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19 21:00:00| 人氣13,30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挑逗或挑釁:《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No Need          by Alain Bosquet

The elephant's trunk
is for picking up pistachios:
no need to bend over.
The giraffe's neck
is for grazing on stars:
no need to fly.
The chameleon's skin,
green, blue, lavender, white,
as it wishes,
is for hiding from ravenous animals:
no need to flee.
The turtle's shell,
is for sleeping inside,
even in winter:
no need for a house.
The poet's poem,
is for saying all of that
and a thousand thousand thousand other things:
no need to understand.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 et 2     阿布戴科西胥     2013年作品



毫無疑問,阿布戴科西胥絕對是法國18世紀劇作家及小說家馬里伏Pierre Carlet de Chamblain de Marivaux的忠實書迷,在他獲得凱薩獎最佳影片的第二部作品《愛情躲貓貓》L'esquive,就是透過馬里伏的經典劇作「愛情與機遇的遊戲」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讓幾個現代郊區的青少年,在排演這齣戲的過程中,試著暗渡難言的情愫。而在他改編自茱利馬侯的漫畫『藍是溫暖的顏色』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而獲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的最新電影作品中,他不只讓女主角因為法文課的指定而去閱讀分析並深深愛上,馬里伏那本未完成的文學創作【瑪希雍的一生】La Vie de Marianne,甚至還為此捨棄了原本詩意盎然的書名,而將法文片名改成看來平凡無趣又有點沒頭沒腦的「阿黛兒的一生 ─ 第一與第二章」,來向馬里伏致敬。

「愛情與機遇的遊戲」描述一個女子即將與不曾謀面的未婚夫初見,為了能看到對方私底下的真面目,因此與自己的侍女互換了身分,去接待即將來訪的未來丈夫,而就是這麼巧,這個未婚夫也剛好想到了同樣一招,和自己的男僕調換了身分打扮,一起去拜訪未來的岳家,陰錯陽差中卻還是構成了兩段美好姻緣。而【瑪希雍的一生】則描述一名被神父撫養長大的孤女,在私利陷阱處處的繁華巴黎中,受盡命運捉弄卻仍努力保持本性,追求自己所選擇的生活與愛的故事。馬里伏喜歡描寫愛情這個主題,特別是愛情在人心中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那心路歷程中細膩的曖昧、轉折、猶疑、熱切與痛苦,以及人性在愛情中展現的真實面目。

身為一個從啟蒙時期過渡到浪漫主義時期的創作者,馬里伏既擅長以優美緩長的文字來分析情境、述說義理,他也同時有著豐富的抒情性,並重視人那發自於本能的情感。從《愛情躲貓貓》中那位法文課老師對「愛情與機遇的遊戲」裡的角色解析,就可以看出,馬里伏相信著,人的內在存有一種本質,那是不會因為裝扮外貌的改變,或是身處不同狀態的環境,而輕易隨之異動扭曲的。像【瑪希雍的一生】,講的不就是一個女子在不斷地陷入困境與傷害,卻始終忠於自我,勇於反抗這世界加諸於她的壓迫屈辱的歷程嗎。



科西胥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延續著【瑪希雍的一生】部份主題與精神,從一個女孩的私密視角,像是日記般地記述了她的青春人生,包括她的情慾渴望、她的躊躇徬徨、她的摸索、她的反抗、她的激戀、她的孤獨、她的失落與哀傷。科西胥是個極為厲害的說故事高手,他輕易地就讓阿黛兒這個單純懵懂的少女,在愛與性的生命探尋過程,變成一段段美麗動人的青春影像詩篇,每個衝突轉折與曖昧情境都張力十足、引人入勝,但導演似乎並不只滿足於說好一個動人的故事而已。

在阿黛兒與艾瑪的第二次見面,兩人終於有機會深入地聊天,艾瑪提到了沙特與他的存在主義,闡述起沙特充滿反叛與顛覆既定思辨的「存在先於本質」概念,要阿黛兒拋開社會、傳統所強加於人的捆綁與限制,丟棄「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的本質性思考,勇於去追尋開創新的人生。然後,阿黛兒就真的大膽自由地和艾瑪展開了無所顧忌又熱切的情慾探索,直往自我最深處最陰暗處挖掘。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段在主流電影中簡直長到前所未見、逼真到鉅細靡遺的女同志性愛戲,這是連十八禁的原著漫畫都相形見絀的驚人露骨,看得應該大部份的觀眾都會忍不住要問,為什麼?為什麼?

對我來說,這既是一種挑逗,也同時是一種挑釁。



導演以此滿足了觀眾的窺視慾,讓你直接親眼去看見那些細節,省卻了觀影過程中腦部的幻想填充,反而更能剝除那欲蓋彌彰帶來的情慾想像,並在足夠長的注視當中,刺激著觀眾在窺探、驚奇與意淫之外,感受到在畫面(性)後面,那屬於心理層面以及甚至更複雜的潛意識層面的慾望與渴求。另一方面,藉著這種赤裸裸的展現,觀眾也被逼著退到了故事之外,意識到這些可能會造成不快、騷動、尷尬、恐懼的畫面,原本就是真真實實存在於這個世界與這個故事裡的,和吃飯睡覺、談情說愛、閱讀創作、街頭運動等等不同層面的生活事件,是平等重要的,甚至是更接近真實內在的,只不過多數人會羞(恥)於去面對,認為那該是被掩藏起來、語焉不詳、暗示帶過的部分。科西胥反其道而行地將這部愛情電影裡的性愛的分量,加重到教人訝異的程度,其實更是一種挑釁與挑戰,逼迫你去承認及正視,性的歡愉在愛之中,並非如壁爐柴火般的點綴,而是一種最根源本能的需要,而這,是社會傳統與道德價值觀所無法輕易加以掌控扭轉的。

