之人,苦行是修道開悟的助機。破柴的意義,重在一個「破」字,要力破萬緣;踏碓的意義,重在一個「踏」字,要親身踏著實証。
西嵓惠禪師頌之云:
『不為樵夫作碓夫,
只以脚力驗精粗;
知他踏著不踏著,
和米和糠到鉢盂。』
禪宗祖師為令學人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心),會運用特別的教學方法引導,稱作「機鋒」。其要旨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禪宗於教門外別有所傳,不假文字,直指清淨本心,令見佛性而開悟。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而成就佛果。
《不經淬煉,難成大器》雖然五祖深知惠能根器深厚,但他也只是點到為止,讓他在佛寺隨眾作務,做了八個月,目的,就是不要讓惠能太出風頭,才不會遭到嫉妒和傷害,並且藉此機會磨練他的心性。一個修行人不論是否夙具慧根抑或稟賦異於常人,一旦落於世間,多少都會常有一些習性.執著與傲慢,雖然惠能的應答已展露其不凡的根器,但是五祖還是要對他百般地折磨和淬礪,藉以考其道心,磨練其道志,避免輕浮。
每一位大成就者,都曾經歷一番非常艱辛的歲月,正所謂〔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我們到道場來學佛修道,要藉機悟道,如:掃地.煮飯.燒菜.當義工,當然這是基本的〔家務事〕,也是激起〔歡喜與奉獻佛性〕的工作,我們藉此〔外相〕工作轉成内在〔心法〕,做〔心靈自我反省〕,來接受考驗一切境界,誠如:
「掃地」勤掃「心中地」「煮飯」練就「成佛味」
「義工」當做「菩薩行」「服務」猶如「佛放光」
「道場」做事「磨佛性」「佛堂」禮拜「練心性」
「心田」耕種「覓道心」「心内」返照「見佛心」
在道場的環境因緣中,「無畏施了愿就是修行」,工作苦工是一種開悟的助機,不要僅把工作當工作,那絕不是一個大成就者所應該有的做法。
萬劫千生得此身
修身養性宜知因
本來一點渾元竅
十二因緣落世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