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01 10:56:50| 人氣1,5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會因由分第一】〝一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剛般若波羅蜜\【法會因由分第一】

                       讀慈心園的前人所述解-心得分享

  一時

言一時者。師資會遇齊集之時也,謂之說理契機感應道交之時也,故佛在說經之時,皆曰:一時。

一時是時節因緣,如一秒、一分、一時、一日、一月、一年、一世、一運、一會、一元十二會。宇宙天地的運轉,時空因緣的轉換,皆有其定數,與天命的更替,到何時運作何緣起,所以才有師師惟傳及師師密付,及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作諸善根,師師佛佛皆有接續的定數時節因緣。故天運有「分.化.關.閤」,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諸佛神聖各適其天運定數,而開展一大事因緣普渡收圓,隨緣說法度化眾生。

心得編輯分享

一時,是佛說法,時的成就也。「一」是數之緣起,一切因緣皆有開始的緣起。

「時」,日土寸的組合,日代表時間,土代表空間,寸表人事,一個時字含蓋了天地人的組合,因時空因緣的成立下,才能完成一件大事,沒有這時節因緣的巧遇,是難成立佛的一大事因緣。

擧例:

(一)
當時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於般若多羅尊者得法。祖問尊者: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天竺,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其後,祖心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踰海越漠,為法求人。其間,曾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聞達摩大士住止少林,乃往彼晨夕參承,於是引發立雪終夜、斷臂求法的公案。達摩大士曾留下一付法偈曰: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以上由此可知祖師傳法,必待時節因緣,所謂天道降世非時不降,非人不傳。

(二)
六祖惠能得法,惠能曰:向甚處去?五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這也是時節因緣。


(三)
  懷讓禪師,唐朝人,俗姓杜,從小就喜歡閱讀佛經。有一天,來了一位玄靜法師對懷讓的父母說:「這孩子如果能夠出家的話,將會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廣度眾生。」十五歲時,懷讓便到荊州玉泉寺出家,後來接受嵩山慧安和尚的指點,前往曹溪,參訪六祖慧能大師。
祖問:「甚麼處來?」
師曰:「嵩山來。」
祖問:「甚麼物恁麼來?」
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當六祖大師看到懷讓禪師時,就問他:「從哪裡來的?」懷讓回答:「嵩山來的。」六祖大師又問:「是什麼東西,怎麼來的?」當時,懷讓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經過了八年的參究,忽然間,懷讓有所領悟,便對六祖大師說:「我終於明白了!」六祖大師問:「你明白了什麼?」懷讓禪師回答:「說是什麼都不對!」六祖大師聽了,馬上追問:「那還須不須要加以修證呢?」懷讓禪師回答:「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六祖聽了之後,印可說:「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六祖接著又說:「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曾預言:『在你門下將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這件事情你只要記在心中,不需要太早說出來。」事後證明,懷讓座下出了馬祖道一禪師,大弘禪法,從馬祖座下並開展出臨濟宗和溈仰宗二大法系。

以上都是一時的緣起,必有定數,時不至佛是不演此大法的。

元會運世也是「時」

無極化生天地萬物,其時間與空間原是無窮無盡,空間的總集稱為「宇」;而時間的總集則稱為「宙」。

 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以「元」作為計算時間的最大單位。其下又分有「會」、「運」、「世」、「年」、「月」、「日」、「時」、「刻」、「分」、「秒」等單位。

其關係如下:(參見上表)

  • 1日 = 12時(辰)
  • 1月 = 30日
  • 1年 = 12月
  • 1世 = 30年
  • 1運 = 12世
  • 1會 = 30運 = 10800年
  • 1元 = 12會 = 129600年

 眾所週知,六十秒為一分鐘;六十分鐘為一小時。然而中國人原來所稱的「時」乃是指「時辰」,而不是「小時」 
古人依八卦的觀念,將一時辰刻劃為八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刻」,約有十五分鐘。所以一時辰合計為一百二十分鐘。日後為與時辰有所區別,乃將西洋合六十分鐘的 「Hour」稱為「小時」,因此一時辰即二小時。

 一日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單位──日。一日之中分 為十二時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時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時。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虧,約三十日為一月。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曆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約29.5日稱為朔望月,此為陰曆月的長度。

 一年:以十二月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閏月的設計。稱為「陰陽合曆」。農民依照這種曆法進行農事,所以稱為「農曆」;因為緣自夏朝,所以又稱為「夏曆」。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後,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見時運對照表)

「一元」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 1元 = 12會
       = 12(會)x30(運)x12(世)x30(年)
       = 129600年(見時運對照表)

 天地履一元會,其循環轉變如下圖:

 

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 兩儀:子至巳,為六陽;午至亥,為六陰。
    天地萬物生於子會,極於巳會;衰於午會,而終於亥會。這是陰陽兩儀互為消長的關係。
    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
  • 四相:天地循環分「四古」:
    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會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會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會為中古,是天地之「關」。
    申、酉、戌三會為下古,是天地之「閤」。

 太極自生陰陽兩儀,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是兩儀所生,無一不是負陰抱陽,四象變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時到午時謂之上午,為陽;從午時到子時謂之下午,為陰。其中又分晨、午、夕、夜,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後的春生、夏長為陽;夏至後的秋收、冬藏為陰。而春、夏、秋、冬即為一年之四象。

 大道的隱顯更依兩儀、四象之自然律而運行。由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原靈降世,道應隱;從午會天道降世,午未交替之際普渡三曹,原靈收回,繼而象天還無、氣天還無,道應顯。此乃 上帝生化之妙用。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當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丑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如此週期性之循環,乃是宇宙間自然規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為天地之關,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陽黃昏。 上帝特命三佛共辦收圓,明師降世普傳天道,諸天仙佛一齊打幫助道,歷時一會(未會)引領大地原佛子在天地衰殘之前同返無極。同時上有河漢星斗、下有十殿陰靈,也都須一同依明師指引,而就路返鄉無極理天。

如農民耕作必須配合二十四節氣而耕作,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天氣的變化和季節更替的規律,其中尤以農耕生產最為「靠天吃飯」:年復一年的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促使古人制定曆法,以更有序地安排一年的生活作息。據文獻記載,我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開始制定以歲紀年的「夏歷」(又稱為「農曆」、「舊歷」和「陰曆」),商代和周代也各有紀年的方法,其後經過不斷的完善而沿用陰陽合歷。

中原先民根據天象的變化,將時令劃分為年、月、日、時,並以天干、地支相配合制定曆法。他們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包括3個月,並將每個月命名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在此基礎上又按物候變化創設了二十四節氣,這樣就大大的便利了一年的農事安排了,這可見於民間流行的農業諺語:「立春三日,百草發芽」、「雨水節,接柑橘」、「秋分有雨來年豐」和「立冬白一白,晴到割大麥」等等。

儘管中原幅員廣大,民族眾多,各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各不相同,農作物栽種、收割的時間以及適合的作物種類等,彼此都有差異,但是都不能違反時序的規律,這同樣可以從各地的農業諺語中得到證明:「莊稼不用問,隨著節令種」、「春分春分,好點花生」、「立夏小滿家家忙,男女下田去插秧」等等,這就是說,古代農民四時耕作及其形成的歲時節俗,它是隨著適應農事安排的曆法的產生而逐漸形成的,給人們提供了適時便利而可依循的規律。耕作不能違反歲時,這是中原世代農民極其寶貴的實踐經驗的總結。

天時應運亦如是,前佛後佛相續,承繼道统也須依時而作。所謂,大道非時不降,非人不傳。

台長: 福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