所以,我們就不能把影片中一場派對裡的藝術辯論,就當成只是隨機的閒聊而已。那是艾瑪為朋友們在她家後院舉辦的聚會,阿黛兒準備了油炸義大利餃與肉醬義大利麵,大家開懷地飲酒吃飯,許多後續情節的微小契機在其中發酵(柯西胥的吃飯場景對於故事敘述非常重要)。其中一個也是學藝術的朋友,提及了她論文中研究的畫家埃貢席勒,並隨後與艾瑪為了對古斯塔夫克林姆的觀感不同,而幾乎發生爭論。較無名氣的席勒,其實是克林姆的學生,還曾經因為散布色情而被關進牢裡,他熱愛繪畫性愛與裸露,但卻絲毫不唯美,反而是用很粗曠斷裂的筆觸、令人不安的色彩,以及人物怪異蜷曲的肢體,讓觀者看到坦蕩卻驚駭的某種人體(生存)真相。克林姆卻很不一樣,他同樣也畫性與肉體,但卻是以拜占庭式的繁複雕琢,以及洛可可式的鮮豔色調去構成,猛一看,只覺得極其華美、裝飾性十足(很多人真的喜歡拿克林姆的畫來妝點房間和廁所的牆壁),卻常沒意識到,那畫中的張力與主題,其實往往是狂喜與恐怖、生之欲與死之懼、愛與宿命、希望與孤獨...等種種強烈對比交織而成,因此,艾瑪對於她那喜愛席勒的朋友,說克林姆的作品太「華麗」而表示激烈的抗議,因為或許對她而言,克林姆與席勒的意念是一致的,只不過一者挑逗,一者挑釁而已。



從古斯塔夫克林姆到埃貢席勒的裸體畫,從馬里伏對愛情人性的觀點,到沙特前進激越的論述,科西胥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在它對愛與性的描繪中,透過這種有趣的互文性,達到了一種既挑逗又挑釁的奇妙均衡,讓觀眾沉迷,也讓觀眾驚醒。然而,這也還只是第一章而已。到了兩人都畢了業且如願地進入自己期望的工作領域後,情節中性愛的部分反而變得隱而不顯,科西胥
開始轉過頭去仔細地經營起他自己最著迷的主題:生命中不得不然的殘缺。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激情開始被歲月磨蝕,幸福開始流露出寂寞,對彼此的期待產生了衝突,於是關係逐漸生變。有趣的是,原本染著藍髮、帶著反叛性格、要「深入地」讓阿黛兒了解沙特哲學的艾瑪,到了這時,卻反而成為最服膺於本質性思考(性取向、單一伴侶、家庭價值、追逐成名)的角色,於是她斷然地丟棄了這段感情(因為外遇),也阻絕了相逢時可能再起的火花(因為有了自己的家庭)。相較之下敢於跟隨自己衝動與感受的阿黛兒,世界卻因而完全崩解潰散,痛苦哀傷絕望,幾乎讓她不再能理解生命與愛的意義。

究竟,人生的選擇,是不是真的能或真的該隨心所欲,而本質性的思考,是不是其實早已根植內化,成為人類的一種生存的直覺了呢?我們被迫面對了這樣一個複雜糾結、難以簡單評斷是非的生命習題,什麼才是解答?這時,科西胥藉著天真孩童的口,唸出了超現實詩人阿藍博斯凱看似充滿童心童趣的詩作『無須』No Need。

最後一句是這麼說的:「詩人的詩,   就是為了述說這一切   以及數以千計數以千計數以千計的其他事物:   無須去理解。」而這,似乎也正是阿布戴科西胥作品中一貫地對於世界、對於人性的呈現方式,他不會武斷地為每個角色下定論,他也不刻意標舉出某種正確的生活態度或哲學,相反地,他承認人的心靈中有著種種微妙難解的奧秘,人與人互動間也有著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對立與包容,而冥冥之中更有著一種像是機遇與宿命的安排在掌控人生,一切無須解釋,也無需理解,就是這樣。所以,他從不把故事說完,只呈現其中的幾個篇章,就像【瑪希雍的一生】那本未完成的小說,他也從不讓觀眾的心可以放置在安穩柔軟的美好結局上(或是剛硬冰冷的悲劇結局上),因為他相信那只是騙局。

生命中沒有說得完的故事,只有不斷的殘缺,補起了這一邊,卻又會掉落了另一塊。

這就是「阿黛兒的一生 ─ 第一與第二章」。 (全文完)

台長: 牛頭犬
人氣(13,304)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愛情之外」(11 & 12/100)《去年在馬倫巴》&《穆里愛》
此分類上一篇:《犧牲》&《風起》

SY
寫得真好
2014-02-21 11:03:55
版主回應
感謝!!!
2014-03-03 00:06:21
我是高雄市電影館小編-大熊
牛頭犬 您好
我是高雄市電影館小編-大熊

本館預計在4月上映《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剛拜讀過您針對此片所寫的影評,不知是否能夠讓我將此評分享於我們高雄電影館粉絲團上供影迷延伸閱讀?

屆時會註明原文出處、作者
2014-03-19 15:41:32
版主回應
sorry......一直沒注意到有留言,如果沒太晚,OK沒問題
真是不好意思.....
2014-04-27 19:56:3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