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云: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是在講修行上〝理〞和〝事〞的關係,理是理體,也就是「理體」或「道」,也就是真如佛性,更確切地說是佛的知見。理是可以頓悟的,是可以即刻或很快的開悟明瞭的,而一旦理上開悟,就沒有什麼悟與不悟的,也不分什麼權乘,佛教有講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悟後這些都沒有了,直達不二佛境,但在具體修行上,卻沒有這麼快。事就是事體,也就是實踐,就是事相上的狀態,或者說是佛法上具體的修行方法和效果,事體上的修行是不能一步就到位的,是需要次第漸進的,要一步一步的前進,有次第順序,逐漸的除掉我們的習氣脾氣。
達摩大師說過,後世的人,明理者多,通理者少。就是指那些理論上明白,但沒有具體修行的人,在事相上沒有修證的人。不是說理上明白就可以了,還需要事上繼續修持,去切磋琢磨。它也說明了,修行不可執理廢事,也不可執事廢理。
古德云:「漸修累劫功 頓悟剎那間。」,漸修是依次第而精進用功,由事入理,不斷加功用行,直至水到渠成,圓滿果德。
頓悟超越了次第,時間空間的框架,頓悟自心,不假方便。所謂當下即是,立地皆真,頓悟法門是如此的殊勝,但若無漸修的事功作為基礎,只想求得頓悟功德圓滿,那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六祖雖然智慧開悟,因緣未成熟,身居獵人隊,肉體是漸修,才能圓滿功德。
此句有如祖師大德所言,悟後起修才是真修,如六祖行由品事跡...悟了道理之後,還須精進用功,印證真理,保任真心,使功德更加圓滿。漸修與頓悟,可說是相輔相成的,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理悟就是要悟到「如來智慧德相」 也就是吾人當下這念,如如不動的心,清淨心。
此心能生萬法,具足一切功德與智慧,而去除累劫以來的妄想執著,人我是非等習氣,這是漸修的過程,當這些煩惱去除了,我們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自然現前。
我們修心智慧靠頓悟 修身靠漸修 兩者不能有所偏 。
在生活中以電鍋煮飯的過程,來比喻來說明漸修與頓悟,在電鍋煮飯的過程中,首先是量米、洗米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鍋內,然後插電,按下開關,開始加熱煮飯,直倒開關,喀的一聲跳起來,還要再上悶一段時間,才能煮出一鍋香Q可口的飯。
過程中量米、洗米到加熱煮飯的步驟,就如漸修的過程,必須按部就班的加功用行。而開關喀了一聲跳起來的剎那,就好比頓悟 表示悟道的因緣成熟,但此時不可馬上掀開鍋蓋,仍須再悶一段時間,才能使飯炊得於均勻,熟得透徹,飯也才會香Q可口。如此再悶一段的過程,就是保任存養的工夫,修行也是如此。
好比我們人生經過種種考驗,轉了一圈,回到原點,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了解了,人生經過種種考驗轉了一圈,是漸法原來如此,了解這般,是頓悟,法不在高下,修行要一步一腳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